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五 橫掃關東 第一百九十四章 意料之外(1 / 2)

趙浮,新蔡縣守將,曾為韓馥帳下參將,一生聲名不顯!可就是這樣一個無名之輩,宇信卻不得不予以重視。原因無他,趙浮乃已故豫州牧韓馥的部將,是收取豫州人心的關鍵人物!

為何這樣說?從前,有明君以千金買馬骨,而後天下良馬皆入其囊。眼下豫州的情勢便是如此,要想在短時間內驅逐曹操的勢力,就必須獲得韓馥舊部的支持。趙浮沒有什麼才能,如果都能被重用,那麼其他有才能的人豈不是更會受到禮遇?

不錯,宇信要做的就是樹立一個典範,以此向豫州賢才證明他的求賢若渴!當然,拿下豫州,這不是唯一的方法,但無疑是最好的方法——兵法有言“攻心為上,攻城為下”!

“主公,趙浮還有一個心願。他有兩位生死之交,乃昔日黃巾餘孽龔都、劉辟,此前二人曾受韓馥招攬,在汝南城任校尉一職,後因曹操謀取豫州而外逃,現在汝南城附近的山頭落草為寇。”孫觀望了一眼默默在前引路的趙浮,悄悄地稟報道,“他希望主公能夠接納二人。”

宇信沒有急於表態,當下反問道,“你怎麼看?”

經過這段時間的接觸,孫觀多少對宇信的脾性有所了解:“當下汝南城未破,曹仁又在城中留有重兵,這對我軍攻取周遭郡縣極為不利,若此二人能夠從旁牽製城中曹軍,則能減輕我軍不少壓力!”

入豫州之前,宇信就製定好了攻取汝南城的計劃——要盡量保存豫州的元氣。為了達到這個目的,決意先取其周邊城池,再重兵合圍,逼敵就範!孫觀此議,便是在堅持這個計劃不動搖的情況下的最佳選項!

“仲台所言有理!”宇信聽後,點頭認可道,“這個要求我可以答應他,而且隻要二人能夠牽製住汝南城內的曹軍,我還要為他倆記功!”

對就是對,錯就是錯!作為一方諸侯,宇信的這種態度尤為難得:“主公英明!”

宇信聞言,淡然一笑,當下扭頭對一旁的呂蒙說道:“阿蒙,方才仲台將軍的話你也聽到了,你可有什麼領悟?”

呂蒙深思片刻,小心地回答道:“孫將軍所說的二人名聲不佳,師傅卻敢起用,這說明用人應當不重聲名,秉承‘有利則用’的原則!”

“哈哈哈!”不得不說,呂蒙的確非常機敏,看問題能抓住重點,直擊要害,“阿蒙說得對,這就是利弊學——有利則用,無利則棄!”

孫觀聽完二人對話,也是受益良多:“阿蒙天資聰慧,將來必成大器!”

“阿蒙,你還年輕,凡事都得多聽多思,才能進步!”宇信當下更是得意,孫觀猜得一點兒都不錯,呂蒙未來的成就必定非同尋常!

呂蒙麵色嚴肅,一本正經地應道:“徒兒記下了!”

回到縣衙,趙浮趕緊招呼下人迎候:“主公,裏麵請,浮已安排好酒宴。”

宇信揮手示意眾人不必拘束:“趙將軍不必客氣,請!”

“上酒!”趙浮高聲吩咐道,“孫將軍,請!”

這回廳堂首席再無虛位,宇信當仁不讓地安坐其上:“來,今日我便借花獻佛,歡迎趙將軍加入我軍!”

趙浮自是十分感動,跪直了身子,將酒杯裏的酒一飲而盡:“多謝主公,浮願效犬馬之勞!”

為了表示誠意,宇信率先提起龔都、劉辟之事:“義承,我聽仲台說你有兩位結拜兄弟,曾事韓馥,後因曹操進犯豫州而潛逃,於附近山間落草,可有此事?”

趙浮聞言,先是一怔,旋即感激地瞥了孫觀一眼,出列答道:“回主公,確有此事!”

“可喚二人來投?”宇信笑著點了點頭,主動邀請道,“如此義士,我豈能失之交臂?”

趙浮沉默半晌,隨後以頭碰地道:“浮代兩位賢弟謝過主公!”

“義承客氣了,他們肯投奔我,正是我所期待的事。”宇信當下離席,扶起趙浮道,“我軍剛入豫州,勢力還很單薄,此正是用人之際,義承若是有什麼好的人選,可要推薦給我!”

宇信不提還好,這一說還真應了趙浮的心意:“浮在褒信有一摯友,名程奐,此人頗善治軍,可為主公所用!”

“如此,便勞煩義承去信一封,為我請之!”想來這程奐也是韓馥的舊部,宇信當即“笑納”道。

趙浮向宇信推薦程奐,並非全是一片公心,改換門庭後誰不希望有一兩個舊友:“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