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鳥盡弓藏,兔死狗烹:勾踐對文種的猜忌(3 / 3)

文種望著窗外的天空,無奈地苦笑,一股莫名的激憤悲傷情緒湧上心頭,雙眼似乎有些模糊。曾經與勾踐一起打拚天下的時候,能夠堅強地熬過來,正是有這樣一個夢想在心底作為精神支柱。那時候,自己與勾踐所暢談闊論的美好將來眼見就要化為現實,本已做好準備接受美夢成真,今後可以趾高氣昂地笑傲商海,卻突然如晴天霹靂般受到勾踐的如此待遇。文種不禁大喊:“騙子,你們都是騙子!勾踐,你冷酷無情,無信無義!……”

廠房裏的機器繼續轟隆隆運轉,工人們繼續忙碌地工作,沒有任何人聽見、理睬文種。昨天,還是高高在上的文主管,今天卻似乎沒有人再認識他。一種如高崖墜穀,天塌地陷的心情瞬間橫掃了文種的那最後一絲心理防線,他憤怒,但卻無奈,好似體驗命運的捉弄,精神支柱無可阻擋地崩塌斷裂。

世態炎涼,人心難測。文種不明白,勾踐在多年的忍耐壓抑中,早已被複仇之心扭曲了性格,變得城府極深,對誰都不再信任,而一旦他功成名就,誌得意滿,就更加狂妄自大,冷酷無情。事實上,勾踐與夫差,並沒有什麼兩樣,他們同樣有雄心壯誌,也同樣目空一切,他們是對手,也是同類。如果現在站在頂峰的是夫差,他手下的老將重臣也同樣要麵臨文種的命運。

範蠡早已看透勾踐的心理,趁早將手中的公司股份折現,急流勇退,與西施浪跡天涯,名利雙收,也算是悠閑自在。文種卻稍遜一籌,一味想當然地認為範蠡走後,自己就是越國的頂梁柱,誰知最終被勾踐趕走。

人性如此,多說又何妨?古往今來,多少曆史在不斷重演,多少人性的真善美與假惡醜在虛實中更替。曆朝曆代的君主帝王,莫不是對手下大臣忌諱如深,在艱難時需要他們的協助,在太平時就一腳將功臣們踹開,國家是自己家的,公司也是自家的,主子的權利永遠高於一切,打工仔們充其量隻能作為利用工具。

曆史長河,歲月悠悠,古往今來,多少故事演繹,其本質內涵卻始終如一。春秋也好,戰國也罷,古代王朝也好,現今商業社會也罷,變化的是外在的物質生活,不變的是人心、人性。從古至今,真正能夠成就大業者,寥寥無幾,然而這些所謂的英雄們、帝王們,無一不是站在無數人犧牲的屍骨之上,無一不是靠著下層大眾的揮灑熱血而成就功名利祿。吳王夫差、越王勾踐,他們之間的爭鬥,是以上千萬百姓、人民、消費者、工人們的犧牲為代價的。

曆史,是為成功者而寫的,是為帝王們而寫的。那些眾多無名的小卒,生死都不知何日,自然是無足輕重,不被曆史所記住;那些如伍子胥、文種一般的兢兢業業的打工者們,竭盡他們的全力,奉獻他們一身的智慧才能,也不過是主子利用的工具,需要時重用,不需要時丟棄,當他們的剩餘價值被剝奪得差不多時,也就是他們命運終結的時刻……

真正能跳出曆史長河、看清一切流向的睿智之人,是少之又少,這樣的人不僅僅有才能和知識,更重要的是——有超越世俗人生的智慧。古往今來,有如此智慧之人,寥寥數人,範蠡便是其中一個。

範蠡是睿智的,他具有一種大智慧。縱觀曆史上的範蠡,才能出眾,學識淵博,輔佐越王勾踐從一個亡國奴崛起為春秋霸主,數十年來經曆多少風霜雨雪、艱難磨礪,最後,功成名就,急流勇退,不思世俗名利,看淡人世繁華,與西施泛舟西湖,歸隱山林。此種大境界,能進能退,古往今來,未有幾人也。

五月的西子湖畔,槐花盛開,飄香四溢。

範蠡與西施乘坐一葉扁舟,在這浩淼的湖水中蕩漾。剛剛下過一陣雨,空氣清新,一片生機盎然,岸邊的楊柳細葉隨著微風飄揚,飛絮蒙蒙,落英繽紛。西施指著天空:“快看快看,好美的景色,那些楊柳葉飛起來了,真有趣!”範蠡站在西施身後,微笑著摟住西施,抬頭望去,不禁感歎道:“這西湖美景,真是醉人心脾,我們兩年來走遍全世界,最後發現,還是這裏最讓人流連忘返。”

西施笑盈盈地望著範蠡:“是呀,兩年來我們去過埃及金字塔,走過美國大峽穀,到過南美洲群島,體味過北方燕國的冰川山雪,領略了西域諸國的大漠孤煙,見識了南方水鄉的溫婉柔情。嗬,如今,駐足流連西子湖畔,讓我有了在此安家的打算。”

範蠡點點頭:“嗬嗬,這裏景色怡人,氣候溫和,又遠離塵世紛爭,簡直就像世外桃源。”

西施眨著眼睛,深情地看著範蠡:“以後我們就住在西湖邊上,可以嗎?”

範蠡摟過西施:“當然可以,我們就在此安家,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看這浩淼如煙的湖水,漁民打漁曬網,鳥兒紛飛。我們要生兩個孩子,從此安穩地過日子。”

西施微笑著,把頭靠在範蠡肩膀,依偎在他的身旁。雨過天晴,陽光燦爛,溫和地照在西施臉上,更顯出她的柔情與安詳。兩人乘著扁舟,悠悠地在湖中流連,陽光下的水麵,波光粼粼,折射出金色倒影,仿佛這世間的一切,都沉醉在西湖的靜謐柔美之中。

春華秋實,春去秋來,春秋的故事,如遙遠的絕響般逝去,春秋的一切都隨時間而隱去,唯有範蠡與西施,成為這西子湖畔難以抹去的記憶……

現代啟示

創業型企業自然容易陷入兔死狗烹的境地。創業者在成功之後希望一支獨大,絕不允許有任何潛在威脅到其權力與地位的人還留在公司中。這種扼殺高級人才的做法與古代帝王的思路如出一轍,本質都是人的權欲和貪念。冷靜地看清這種可能性,提早自動收山的方式是保全自己的良好途徑。

對於創業成功的老板們,這種鳥盡弓藏的方式並不見得就能產生預期的結果。比爾·蓋茨在成功創立微軟之後也沒有將鮑爾默逼出公司,而是與其緊密配合。因為他深知,自己擅長的是技術,而鮑爾默在管理方麵高自己一籌。為了產生更大利益,讓公司更具競爭力,必須協調合作才能產生最大價值。功高震主自然是“主”所避諱的,然而不能充分授權,就不能讓下屬發揮最大的能力和創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