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第六個階梯競爭的忠告(3)(2 / 3)

不能主宰自己心境的人,對於外界的工作環境、同事,以及有可能影響到他的工作生活的所有因素,總是以一種消極的、懷疑眼光去衡量,認為所有的這些都是引起自己不快樂的因素。正所謂“疑心生暗鬼”。

你看,不能主宰自己心境的人就是這樣脆弱,外界的環境稍有變化,他們的心境也就跟著變化,朝著消極的方向變化。

所以,生活中,重要的是要把握好自己的心境!

錯了就坦誠認錯

你可能是一個老板,或是某單位的頭兒,總之,你手下領導著一大群人。前兩天,在一項工作中你出現了較大的失誤.甚至造成了較大的經濟損失。

遇到這樣的事情,你會怎麼辦?

這時候,你有兩種選擇:

一種選擇就是大大方方地承認自己的錯誤,向全體員工認錯,承認自己工作中的失誤,並希望全體員工在以後的工作中敢於指出自己的錯誤,盡量減少可能有的損失。

還有一種就是死撐著,絕不認錯。道理很簡單:一認錯,豈不威信掃地,以後還怎麼做老板,怎麼做領導?手下的人又會怎麼看呢?

你可能會說,我肯定選擇第一種,大大方方地承認錯誤。

實際情況是,你不一定選擇第一種方案。

有許多事情,嘴上說說、理論上探討探討很容易,而且道理我們都懂,但一到實際生活、實際工作中,真正實施起來,卻很困難。

人不怕犯錯誤,怕的是犯了錯誤不承認錯誤、不改正錯誤。

錯了,就坦誠認錯吧!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

人活在世上,就一定要做事情,而隻要做事情就有可能犯錯。古人說:“人非聖賢,孰能無過。”恐怕就是為了說明這個道理。

其實。是人都會犯錯誤,“聖賢”自然也不例外。但聖賢所以為聖賢,他們過於常人的地方在於他們錯了就會承認錯誤並且改正錯誤。孔子說:“吾日三省吾身。”所以要“省”,就是因為他知道他可能會犯錯誤,每天自我反省,就能夠時時提醒自己不要再犯類似的錯誤。這才是正確的態度,是追求人生成功的積極心態。

反過來說,如果你死撐著,死不認錯,所引起的後果將是十分消極的,熟悉你、了解你犯錯的人就會輕看你,會認為你連這麼一個小問題都不敢承擔,如何能做出大事情,甚至會對你的人品產生質疑。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承認錯誤,實在是我們做人的一種法則,也代表著我們做人的風度。

活得簡單些

如果仔細考察一下成功者的生活態度、生活方式,以及他們處理生活中遇到的麻煩事,你可能非常驚訝:他們可真單純!

人在社會中生存,一生中會遇到很多的事情,尤其在我們這樣一個物質生活還不是十分豐富、人際關係又相對複雜的國度,可能遇到的事情就更多了,比如,房子、車子、津貼、待遇、升職、加薪、工資、職稱、與領導同事間的關係等等。

這其中的任何一個,都可能使我們焦頭爛額、心力俱疲。

我們肯定沒少聽說過因為沒長工資跳樓,沒有評上職稱上吊,沒坐上車子喝藥之類的事情,但是,我們也許還沒有發現,為了這些諸如此類的事情而爭得頭破血流的人,弄得要抹脖子上吊的人。大多數事業無太大成就。

道理很簡單,如果把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這些事情上,整天處心積慮地算計別人,一門心思要占別人的便宜,如此,還有多少精力能夠用到事業上、工作上呢?

快樂就在你心中

人的一生都在追求快樂,尋找快樂。最後,你會發現快樂本來就在你的心中。

什麼是快樂?什麼是幸福?

這些看似極其簡單的問題一直困擾著我們。如果現在就拿這個問題來問你,你可能一下子也回答不上來。

對於一個饑腸轆轆的人來說。他最大的快樂和幸福就是大吃一頓;對於一個在寒風中瑟瑟發抖的流浪者來說,這時候能有一個家、一間不需要多大地方的生著火爐的家,就是他最大的快樂和幸福。

衣食無憂的你會笑起來:這難道也算快樂、也算幸福?

對於快樂和幸福的界定,如同對於成功的界定一樣,很難有一個準確的說法。你可能說,我要是有很多錢,我就很快樂、很幸福。這是因為你沒有很多的錢,真有了很多的錢,你就不會這麼說了,別忘了石油大王也有石油大王的煩惱。你可能又會說。我要是握有很大的權力,我就會快樂、幸福。如果你身居要職,讓你煩惱的事情可能比現在更多。

所以,隻要你心中快樂,哪怕你吃糠咽菜也是快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