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一個籬笆三個樁,一個好漢三個幫”。不懂得或不善於利用他人力量,光靠單槍匹馬闖天下,是很難大有作為的。
一代偉人毛澤東,當年就是靠李大釗的引薦才成為北大圖書館的管理員,而這一職業為他日後成為傑出的詩人、軍事家和政治家奠定了成功的基礎。如果沒有李大釗的引薦,毛澤東就可能選擇其他職業,而這個差別對他的一生必然產生重大影響。曆史是必然的發展,有時也是偶然的巧合,但成功之路卻大同小異。
一般來說,無論引薦者的名望大小、地位高低,隻要對你成功有所幫助,他就是你登上高處的好梯子,他的威信和影響力對你相當有用處。一般人除對權威和名望有一種崇拜感和信任感之外,熟識的人同樣有一種可靠、信賴的感覺,因為他們常常會從推薦者身上來估量被推薦者的能力和人格。這種透視現象可以幫助求職者被錄用,繼而步步高升。
在複雜的社會關係之中,在各種社會關係構成的屏障麵前,互相利用是人性的弱點,但它也是人類共同需要的心理傾向,而這正是“借梯登高”之計的實質所在。
在施行“借梯登高”之計時,一般要遵循以下步驟:
第一,找“梯”,即要與有影響力的人做朋友。對於一般人來說,在求職或就業的過程中,應該隨時留心周圍人的品格、能力及其影響力,要用真心去交朋友。為了贏得他人的真誠相助,你必須先付出某些東西,如真心或物質,人心都是肉長的,你天長日久的付出總會有所回報。所以平時與人交往時,要盯準誰有能力幫助你。當然,與任何人相處都應以真誠為本,《圍城》中的方鴻漸就是靠這一點獲得了他嶽父的信任,從而在銀行裏謀得了一個好職業。
第二,借“梯”,即求得朋友的幫助。朋友能否幫你的忙,還看你平時表現如何。這就要求你與人交往時,目光要放遠些,不因小利而不為,亦不因利大而為之。如果你與對你求職就業有所幫助的朋友發生了不愉快,你應首先諒解他,“小不忍則亂大謀”這是古訓,在這方麵古人也做出過榜樣,比如韓信能受胯下之辱,張良能為老者拾履。平時的基礎打好了,量變積累終會成為質變,自然是“得來全不費功夫”了。你待人好,人家對你自然有真心,關鍵時刻幫助你一把也在情理之中了。這樣看來,“借梯”的功夫完全包含在平時的為人處事之道之中。
這裏還需要說的是,有很多人並不是不會施行此計,而是難為情而不願意求人,總覺得這樣做有失體麵,好像是貶低了自己的能力。其實這些想法都是不必要存在的,什麼時候也別忘了,即使是拿破侖也需要別人幫他架起成功的橋梁,何況你我隻是一個平常之人。
總而言之,智慧與膽識是獲得成功的前提條件,如果不會借勢而動、乘勢而搏,智慧與膽識就是沙土裏的明珠,隻能永遠沉寂。有智慧與膽識而不會加以運用,是對生命的一種最大浪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