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還心靈一片綠洲——做個快樂無憂的女人(1)(1 / 3)

有句俗話:“成人不自在,自在不成人。”很多女人覺得自己不夠快樂,為什麼呢?俗事牽絆太多,女人一生一直在奔波勞累。

生命之舟如此負重,如何才能快行?女人要明白,心靈的自由是以放棄某些東西為前提。所以,想要做個快樂無憂的女人,就要經營好自己心靈的綠洲,不追求完美,遠離攀比,知足常樂,保持微笑,時刻擁有好心情。

完美可以當成是一種做事的態度,但不能成為我們選擇一切的標準。事事苛求完美的女人,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是一個可憐的人,她體會不到生活裏有所追求的、有所希望的感覺。正因為追求完美,她也無法體會到當自己得到了一直追求的東西時那種極其喜悅的感覺。女人的心要放寬一些,對自己不苛求,對別人也不去苛求,生活就會少去許多的煩惱。

事事追求完美,從表麵上看,這是一種積極向上、努力拚搏的表現。然而,這種完美主義的心態,會妨礙你體會生活的快樂。其實人生本來就是不完美的,何必非要強求完美,給自己製造負擔和痛苦呢?

王女士就是這樣一個人,她眼裏容不下沙子,整天什麼都看不慣,什麼都容不下,無論是對別人還是對自己。

上世紀80年代,王女士畢業於某大學,準備考碩士研究生。那年,競爭對手特別多,“我必須是一個事業成功的人”,她抱著這種極端完美的思想,而遺憾的是她並沒考上,從此她心裏一直覺得“我沒臉見人”,她最終患了憂鬱症。使用藥物後使她暫時恢複了正常的情緒,但沒有從根本上解決她極端的思維方式。

畢業後,她成了某公司的一名普通職員。對於這種狀況她仍然不滿意,但內心深知這確實是現實,於是她又開始追求。她買了一本《人生格言集》,書中談到女人形象、成就、追求、不應自卑、交際能力等人生心理問題。對照書中的標準,她產生了一種懷疑自己性格極不完美的感覺,終日考慮:“我怎麼不像一個女人呢?”結果自己將自己帶入了惡性循環當中,這次又是藥物幫助了她。

她到外單位辦事,正處盛夏,大街上英俊的小夥子特別多,這些年輕人的打扮看上去富有男性的魅力,吸引她多看了幾眼,她第一次對異性有了一種特別的心理上的興奮。對於正處於性成熟的她,這些本屬正常的心理現象。她卻認為“我的品德有問題”,“隻有不正經的女人才有這些壞思想”。於是她下決心消除大腦中的“壞思想”,以後見男同誌前總先預防“壞思想”閃現,可偏偏又閃現一些不該閃現的念頭。她出現了強迫思維症狀,隻好請又藥物幫忙。

在這以後的幾年中,相繼發生了這些事情:

戀愛方麵,盡管許多年輕小夥的確喜歡過她,但最終因為她容不得對方的弱點,因此32歲仍孤獨一人。

她相信“人與人是平等的”,“既然是職工就應該上好班”,“朋友應該支持理解自己”……而實際生活中總遇不到這種理想的人。在她眼裏,社會中的人似乎都是“混蛋”、“偽君子”、“太俗”、“太酸”、“太缺乏知識”。她看不上他們,最終結局就是她孤獨了。她結婚後由於自己極端的性格,與丈夫不得不分手,被丈夫拋棄了。

王女士眼裏容不了自己,更容不了他人,當然也就容不了社會。過於追求完美是造成她生活痛苦的根源,不僅傷害了自己而且也傷害了他人。在這個世界上,過分追求完美的人往往一開始就在做一些不切實際的美夢,當美夢無法實現時,巨大的痛苦、煩惱、悲觀等不良情緒便會接踵而至,壓得他們喘不過來氣。

完美隻會隨著追求者的希冀而永遠無法企及。向往事事完美的女人在精神上被套上了枷鎖,心裏壓上了包袱,因而忽視了享受生活的快樂。

女人不必事事苛求完美。生活中根本不存在完美,因為完美也是相對的,所以人們不用去追求事事完美。完美可以被當作一個方向和一個憧憬,卻不應該成為一個人生的唯一追求。生命不是上帝用來捕捉你錯誤的陷阱,你不會因為一個錯誤而成為不合格的人。

生命就像是一場球賽,最好的球隊也有丟分的記錄,最差的球隊也有輝煌的一天,我們的目標是盡可能讓自己得到的多於失去的。簡單的美也可以營造快樂的生活,而刻意雕琢出來的美是不真實的、做作的。簡單的美讓人感到愉快、寧靜、輕鬆;刻意雕琢的美讓人感到疲憊和空虛。所以在生活中,女人對待自己和他人,不一定要事事苛求完美,隻要能夠感受到生活的快樂,就會變得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