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常心,不是不求上進,而是不高估或低估自己的能力,客觀地評價自己的能力,是既積極主動、盡力而為,又順其自然、不苛求事事完美,那是一種從容淡定的自信心。平常心是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經常會出現的對於周圍所發生的事情的一種心態,它是“無為、無爭、不貪、知足”等等觀念的彙合。
平常心,是不卑不亢的一顆心,是做事情時保持冷靜,認認真真,待人誠懇的一種態度。作為女人,我們不僅要以一顆平常心去麵對挫折,麵對困難,麵對失意,也要以平常心麵對成功,麵對順境,麵對得意。不管自己處於人生的何種狀態,都要始終以一顆平常心走好自己的人生路,真正領悟平常心的意義,並以此作為人生準則,從中獲取無限的歡樂與滿足,做一個永遠幸福的人。
尤其現在,社會上有些人無論是對人還是對物,都喜歡以金錢來衡量,似乎越貴的東西就越有價值,越有錢的人就越偉大,這是拜金主義泛濫,使人們價值觀發生扭曲。此時,保持一顆平常心尤為重要,否則這樣下去,會有很多人處在迷茫、徘徊的狀態中,導致自我心態把握上的失準,繼而陷入名利誘惑的苦海中不能自拔。
總之,保持一顆平常心能夠讓人們保持冷靜,不妄自菲薄,不驕傲自滿。它是一個人修養的體現,也是維係終身,受益終身的“處世哲學”。
笑對得與失,靜看成與敗
我們經常聽到,“勝敗乃兵家常事”,其實勝敗豈隻是“兵家”常事。人生的精彩在於,它不是完美的。不完美的人生也是同樣精彩的。我們每一次經曆,無論勝敗、得失,都是一種財富。沉湎於得失之間苦苦掙紮與追逐,人生的價值將在這種疲憊的狀態中慢慢消退。若一個女人,能超脫其外,笑看得失,觀賞其背後的精彩,審視此中之真諦,也許生命的光彩將能更加持久地閃亮。
我們每個人對於得失,要認識分明。世上的事不是盡如人意。有些東西,有些時候,即使我們非常努力,即使我們小心翼翼,還是難以避免(比如難以預料的天災)。在麵對失去時不如一笑置之,就讓它順其自然。下麵一個故事或許會給我們一些啟示。
有三個跑單幫的商人,各推著一車陶瓷用具去做買賣,車上都是杯子、盤子等易碎的廚房用品。
他們來到一座又高又陡的大山,山路全都是羊腸小道,路的一邊是高不可攀的山壁,另一邊是深不可測的溝壑,地勢非常險峻。第一個人剛剛推上一段山坡,一不小心,就把車子弄翻了,所有的東西都打碎了。
第二個人運氣比較好一點,他推上了半山腰,但碰到了一條突出來的樹根,車子一翻,同樣沒有剩下一個完好的器皿。
第三個人費盡千辛萬苦,終於推到了山頭,卻在喘一口氣之後,一不留神,車子滑了下去,全部用品都倒在地上,沒有一個不破的。
三車器皿都打碎了之後,三個人便坐在山頂上談起來了:“說到爬山的本領,自然是我最差,但我省下了許多力氣呀!”第一個人說。
“我恰好花了一半的力氣,卻也爬上了一半山,所以我也沒有吃什麼虧!”第二個人說。
“隻有我是爬到了山頂,我的成就最大!”第三個人說。
一個路過的老人聽到他們的談話,幫他們下了一個結論:“你們每個人都有不同的優點和長處,雖然結果都是一樣的,但努力的過程是值得肯定的。”這三個人得到了老人的鼓勵,就快快樂樂地推著空車回去了,準備重新來過。
或許會有人嘲笑故事中的三個人“五十步笑百步”,三車器皿都打碎了,還有什麼值得誇耀的?其實他們的做法是很明智的,為已經破碎的瓷器耿耿於懷是不值得的,而且於事無補。至少學會欣賞他們“快快樂樂地推著空車回去,準備重新來過”這份超然的心態吧。
國人往往把成敗得失看得太重,生活中,人也都是歡喜得,不歡喜失。“塞翁失馬,焉知非福。”要知道人的一生,總在得失之間,在失去的同時,也往往會另有所得。女人隻有認清了這一點,才不至於因為失去而後悔,就能生活得更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