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個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會經常犯各種各樣的錯誤。不管是在家庭還是在幼兒園的集體生活中,家長和老師立下的規矩,孩子會因為自己的過錯而遭到批評和懲罰。可是,有時候,單純的懲罰和批評並不像我們成人想象的那樣有效果。因為孩子犯的錯誤的形式多種多樣,它背後的原因也一樣複雜多變。我們隻有真正明白孩子為什麼會這樣做的原因,才能尋找到真正有效的解決辦法,讓孩子在下次麵臨同樣情況時,知道自己該怎樣選擇,為以後更好的行為習慣打下堅實的基礎。下麵是幾個孩子犯錯誤的場景,老師和父母應該怎樣處理呢?
一、口袋裏的彩色積木
情景:銳銳今年4 歲了,平時,他各方麵的表現都挺不錯的。有一天,銳銳在科學區裏玩遊戲,剛好這天新投放了一盒彩色的幾何圖形積木,這些色彩鮮豔的玩具讓銳銳愛不釋手,活動結束時,銳銳順手就把兩塊積木放在了自己的口袋裏,放學的時候,在和老師道別時,被老師發現了,老師問:“你口袋裏鼓鼓的是什麼呀?”他吞吞吐吐地從口袋裏拿出了積木,不好意思地低下頭望著老師,小聲說:“老師,我下次不敢了。”
二、為什麼會這樣
4 歲的孩子已經能初步明白物品的歸屬是誰的了;他也知道別人的東西不能隨便拿,但是,由於年齡還小,他們的自控能力還較弱,有時候,當物品的誘惑力太大時,他們很容易產生想把東西據為己有的想法,因此就情不自禁地拿了不該屬於他的東西。
三、老師和家長該怎麼辦
銳銳的表現讓媽媽和老師陷入了兩難的境地:是當眾批評懲罰他隨便拿了別人的東西呢,還是表揚孩子主動認錯呢?兩者都不合適,在這種情況下,嚴厲的批評,隻會讓孩子以後遇到類似的情況,學會隱瞞實情和錯誤。可是表揚也會使孩子領會到一個混亂的信息:不管犯什麼錯,隻要承認了就可以順利過關。
那麼如何做,才是比較合適的呢?首先是家長方麵的正確做法:告訴孩子,媽媽很高興你能認識到自己的錯誤,知道不經過允許拿別人的東西是不對的,可是寶寶,你要想一想,下次如果你再遇到這樣的事情,你應該怎麼做呢?而教師也不能在集體麵前去批評懲罰孩子,可以把孩子單獨帶到安靜的地方,告訴孩子這個行為是不對的,因為你承認了錯誤,老師今天原諒你,不要害怕,下次不要再犯同樣的錯誤了。
四、為什麼不能在活動室追跑
情景:孩子們剛上中班,開學不久的一天,老師組織孩子們到戶外進行體育鍛煉活動歸來,但絲毫看不出孩子們有疲倦的樣子,個個滿頭大汗,高興異常。回到課室門口後,都去拿自己的書包在寢室裏換汗濕的衣裳,隻聽得“撲通”一聲,課室裏好像有人撞到什麼,老師趕緊轉過頭一看,是龍龍和平平還在繞餐桌追趕著,邊追還邊發出開心的笑聲。龍龍跑得太快了,摔倒在地上,頭還碰到了桌沿,還好桌邊是圓角的,否則就不得了了。平平看到龍龍摔跤了,也立即停下不敢再追,老師看到了,用嚴厲的目光看著他倆,說:“你們知道我們活動室的規則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