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漢軍方向,左路已經消失了。或者說,原來的左路沒有了,新的左路在原來漢軍的中路位置,右路也消失了,除了飛錐營,左中右三路大軍十萬人全部集中在中側。
也就是說,漢軍現在是一個“一頭沉”的布置,十萬人集中在右側,一萬人對著西域的中路,而西域的左路,則無人防守。
但最怪的不是這個,最怪的是,由於右路的十萬漢軍向前二裏,導致整個漢軍的陣線是傾斜的,是以一條右路向前,左路錯後的斜線對著西域的橫線的陣勢。
漢軍的陣勢才一布好,西域軍就停了下來。
因為多裏安克欽突然發現,自己的陣勢不對。
西域軍左路麵對著一片空地,對麵根本沒有漢軍,總不能向著空地衝鋒吧?而中路雖然人數巨大,當麵也有漢軍,但不幸的是,當麵的漢軍是飛錐營!
而右路,十萬漢軍對著二萬五千西域軍,加上弓箭之威,重騎兵的攻擊力,如果接戰,勝負用腳後跟想都想得到。
如果以現在這樣的方式發起衝鋒,結局將是:西域軍左路對著空地衝鋒,然後繞個圈子再攻擊中路漢軍飛錐營,中路西域軍麵對飛錐車,將付出巨大傷亡,但右路,十萬漢軍將快速擊敗西域軍。
也就是說,漢軍將搶在西域軍擊敗飛錐營之前從側麵攻擊西域軍主力!
西域軍才一停下,歐陽自遠立刻下令:全軍左轉。
漢軍開始以斜線的形式接近西域軍,自然,首先接近的是西域軍的右路。
西域軍很快也行動了,他們的陣勢開始左轉,右路在後退,左路向漢軍中路方向前進。
看起來,漢軍和西域軍就好象約好了一樣,都在向左旋轉。
其實這倒不是多裏安克欽看到了漢軍左轉才左轉的,要論起來,多裏安克欽下令左轉的時間幾乎與歐陽自遠相同,因為他希望西域軍整個是與漢軍形成平行對敵的局麵,現在這種麵對漢軍傾斜陣勢的情形,實在不利於發揮西域軍的優勢。問題是,西域軍有二十萬,漢軍十一萬五千且步兵有大車借力,而且歐陽自遠一看西域軍停下就料定多裏安克欽要下令全軍左轉,所以雖然歐陽自遠和多裏安克欽同時下令,但漢軍的移動卻更快。
於是,戰場上出現了一幕奇景。漢軍與西域軍開戰了,第一戰:比誰轉的更快。
這一戰漢軍小勝。漢軍的右路已經差不多接近到與西域軍一箭之地了,但漢軍與西域軍的陣形對峙,仍然是傾斜的,事實上,在轉的過程中,歐陽自遠可不止下了一個命令,他還下了另一個命令,這個命令讓胡營的西域降兵們很是忙了一陣。
此時西域軍已經轉到了背向南方,麵向北方。
歐陽自遠看了看太陽,笑了。
西域軍其實此時已經避開了陽光直射,問題是,這幾天的行軍,歐陽自遠天天看到上午過半時會起一陣大風,這大風自北而南的吹過。
陽光耀眼固然不好,但狂風撲麵呢?特別是帶著風沙------或者別的東西的狂風撲麵呢?
“擊鼓,出擊!”歐陽自遠下令。
鼓聲大起。右路的漢軍搶向出擊,首先攻擊西域軍的,是一片遮天蔽日的弓箭。
西域軍幾乎立刻陷入混亂。
二萬五千人麵對十萬人的攻擊,而且是以大量弓箭為開始的攻擊,這種攻擊的力度實在是承受不起。
西域軍的中軍開始變的亂起來。
多裏安克欽見漢軍已經開始攻擊,不得不下令停止旋轉應敵,然而,十五萬人想要一下子停下來實在是不可能,一時有的停了,有的還在繼續轉,繼續轉的責怪停下的擋了路,停下的責怪繼續轉的擠了位置,很是發生了一些爭吵。
右路的漢軍幾乎沒什麼阻礙的突破了西域軍的戰線,迅速向西域軍主力的側麵衝去。
中路,飛錐營也停了下來,開始緩慢而穩定的向前逼近。
號角聲響起,西域軍開始分兵。
這一回不是因為要用分兵戰術,而是迫不得已。漢軍已經擊敗了他們的側翼保護部隊,再不分兵抵抗,整個主力的側麵就要完全暴露在漢軍的攻擊下。
三萬西域騎兵自側麵向漢軍迎來。他們不是為了取勝,而是為了爭取時間。隻要爭取得個一時三刻的,西域軍主力整頓好了,雖然漢軍是從側麵攻來,也完全可以憑借人數的優勢與漢軍打一場混戰,與此同時,西域軍的左路已經全力向中路趕來,希望能夠幫上忙,而不是麵對空地衝鋒。
漢軍首先動的是飛錐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