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利賓聽霍洛克這樣講後,懷著感觸的心情,歎息道:“沙爾,你等一會兒再來好了,下午五點鍾來,看那時我的情形怎樣!”
到了五點鍾,霍洛克先生再去嘉利賓的旅館,他堅持要替嘉利賓取消節目,可是嘉利賓這樣說:“你再晚一點來看我,到那時,或許我會好一點!”
到了七點半,這位低音歌王終於答應登台了。他唯一的條件,就是要霍洛克先生走到台上,向聽眾報告,說是嘉利賓患了重感冒,嗓子不好。霍洛克假意答應下來,因為這樣嘉利賓才會登台演唱。
蓋慈博士在他那部著名的《教育心理學》上這樣寫著:
人類普遍追求同情,孩子們會急切地顯示他受傷的地方。有的甚至故意將自己割傷、弄傷,以博得大人們的同情。成人們也有類似的情形,他們會到處向人顯示他的損傷,說出他們的意外事故,所患的疾病,特別是開刀手術的經過。
自憐!實際上是一般人共有的習性。
Part18 如何在工作中充滿活力
放鬆,再放鬆一些吧,
會讓你的工作完成得更加漂亮。
在感到疲勞前休息,
也不妨假裝對工作很感興趣。
養成良好的工作習慣,
學會首先解決真正的問題,
同時也別忘了保持愉快的心情。
◎放鬆,再放鬆
過度緊張、坐立不安、著急以及緊張、痛苦的表情——這是一種壞習慣,不折不扣的壞習慣。
——《人性的優點》
要衡量一天工作的質量是否已經達到標準,不是看你有多疲倦,而是看你多不疲倦。
下麵是一個令人吃驚而且非常重要的事實:單單用腦不會使你疲倦。這句話聽起來非常荒謬,然而科學實驗卻證明了這一點。
那麼是什麼使你疲勞呢?心理治療家認為,我們感到的疲勞,多半是由精神和情感因素引起的。英國最有名的心理分析學家海德費在他的《權力心理學》裏說:“我們感到的大部分疲勞,都是心理影響的結果。實際上,純粹由生理引起的疲勞是很少的。”
哪些因素會導致疲勞呢?當然是煩悶、懊悔、不受賞識的感覺以及忙亂、焦急、憂慮等。這些感情因素使人容易感冒,使工作成績下降。我們之所以感到疲勞,是因為我們的情緒使身體緊張。
大都會人壽保險公司指出:“憂慮、緊張和情緒不安,是導致疲勞的三大原因。”
為什麼在從事腦力勞動的時候,也會產生這些不必要的緊張呢?海德費說:“幾乎所有的人都相信越困難的工作就越得用力做,否則就不能做好。”所以我們一集中精力就皺起了眉頭,聳著肩膀,讓所有的肌肉都“用力”,實際上這對我們的思考根本沒有絲毫幫助。
碰到這種精神上的疲勞,應該放鬆、放鬆、再放鬆。
這很容易嗎?不,你要花很大力氣才能把大半生的習慣改過來。可是花這種力氣是值得的。威廉·詹姆斯在那篇名為《論放鬆情緒》的文章裏說:“美國人過度緊張、坐立不安、表情痛苦,這是一種壞習慣,地地道道的壞習慣。”緊張是一種習慣,放鬆也是一種習慣,而壞習慣應該消除,好習慣應該保持。
怎樣才能放鬆呢?是先從思想上還是先從神經上開始?都不是,應該先從肌肉開始,首先你要放鬆眼部肌肉,然後可以用同樣的方法放鬆臉部、頸部和整個身體。
但是,你全身最重要的器官,還是你的眼睛。芝加哥大學的艾德蒙·傑可布森博士說,如果你能完全放鬆你的眼部肌肉,你就可以忘記所有的煩惱了。在消除神經緊張方麵眼睛之所以如此重要,是因為它們消耗了全身能量的四分之一。這也就是為什麼很多眼力很好的人,卻感到“眼部緊張”,因為他們自己使眼部緊張。
以擅長寫作長篇小說聞名的女作家薇姬·貝姆曾說,她小時候遇見過一位老人,教給她一生中所學過的最重要的一課。那時候,她摔了一跤,碰破了膝蓋,扭傷了手腕,有個曾在馬戲團當小醜的老人把她扶起來。在幫她把身上的灰塵撣幹淨的時候,那個老人對她說:“你之所以會碰傷,是因為你不知道怎樣放鬆自己。你應該假裝你自己軟得像一雙襪子,像一雙穿舊了的襪子。來,我來教你怎麼做。”
那個老頭就教薇姬·貝姆和其他的孩子怎樣跑,怎樣跳,怎樣翻跟頭,還一直教他們說:“要把你自己想象成一雙舊襪子,那你就能放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