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十三章 生死劫難(2 / 2)

看見柳含嫣,楊福來突然想到他的愛丹,本來,愛丹應該在柳含嫣這個位置上的,柳含嫣是野鵲子奪了鳳凰的窩。嗨,想這些頂屁用!

趁著人哀氣和的當口,白賈氏壯著膽子對楊福來說:“福來侄,過去的事天打地對,都湊到一起,不管是與非,都過去了。如有氣就消了吧,如有話就朝我說。朋友不打不厚,親戚越走越親。咱們白、楊兩家還要朝遠裏看,你說是不是?”

楊福來沒想到,白賈氏會在這種時刻說出這樣的話。本來,愛丹的事已過去多年,不想提,也不必再提它。可老夫人舊話重提,她不是說自己的不是,是說著眼未來。封了舊口,開了新口,還真讓楊福來有話說不出口。

楊福來說:“嬸,誠如您說,過去的就過去了,不提也罷。”

楊福來說罷,起身要走。白賈氏要留他用飯,楊福來說:“不了,不了。幾步遠,還吃飯。”

財旺說:“給楊掌櫃準備了。”

白永和說:“叔,還是吃了飯再走。”

楊福來說:“恭敬不如從命,那就吃吧。”

其實,楊福來也知道,吃飯事小,和“親”事大。雖然已經不是姻親,但仍有割不斷的聯係。無論是他,還是白永和,都隱隱覺得,白、楊兩家曆經十多年的“寒冬”終於回暖了。

白老太爺的喪期定了七天,每天都有散居在縣內各村的白氏族人和鄉紳耆宿前來吊唁。一天,縣公署楊知事親率商界、學界代表前來祭奠,慌得白家男女老少一齊出迎。

白賈氏施禮道:“山村布衣,平頭百姓,敢勞父母官大人屈駕來祭,我白家不勝榮幸之至!”

楊知事回了禮。一手挽著白賈氏,一手挽著白永和,說:“白老伯一生就商,厚德薄利,深孚眾望,我還不該來為老伯送行嗎?再說,三老爺永和君是縣商會會長,縣學校董,各界代表理應前來吊唁。”

楊知事叫隨從展開一幅挽幛,上寫“德劭年高”,這是他送的;商界代表送的挽幛上寫著“陶朱遺風”;學界代表送的挽幛上寫著“典型式望”。楊知事餘興未盡,當場揮就一副挽聯。上聯曰:“忠厚存心市井鹹欽盛德”;下聯曰:“音容隔世經營空惜長才”。白賈氏率諸孫兒謝過楊知事和各界代表,白永和叫財旺一一懸掛起來,然後設宴招待。四鄰八鄉都說白老太爺人氣好,贏來了這麼多榮耀。白家人也為他們的前輩驕傲。風光了七天後,白鶴年被隆重葬於歡喜嶺上的白氏祖塋。

白永和強撐著身子,辦完爺爺的喪事就病倒,這一病,就是兩個年頭。

人們都說這年是凶歲。

老太爺走了,白三奴走了,三老爺死裏逃生。老天爺吝嗇得連一滴雨也舍不得下,誤了春種,誤了夏種,草木盡枯,田禾無收。慶幸的是,兩岸人因為有了千裏糴來的糧食,得以度過災荒。

這年八月十五才下了第一場雨,可惜,一切都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