臘月裏的溫度是比較低的,更何況是寅時的江邊。
冬天裏這天亮的晚,平日裏就算是勤勞的人估計也還在炕上,今天卻是大不一樣。
臨江村老少在養活了這片山川的岷江岸邊圍住,中間隻餘一個圓弧形空地,一個案台放置在中間,一個青年道士站在中央閉目養神,一旁村民手上抓住的火把將道士臉上染上一層金色。
案台上放著五個盤子,分別放置著滿滿當當的五穀雜糧,盤子前側一個三足小鼎,倆個燭台位於倆側,一遝符紙位於案台變被青銅法印壓在底下。
“噤聲!”
大抵是覺得時間差不多了,居於正中的青年道士一聲輕喝。
圍著青年道士的人群猛的安靜下來,哪怕是幼童也在不知所措中不敢出聲,靠近江邊的幾個人下意識的退後了倆步,好像是黑壓壓的江水裏有什麼怪物一般。
青年道士伸手理了理衣冠,倆手一擺,袖子發出一聲清響,目不斜視,走到案台前,拿起三更香置於燭台隻上,收回點燃的香,道士用手輕輕將還有明火的香扇滅,插在這個從青城山上帶下來的小鼎中間。
又從案台邊取出一個水盂,走到江邊舀了一碗水走回來放在案台。
“青城派張天師第十七代弟子李忘川於岷江請老王!”
就在李忘川振振有詞的出聲之後,劉村正帶頭朝案台跪了下去,劉村正身後的村民見狀沒有多猶豫,像倒麥子一樣,黑壓壓的把頭低下,不敢抬起。
李忘川抽出身後桃木劍,跨開步子,邁著罡步舞了起來。
李忘川其實是不懂祭祀其中的道道的,要用四師兄錢止的話說就是“吃飯的活兒,做不得假。”
李忘川還記得他在鵬祖峰問過一次四師兄“你信這玩意兒嗎?”
師兄是這樣回答的“我信舉頭三尺有神明,比誰都信!”
“那如果我不信怎麼辦?”
“師兄我信就好了,我的比較多,可以稍帶上你那份。”
這可能就是四師兄甚至記不住青城派小輩的名字,卻記得道家祭祀百條戒律的原因吧。
李忘川舞的是青城山的《蒼鬆劍法》,至於為什麼舞這偏門的《蒼鬆劍法》?
不外乎拖時間而已,因為剛剛李忘川才想起來他並不知道祭祀的流程,趕鴨子上架吆喝倆句唬住了村民,便發覺自己不知道什麼祭祀文,隻好找了篇青城山最繁瑣也是最偏門的劍法來充數,他自然不準備吧一百零八式都舞一遍,真要那樣的話估計他能給累趴下。
……
“呼啦……”
一遝點燃的符紙被李忘川拋向江麵,滿天飛舞的火星。
“恭送龍王爺!”
身後的村民陡然聽見這一聲音,連忙跟著喊了起來,然後磕起了頭。
李忘川有點累的走到一旁,將桃木劍放到背上,齜牙咧嘴,現在他是真心有點佩服四師兄能弄那些繁瑣的法事了。
……
不多時,圍聚在這裏的人群散去,劉村正終於忍耐不住,湊了過來。
“李小神仙,李小神仙,這龍王爺怎麼說?”
劉村正一臉忐忑的望著他。
“你希望他怎麼說?”
李忘川笑眯眯的看著他,劉村正見李忘川朝他笑,麵上一喜,朝李忘川連連拱手道謝。
……
將案台上東西收拾好就朝急忙九兒的屋子走過去,劉村正非要幫李忘川拿,手上托了尊小鼎,跟在後麵。
“小神仙,這是村裏湊的銀兩,隻是希望不要嫌棄少了就是。”劉村正走到九兒屋子門口將手上三足小鼎放在地上,從懷裏掏出一塊布,小心將布攤開後露出裏麵的銀錢。
李忘川笑了笑,伸手拿了其中一塊銀裸子,差不多有一倆左右,“這個就夠了,剩下的買雄黃,埋在村頭村尾,靠江那邊多埋一點,這事就算完了。”
“啊?”
劉村正顯然一怔,愣了一下,連忙點頭,隻是有點抓不著頭腦,不知為何剛剛做完法又又去買什麼勞什子雄黃,所幸的是這小神仙並沒有嫌棄銀錢少了。
……
劉村正轉頭尋思著什麼時候去買些雄黃回來,剛剛跟他交代完的李忘川聲音從屋內傳來。
“劉村正,不知錦城怎麼走?”
“村子西北三十裏翻過那座山直走便是錦城了。”
“多謝。”
李忘川將零散東西收進包裹裏麵,背在背上,將酒葫蘆重新掛在腰間,看了眼躺在穿上迷迷糊糊的小女孩。
倆手用力,橫抱住,走出屋子,直接朝西北方向大步奔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