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十章 好年勝景(2 / 3)

白賈氏說:“你管這個家也費了心,這點錢就算是爺爺、奶奶的一點心意。”

“這話我愛聽。”柳含嫣心裏說。

不多時,白永平、白永忍兩家人也來了,少不了一陣說笑。白家子孫絡繹不絕前來拜年,白鶴年和白賈氏忙於應付,分發拜年錢。年年如此,歲歲這樣,他們樂此不疲。好不容易等拜年的人退了去,就到了飯時,按慣例,白家直係親屬就在白鶴年窯裏聚餐。炒了幾個像樣的菜,溫了一壺杏花村汾酒,上了幾大盤水餃,白永和弟兄從大到小從男到女依次給白老太爺和老太太敬酒。盡管是淺嚐輒止,紅暈還是悄悄爬上二老的臉頰,臉上始終蕩漾著笑容。過去的一年,發生了太多的事情,經曆了太多大悲大喜。但幸而有三娃和三娃媳婦的冷靜精明,這個年老兩口過得比往年還要踏實,算得上是一個好年勝景。

初二,照例是上墳祭祖。白鶴年兩口上不了山,沒去。全永和關的白氏後人,能去的都去了歡喜嶺上的白氏祖塋。柳含嫣跟著白永和一同燒了紙,把各色吃食見墳就拋,幾百年老墳,上百個墳堆,都得拋撒到。柳含嫣沒有經過這種場麵,不停地問這問那。白永和解釋道:“這是永和關的鄉俗,見墳就拋吃食,叫做‘拋撒’,讓老祖宗一同過年。”

上墳畢,馮蘭花兩口和祁嬌嬌兩口都回娘家去了。柳含嫣沒娘家,獨自坐在那裏,暗暗哀歎自己的可憐。娘家是哪裏,她記不得了,娘家還有人沒有,她無從知道。其實,誰命苦也苦不過她,隻是她要強不說罷了。

白永和回來,見柳含嫣一個人孤零零地坐著,心裏就明白是怎麼回事。上前在柳含嫣的額頭輕輕吻了吻,拉著她的手說:“走,跟我串門去。”

柳含嫣沒說什麼,整了整頭發、衣裳,跟上白永和出門去了。路上,白永和再一次問她,能不能想起家在哪裏,父母姓甚名誰?柳含嫣搖了搖頭。白永和說,咱耐心點找,總有找到的一天。

兩人幾乎是逢門便進,見麵道喜,圖個喜氣洋洋。不覺來到關村,兩人這個字號進,那個字號出,給掌櫃、夥計們都拜了年。然後來到黃河邊,柳含嫣突發奇想:“哎,永和,咱們麵對黃河來個互拜吧,怎麼樣?”

白永和腦子一轉就反應過來:她這是要和我來海誓山盟,兩岸高山巍峨,就缺大海汪洋,權把黃河當大海。嗯,不錯的主意!白永和爽快地答應了。問:“怎麼個拜法?”

“來文明的,行鞠躬禮,互祝詞,表心跡。怎麼樣?”

“好。來吧。”

他們先向黃河深深鞠了一躬,然後回過身來,頭碰頭地鞠了一躬。

白永和說:“含嫣,新年好。願你來之安之,萬事如意!”

柳含嫣說:“永和,春節好。祝你順風順水,一順百順!”

白永和說:“三生有幸,始結夫婦。高山作證,永世為好!”

柳含嫣說:“生死之交,患難與共,與子偕老,黃河作證!”

你看我,眼裏聖潔;我看你,臉色虔誠。兩人相視一笑,相跟著朝回家的路走去。

初五俗稱“破五”,不等下人收拾,柳含嫣早把前四天積攢下的髒物攏起,白永和便裝到筐裏出門去倒。柳含嫣遞給男人兩個炮仗,出門放了一個,倒垃圾時放了一個。一個說“送窮鬼”,一個說“接財神”。夫妻二人,這輩子注定要把“送窮鬼”儀式進行到底。

初七,過小年。晨起,家家放炮焚香,磕頭敬神,再吃餃子。柳含嫣也不含糊,跟著白永和按鄉俗辦了。

永和關有“七不出門,八不回家”的講究,所以,初八是出行的好日子。家家點香,戶戶放炮,出行人還要磕頭祭神。柳含嫣站在九十眼窯院外,眼巴巴地看著出行的人喜氣洋洋,男人吆著牲靈,女人騎在鞍上,腰身一閃一閃,一個個閃出了村。出門的人哪個不是帶著新年的祝福走親串友,一路播撒著好心情。柳含嫣想到這裏,不由得嫣然一笑。是呀,新年帶給人們的應該是吉祥如意的好心情。那麼,河那邊的楊家,楊愛丹,又會是什麼樣的心情呢?

正月十五吃元宵,鬧紅火,是一年裏最熱鬧的日子。

男女老少,各盡其能,能扭的扭秧歌,能踩的踩高蹺,能跑的跑旱船,能耍的耍獅子,能舞的舞龍燈,能打的打腰鼓,能唱的唱道情,從村裏一直鬧到黃河灘裏,從黃河灘裏又鬧回村裏。合村人,既是鬧紅火的,又是看熱鬧的,自娛自樂,眾娛眾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