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第八個階梯說話的忠告(3)(3 / 3)

由此可見,拒絕人不一定就會使人難堪,關鍵在於要拒絕得巧妙,要有藝術性。這就涉及人的智慧和語言技巧的運用。

下麵是一些常用的拒絕技巧:

1.編個足以使對方相信的謊言,就像那位女子,她說的那個丈夫就是編出來的。

2.以充滿熱情的語氣來拒絕。比如,“非常感謝你的盛情邀請,如果我有時間一定前來。”對方自然就知道你不會來的,但是這種拒絕讓對方無話可說。

3.讓對方知道你的感激,比如說:“你的情意我領了,實在對不起,我走不開。”

學會鼓勵別人

當別人遭遇挫折,或思想抑鬱的時候,鼓勵別人是促進友誼的有效手段,真正的鼓勵就像對患者的一劑良藥,能治愈對方心靈的創傷。

首先,鼓勵別人時要在言談舉止中表現出自信和誠懇,從而得到對方的依賴、信任和認同,隻有這樣鼓勵才會有良好的效果。

同情、理解也是鼓勵的前奏,而憐憫有時則會使人更加失望和哀傷,這一點值得注意。

另外,適當的駁論是除掉鼓勵過程中的障礙的有效手段。

需要鼓勵的人往往是用一種落後的心理堅固地封鎖著自己,他們找些自卑的理由,拒絕發展。所以鼓勵人還要先破後立,要駁倒對方不求發展的“理由”,得到了對方的認同並駁倒了他的自卑之後,就可以向他心頭注入涓涓暖流,使他鼓起奮進的欲望。鼓勵別人還有一種方法就是使被鼓勵者更加清晰地看到希望,從而激發起行動的信心。

譏諷傷害別人也傷害自己

有些人說話總愛譏諷別人,這在與有著敵對關係的對手的談話中用來攻擊是具有一定威力的,但是,在日常的社交場合就容易引起對方的反感。三國時候,禰衡因為譏諷黃祖是一尊泥像而招致殺身之禍,可見譏諷在傷害別人時也會給自己帶來傷害。

蕭伯納編導的戲劇《茶花女》就要上演了,他派人給首相丘吉爾送去兩張戲票,並附上一張短柬:“親愛的溫斯頓爵士,奉上戲票兩張,希望閣下能帶一位朋友前來觀看拙作《茶花女》的首場演出,假如閣下這樣的人也會有朋友的話。”這封信顯然譏諷丘吉爾作為政治家是不可能有真正的朋友的,因而引起丘吉爾的不滿。於是,丘吉爾複信,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親愛的蕭伯納先生,蒙賜戲票兩張,謝謝。我和我的朋友因為有約在先,不便分身去觀賞《茶花女》的首場演出,假如你的戲也會有第二場的話。”

這是朋友之間的戲言,如果不了解是不能這樣譏諷的。

用激將法達到你的目的

激將法就是在某種特定的環境和條件下,當有些人的自尊心受到自我壓抑,或者由於遭受挫折、犯了錯誤以及其他種種原因產生了自卑感,我們使用其他辦法不能使他振作起來,就故意貶低他,刺激他,從而把他的自尊心、自信心激發起來。

例如,某校有個學生學習很不好,整天隻知道鬧事,還自誇是打遍天下無敵手。一位老師對他說:“打打鬧鬧算什麼本領,有能耐你跟其他同學比比學習,隻要你學期末考試成績趕上別人,你才叫真正的英雄好漢,那我才服你。”一句話激得那位學生發了狠心,一定要學個樣子給老師看,不能讓老師看扁了。這個學生後來真的有了很大的進步。

使用激將法一定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首先要看對象,對方是能夠被激起來的有自尊有潛力的人。

其次是要有分寸感,不刺激痛不起作用,刺激過分了又怕對方受不了,反而引起對方的反感。

第三是要把握好時機,激得恰到好處。

多說一些令人愉快的話

說話是為了使人高興而不是讓人生氣,因為你的目的是為了發展人際關係,發展友誼,所以,說話就要力求使人愉快。

有些人就是不明白這個道理,說話處處帶刺,唯恐不刺痛對方,這就是我們常說的那種“刺頭”。這種人是沒人願意和他在一起的。人們在一起就是為了愉快交往,多說讓人愉快的話可以使大家都喜歡你,何樂而不為呢?

要多說令人愉快的話,自己就必須是個快樂的人,有自信、有能力處理好自己的生活,給自己創造了快樂的生活,也就能把快樂帶給別人。所以說,快樂的話不是可以學來的,而是要首先學會生活,學會做個快樂的人,然後才會說出快樂的話。

要學會快樂就要有樂觀的人生態度,豁達大度,無憂無慮。

要說出令人愉快的話,還要懂得語言藝術。現在大家都愛聽相聲,相聲能讓我們感受語言藝術的魅力。生活是藝術的源泉,藝術是生活的榜樣。多欣賞藝術,也就學會了怎樣說出令人愉快的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