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一件大事都是由若幹的小事組成,許多看起來不起眼的小人物,往往能決定一些重要的事件。
耶魯大學曆史教授保羅·肯尼迪寫了一本新書,在這本書中,他講述了他對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研究成果。
在以往的對二戰的研究中,人們更多提到的是那些二戰中的風雲人物。人們認為羅斯福、斯大林、邱吉爾等等這些人的領袖意誌和戰略眼光是最終盟國戰勝軸心國的必要條件。保羅·肯尼迪在書中直截了當地再次提出了這個問題:盟軍為什麼贏得了勝利?他提出了五個簡單的問題,並逐章進行了回答:“如何把護航艦隊送過大西洋?”“如何贏得製空權?”“如何阻止閃電戰?”“如何戰領敵方海岸?”“如何克服太平洋上‘距離帶來的不便’?”
答案是多層次的,不僅僅是因為有羅斯福、邱吉爾、斯大林這樣的偉大政治家,也不隻是因為有蒙哥馬利、艾森豪威爾、朱可夫那樣的將軍。保羅·肯尼迪在書中介紹了英國和美國一些當時重要的軍隊工程師和他們的軍事發明,並且提到了很多不為世人所熟知的名字。例如珀西·霍巴特爵士,這位退休了又重新被征召回去的英國軍官把普通的步兵坦克車改裝成浮動保壘,把另一種坦克裝上帶有大型的剪鋼絲剪的裝甲車,這些發明成了登陸敵方海岸不可或缺的裝備。保羅·肯尼迪還在書中提到了美國海軍將軍本·莫瑞爾,他在很早的時候就想到,要讓各種技術人員和工程人員幫助作戰部隊。在主太平洋地區,工程人員們在很短的時間內就修建了111條大型跑道和4座突堤,同時還在大西洋上搭建了無數的鋼鐵浮橋。
肯尼迪認為,正是這種種的細節還有軸心國所犯的錯誤,加上各種戰略原因導致了盟軍的勝利。
當然,戰爭初期盟軍也犯了很多錯誤,但是盟軍不斷地糾正各種錯誤。他們大量地聽取中層軍官、工程師和來自各地的作戰部隊的意見。這種做法使盟軍能夠如邱吉爾所說的“正確使用力量”而獲勝。
每一個人都可能重要,每一件小事都可能最終影響一件大事的結果。
假如你天生或者你現在就是一個小人物,那麼你大可安心做好你的小人物,做一個父母可愛的子女;做一個孩子可愛的父母;做一個愛人可愛的伴侶。
不是隻有當上將軍才是一個士兵的夢想,如果你是士兵,可以做一個好的士兵;不是隻有成為大企業家才算得上是成功,如果你隻是一家小店店主,經營好你的小店,給每個顧客帶來歡笑,也是一種成功;不是隻有當上大官才是錦繡前程,如果你隻是一個普通市民,做一個言行舉止良好,一個受人尊敬的人也能成就你的人生。
元帥有元帥應有的品質,能做一個好士兵,不一定就是一個好元帥。一個士兵所要承擔的責任,和一個元帥所能承擔的責任,完全是天壤之別。一個士兵隻需要對自己所做的事,對自己的上級負責;而一個元帥,卻要對千軍萬馬,對整個戰役負責。
如果一個士兵,能夠作戰勇敢,服從命令,那他就是一個好士兵。同時,如果一個士兵,一心隻想往上爬,想升官進爵,貪生怕死,那他就肯定不是一個合格的士兵。一個好士兵,即便他沒有元帥夢,我們也敢肯定地說他一定是一個好兵。
稱為“世界上最厲害狙擊手”之一的張桃芳,使用蘇聯製式“莫辛納幹”步騎槍,沒有瞄準鏡。在1952—1953年的朝鮮戰爭中,張桃芳擔任狙擊手,斃敵214名,被誌願軍總部和朝鮮最高人民會議常務委員會授予特等功、二級英雄和朝鮮一級國旗勳章。這樣的士兵,即使他沒有做元帥,也沒有做元帥的夢想,你能說他不是一個好士兵嗎?
一個人是否成功,並不能僅僅看他登上了多高的位置,而要看他在自己位置上所做的努力。
人生的目的是做好自己,從自己身邊的小事做起,盡力去做。假如你是一個士兵,你就應該力求做一個好的士兵;假如你是一個農民,你就應該好好種好你家裏的地;假如你是一個工人,按時按量完成你的工作,就是最好的工人。安於平凡,而又努力做到你力所能及的事。
一個士兵如果有元帥的潛質,他渴望做一名叱吒風雲的元帥,這肯定沒有錯;但是如果一名士兵他的能力和資質沒有機遇隻能夠當好一名士兵,那麼他安心地做一名好士兵,也未嚐不可。
士兵有士兵的夢想,元帥有元帥的職責,隻要能做好自己,找到生活中的平衡點,就能找到真正的人生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