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焉和劉表聽後,當即伸出了大拇指:“高!司徒大人果真是老臣謀國,一招借刀殺人使得端的是精妙絕倫,佩服,佩服!”
劉虞為人比較遲智,當下聽得有些糊塗,不禁問道:“何以斷定宇信必勝,那呂布難道不參賽嗎?”
劉虞有此一問也屬正常,雖說當年劉虞沒有參加討董大事,但卻對其中細節知之甚詳。呂布在虎牢關大戰十八路諸侯,那可不是吹出來的,由此可見其人武藝之高,當不在宇信之下。
王允聞言,擺手說道:“允已與紅玉說好,讓她屆時佯裝病倒,如此呂布必不會參賽。再者,呂布不參賽,董卓手下又無能戰之將,他必於賽後打道回府,到時三位大人便可率軍圍攻董府,斬殺董卓。”
劉焉聽後頻頻點頭,這呂布是個出了名的好色之徒,以紅玉裝病拖住呂布當無問題,隻是由袁家二子單獨對付宇信,這能成嗎:“司徒大人,據焉所知,袁家二子並無大才,用此二人對付宇信,是否穩妥?”
劉表也擔心這個問題,他在京城的時候便聽說過袁家二子的名頭,正經的世家公子,並沒有什麼大的才能:“兄長所言有理,不知司徒大人是否留有後手?”
劉焉和劉表是出了名的老狐狸,既然二人答應出手幫忙,則事情必須有十成的把握,否則他們是不會輕易暴露目標的。
王允不禁在心底暗罵了一聲,這劉焉和劉表也是十足的偽君子,既想當婊子,又惦記著立牌坊:“二位大人放心,允也有此顧慮。近日聽聞“江東猛虎”孫文台已經到京了,老臣想請陛下給孫將軍發一道密旨,命他協同袁家二子對付宇信。”
劉虞聞聽此話,不禁渾身一震。當年諸侯討董的時候,孫堅可是被宇信救過性命的,叫孫堅去害宇信,虧你王允想得出來。劉虞正準備說出其中關鍵,但轉念一想,又沒有說出來。
與劉虞不同的是,劉表對孫堅的為人那是相當的認可,一聽王允點的是孫堅的將,不由當場拍掌叫道:“文台忠烈,必會響應陛下號令,為國除奸!”
王允見劉表開口,當即順水推舟舉薦道:“陛下,孫堅曾任長沙太守,也算是劉荊州的下屬了,不如這件事就交給劉大人去辦?”
獻帝沒有多想,點頭應允道:“如此便有勞皇叔了!”
劉焉見計策已經大致定妥,忽然想起董卓近來在長安駐紮重兵的事,當下提道:“陛下,老臣尚有一慮。那董卓近日在長安駐下重兵,而長安又是我軍進京的必經之路,焉恐到時不能及時趕來,誤了陛下的大事。”
王允聞言皺了皺眉頭,他覺得劉焉此舉更似在打退堂鼓,想置身事外,坐收漁利:“劉益州多慮了,屆時隻需陛下一紙文書,便可令長安守軍自動放行。”
劉焉察覺到王允的不快,當下不敢多言。這老家夥心毒著呢,可別讓他惦記上了,不然至死都不知道是怎麼回事!唉,袁家二子也算是一個陣營的戰友,不想卻被王允玩弄於鼓掌之中,事後還得拿來充當替罪羔羊,何其不幸?
王允見狀,當即向獻帝請旨道:“陛下,您看允的計劃如何?若是妥當,便請陛下決斷,遲則……生變啊!”
劉焉聞言一怔,陡然嚇出一背的冷汗。果不其然,王允已經迫不及待地要拉他們下水。隻要皇帝金口一開,那他們便再無周旋之機了。
獻帝滿麵春風,起身言道:“諸位,王愛卿的話你們都聽清了?朕意已決,一切按王愛卿之計行事,貽誤懈怠者,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