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卷 第二章 沒水的壺搖不響(1 / 2)

青城山東距錦州城百多裏,處於岷江西南二十裏處,延綿數十裏群峰環繞起伏、林木蔥蘢幽翠,享有“青城天下幽”的美譽。

世人多知青城有個天師洞,乃祖師爺張陵張天師得道潛修之地,傳說那張天師飛升之時青城山方圓百裏紫氣東來,祥雲四起,被巴蜀之地百姓驚呼仙人,故祖師爺留下的一對雌雄龍虎劍也被巴蜀之地口口相傳,倒也名極一時。

巴蜀之地幾乎人人都知道青城山上有個青城派,也傳說青城派出過仙人,但是青城派近八百年似乎也隻出了一個張天師,其餘都隻是小貓三倆隻,也沒在江湖上掀起多大波瀾,至於其他的卻是一概不知。

青城山地處偏遠,又不在中原,沒了眾多門派來這窮山惡水,這爭鬥自然也少了。

說是窮山惡水其實有點過,但是巴蜀之地也確實算不上繁華,哪怕是當年張天師飛升之時香火旺盛也不過是對比以前而言,十天半個月倒也有些個其他道門弟子上門論道,至於真的遠赴幾十裏幾百裏幾千裏來到青城山上香拜會的的還真沒多少。

青城派的弟子也樂見其成,反正青城派弟子確實不多,要真的打打殺殺說不定哪天真的斷了香火,倒是無顏去見那老祖宗。

“小師弟,可起來了!”

“小師弟,你將門打開,師兄有要事與你說道!”

青城山後山今日可是來了一位稀客,來人仙風道骨,一個賣相極好的中年道士。

往日裏後山祖師殿可沒什麼人,祖師殿也就每一代掌門更替時才會來此上香,至於平時打掃有專人負責,更不是青城小一輩。

這一代掌門姓張,被他師傅帶回來時,師傅問他叫什麼,他說過去那個隻當死了吧,名字又自己重新取了一個,單字一個淩,按照他自己的說法就是討個吉利,說不定哪天就能成了第二個張天師了呢,他師傅也不惱,也不責罰他冒犯了開派祖師,還笑嗬嗬的讓他加把勁兒,說不定哪天就成了仙人的師傅。

這一任的掌門已經傳到第十七代,不巧的是掌門也姓張,卻不是仙人張陵張天師的張,隻是上一任掌門不知從哪帶回來的一個野小子。

祖師殿門前的便是青城派的掌門,頭戴一個覆鬥形五嶽冠,插著一個白玉道簪,身披一襲青衫法衣,倆鬢稍顯斑白,蓄著一小搓胡子,麵相普普通通,是那種放到人群中可能都找不出來的那種,隻是衣著容裝卻顯得仙風道骨,一點也看不出來已經是半百知天命的年紀了。

“小師弟,開開門可好?”

“師兄知道你在裏麵,快開了門師兄有事與你說道。”

“這裏可沒什麼小師弟,隻有一些個老祖宗。”

裏麵傳來一句嘲諷,語氣忿忿,全然不把門外這個師兄當回事兒。

“哼!小師弟,你當師兄是那般沒分寸的人麼?”

門外的中年道袍人衣袍鼓蕩,輕輕哼了一聲,這一手看起來到也不俗,頗有幾分得道之人的風采。

“嗬嗬,上次你也是這般糊弄於我,師弟我是不會再信你的了。”

祖師殿門外中年人聽到屋內這人這般說法,自知理虧,表情僵硬,心虛的扭了扭頭看了看,見四周確實沒人,改了剛剛一臉嚴肅的樣子,倆隻手扒在門上,將頭湊到門上孔洞中往裏麵瞧,橫豎怎麼看這都都不像是一派掌門。

“好師弟,便分我一點吧…”

“不行,我可當不得你的好師弟!”

“半葫蘆,給我便走!”

“嗬,我自己便隻有小半壺還分你?”一聲嗤笑從門內傳出,好像聽到了什麼好笑的笑話一樣。

祖師殿前蒲團上躺倒一個青年人,赫然就是昨日帶了倆小童下山買黃符的那個青年道士,青年人從蒲團上支起身子,寶貝似的將一個葫蘆緊緊攥在胸口。

這可是好東西,晃了晃手中的葫蘆,裏麵的酒水晃了晃,拔出葫蘆上的塞子,湊到嘴邊抿了一小口,然後趕緊把塞子重新塞上。

“嘖嘖嘖”臥在蒲團上的青年人咂了咂嘴,眉開眼笑。

門外的中年道袍人鼻頭微動,急得抓耳撓腮,徹底沒了道人風範。

雖說青城規矩不多,但是青城好歹也是道門弟子,戒酒可是實實在在的算清規戒律中的一條。

青城弟子不多,這也是導致青城規矩少最重要的原因,偌大一個青城派不過三十人,還多是小輩,掌門這一輩人更是隻剩了六個。

“咳……再不開門我可去請清薇那丫頭了。”

“你……”

見裏麵的小師弟不為所動,清咳一聲,大袖一甩,立起身子,恢複了仙風道骨的道人風姿,轉身抬腳作勢便要出了後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