第252章 三國之戰(五)(1 / 2)

那通譯解說道:所謂“朝行出攻,暮不夜歸”就是說“咱們早晨還一同出去打仗,可晚上你們卻未能一同回來。”看來這是快結束了,祭奠之後,應當就差不多了。

大宛統帥急的嘴唇都咬疼了,這漢將的場麵話快交待結束了,可中路的戰事也快結束了,這可怎麼是好?

孫威可真沒打算結束,他越唱越是有興致,接著又唱道:“東門行,不顧歸。來人門,悵欲悲。盎中無鬥米儲,還視架上無懸衣。拔劍東門去,舍中兒母牽衣啼:

‘他家但願富貴,賤妾與君共哺糜。上用倉浪天,故下當用此黃口兒。今非!’‘咄!行!吾去為遲,白發時下難久居!’”

那通譯聽了孫威這一曲,不由連連感歎,心有所感,居然聲情並茂的翻譯起來:剛才出東門的時候,就不想著再回來了。回到家進門惆悵悲愁。米罐裏沒有多少糧食,回過頭看衣架上沒有衣服。拔劍出東門,孩子的母親牽著衣服哭泣說:“別人家隻希望富貴,我情願和你吃粥。在上有青天。在下有年幼的孩子。你現在這樣做不對!”丈夫說:“你不要管!我去了!我已走得太晚了!我已見白發脫落了,這種苦日子誰知還能夠活幾天?”

那通譯一邊翻譯著,一邊想著自己國內的情形,說著說著,語音已經哽咽,眼中含了淚水,心想這天下真是一樣,到哪裏都是窮人沒有活路。這詩中的人,為了生活不得不拚命做強盜,這不是官逼民反?看起來,漢朝雖好,也同樣是有窮富之分,窮人,到哪裏都生活艱難。

這通譯這一番翻譯,聽的眾大宛將領也入了神,沒想到漢人也有這樣悲苦的生活,大宛統帥一邊聽著一邊想,如果真是這樣,他能不能用金銀財寶就此收服了這支部隊,讓他們轉而為大宛而戰?

他的思緒被一陣慘叫聲打斷了。這慘叫聲來自中路。

大宛統帥心中一驚,急向中路看去,卻見中路,漢軍已經開始屠殺休循降兵,而大隊的漢軍已經整隊向左路壓來!

此時孫威正唱著:“孔雀東南飛,五裏一徘徊。十三能織素,十四學裁衣,十五彈箜篌,十六誦詩書。十七為君婦,心中常苦悲。。。。。。”聲調婉轉曲折,一下子裝男腔,一下子裝女腔,唱的還真個是優美動聽,此時他眼見大局已定,嘿嘿一笑,終於停下來。

他揚聲,以字正腔圓的漢語喝道:“叛賊!你們的末日到了,如不投降,咱們這就刀兵相見好了!”說罷手一揮,隻見一萬漢軍同聲呼喝,排列著整齊的陣勢向大宛軍逼近,這一回,他們可不打算再後退了!

大宛統帥終於明白了對麵漢將的陰謀是什麼了。這陰謀就是:想盡辦法讓他以為有陰謀。

以一萬老弱之師拖住三國聯軍中最強的大宛軍,然後右路集中力量攻擊最弱的桃槐軍,擊敗之後,與中路合力攻擊休循軍,待兩路皆勝,合左中右三路之兵全力攻擊左路,好計策,好陰毒的計策!

大宛統帥看了看前麵正步步逼近的漢軍,又看了看右側大隊漢軍人馬,長歎了一聲。

他敗了。雖然他還沒有損失一兵一卒,但他知道,他已經敗了,敗的無可挽回,敗的十分徹底。

他看著那通譯,突然向通譯招了招手。

那通譯不明所以,湊上前去,還不等發問,大宛統帥突然揮刀,手起刀落,已經將這通譯砍在馬下,隨即下令:“放下武器,投降!”

投降是沒辦法的事,當此情形,不投降隻能滅亡,但為什麼他要先殺了那通譯?原因不解釋。

這一戰,打的最痛快的是柳千惠,先殺桃槐,再擊休循,連戰連勝;指揮最得力的是錢子長,三線戰車前進了後退,後退了再前進,最終以口袋陣大破休循軍;但損失最小的卻是孫威,除了莫爾蘭殺的兩個士兵,再沒損失一個人,隻是孫威的嗓子因不斷的說話唱歌有些嘶啞。

而在三國聯軍方麵,敗的最快的是桃槐,傷亡最慘的是休循,一兵未動就投降的,卻是大宛。

歐陽自遠見計已得授,漢軍以不到五千人的傷亡擊敗三國四萬軍隊,實在是一場痛快的大勝,也是喜上眉梢,急令受降。

漢軍首先占領了大宛城。這一回,大宛人倒沒有什麼更大的表示,因為他們已經習慣了。

西漢之時,漢軍就來攻打大宛,直到占領全城,現在,百年風水再輪流,大宛再一次投降漢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