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分卷 第52章上門拜訪(1 / 2)

行了一頓飯的工夫,馬車隨著拐進一條弄巷,路麵顛簸,攪得坐在車子的人渾身不自在,此處行人漸漸稀少,等駛出巷子後,道路兩側滿是綠樹花叢,隻是那枝葉茬口,都被修剪的異常平整,不像別處,棵棵古樹大多斜枝茂盛,高聳寬大。

成排的大樹之後,大約兩丈多遠,才是片片朱牆青瓦,不時有高舉火把的家丁,敲著銅鑼梆子,在外牆下巡邏,顯然裁剪樹枝,是為了防止有人企圖潛入各家府中。

張林迷迷糊糊的眯著眼睛,頭前服下了顆解酒的冷香丸,藥效剛剛上來,不免頭疼欲裂,難受的灌了一壺冷茶,咀嚼著幹澀的茶葉,想使腦袋清醒些。

張林家住在石獅子巷不遠處的葫蘆胡同,祖父曾跟隨故去的老太爺上過戰場,隻是做的乃是前朝的官職,因那時天下動蕩,也未給後代子孫積攢下多少家財。

後來祖父病故,張林父親張正峋一直跟隨英國公張輔到處征戰,如今以積功升至雲南某邊衛下轄的正千戶,也算是能獨當一麵的正五品武將,因這軍職可以世襲,又補了張林大哥張樹做了個總旗,跟隨在父親身邊為朝廷效力。

想到這,張林不免又長籲短歎一番,他雖是長房嫡子,隻是排行第二不說,從小體弱多病,要想不一生蹉跎的話,隻能靠科舉做個文官,隻因英國公張輔對親族要求苛刻,後輩子弟除了武藝人品出眾,才能舉薦做個武職外,從不徇私為其他子弟謀個一官半職,更不說朝文臣那邊伸手了。

家中這些年倒是日漸富貴,雖遠遠比不上那邊國公府,可也算是奴仆成群,錦衣玉食,這張林倒也有點誌氣,從小就立下誌向,想要做個一身正氣的名臣,隻是最近眼看著幾個庶出的兄弟離家到軍前效力,不免心中有些焦急。

正好此時馬車路過石獅子巷的英國公府,看著府門外那掛著成排的大紅燈籠,以及匾額上那碩大的四個燙金大字,還有石階上昂然站立的十幾名武士,就連兩邊的猙獰石獅都顯露出堂堂國公府的赫赫威勢。

羨慕的看了一會兒,張林不免心中盤算,對於來年的科舉,其實他並無半分把握,這成天和赴京趕考的讀書人混跡一處,每日出手豪爽,為他人排憂解難,不外是為了增加些名望,以圖聲名鵲起,給自身積累些資本。

雖說會試那考場嚴格無比,但身為京城勳貴子弟,自然有的辦法尋到門路,隻要本身有些才華,肯定比那些寒門子弟進身更容易些,唯一怕的是臨場揮失常,或是字裏行間中犯了朝廷忌諱,弄得個名落孫山,那就得在苦熬三年,以待下次朝廷再開科舉了。

可人生匆匆,這大好年華彈指即過,又有幾人肯耐住寂寞,不去想那功名利祿,張林更是熱衷仕途,當然不肯浪費此次難得機會,這腦中開始計較,想要尋條登天捷徑。

很快,馬車駛進到自家宅子,下了馬車,張林趕緊吩咐小廝打來一盆井水,站在馬棚外,好生梳洗一番,又接連喝下兩杯濃茶,使得身上口中再無酒臭味,這才讓下人幫著整理下衣衫,方踱步朝內宅中走去。

先去了趟奶奶屋中請安,詳細說了下今日遇到周文濤一事,正好母親也在屋中陪著,老太太當即把一眾姨娘丫鬟趕了出去,三人在屋中好生計較半天,半個時辰後,張林才笑容滿麵的出來。

這心情一時興奮,張林回到居住的院子中,並沒有馬上休息,而是命丫鬟們燒水準備,伺候他貼身沐浴,而幾位年輕丫鬟半推半就,也就跟著進來廂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