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事在人為:欲成事,先提升(3)(3 / 3)

一會兒,她回來了。“他想見你。”她說。

當藝術家進去時,總裁正在欣賞那幅畫。“你畫得棒極了,”他說,“這張畫你想要多少錢?”年輕人舒了一口氣,告訴他要25美元,結果成交了。

為什麼這位年輕藝術家的計劃會成功?答案是顯而易見的。他刻苦努力,精於他所幹的行業;他想象力豐富:他不打電話先去約好,因為他知道那樣做會被拒絕;他敢想敢做:他不想賣給鄰居,而是去找大人物;他有洞察力:他能投合總裁對名利的愛好,所以選擇了他的正式肖像是明智的,他知道這肯定對總裁的口味;他敢於另辟蹊徑,在采取行動前研究市場,認真估計第一筆生意後的事,他成功了。

還有,最重要的是他有膽子不害怕去做那些“做不了的事情”。

時時激發自己的進取心

隨意放棄自己的目標,是一種不負責任的態度。你對自己都不負責任,還有誰能對你負責任呢?因此你一定要有這樣一個習慣:不斷用新目標來刺激自己的進取心。凡成大事者都時刻保持這樣一個良好習慣。你想成大事,又不想保持這樣的習慣,恐怕隻是笑話!

在這個世界上,輕言放棄者比比皆是,他們不能像鬆下幸之助一樣有一顆進取之心:

日本鬆下電器公司總裁鬆下幸之助,年輕時家庭生活貧困,必須靠他一人養家糊口。有一次,瘦弱矮小的鬆下到一家電器工廠去謀職。他走進這家工廠的人事部,向一位負責人說明了來意,請求給安排一個哪怕是最低下的工作。這位負責人看到鬆下衣著肮髒,又瘦又小,覺得很不理想。但又不能直說,於是就找了一個理由:我們現在暫時不缺人,你一個月後再來看看吧。這本來是個托辭,但沒想到一個月後鬆下真的來了,那位負責人又推托說此刻有事,過幾天再說吧,隔了幾天鬆下又來了。如此反複多次,這位負責人幹脆說出了真正的理由:“你這樣髒兮兮的是進不了我們工廠的。”於是,鬆下幸之助回去借了一些錢,買了一件整齊的衣服穿上又返回來。這人一看實在沒有辦法,便告訴鬆下:“關於電器方麵的知識你知道得太少了,我們不能要你。”兩個月後,鬆下幸之助再次來到這家企業,說:“我已經學了不少有關電器方麵的知識,您看我哪方麵還有差距,我一項項來彌補。”

這位人事主管盯著他看了半天才說:“我幹這行幾十年了,頭一次遇到像你這樣來找工作的。我真佩服你的耐心和韌性。”結果鬆下幸之助的毅力打動了主管,他終於進了那家工廠。後來鬆下又以其超人的努力逐漸鍛煉成為一個非凡的人物。

在成大事者的眼裏,失敗不隻是暫時的挫折,失敗還是一次機會,它說明你還存在某種不足和欠缺。找到它,補上這個缺口,你就增長了一些經驗、能力和智慧,也就會離成大事越來越近。世界上真正的失敗隻有一種,那就是輕易放棄,缺乏進取。個人進取心,是你實現克服習慣不可少的要素,它會使你進步,使你受到注意而且會給你帶來機會。

在那些成大事者看來,個人進取心可以創造機會。巴爾塔是一位木匠的學徒,當他被派去建造衣櫥時,他的周薪隻有400美元。當完工後,看到他的客戶對能善於利用空間以及他的手工品質而感到高興時,巴爾塔想到了一個主意,他用從他第一位客戶那兒賺到的工資,開了一家加州衣櫥公司。

巴爾塔就憑著當時深受歡迎的“將擁擠的衣櫥,轉變成能有效利用的空間”的需求,在12年內就擴大成為全美擁有100多家加盟店的大企業。也引起其他衣櫥製造業者一窩蜂跟進,巴爾塔便在1989年,將他的公司以1200萬美金的價格賣給了威廉斯·索諾馬。

巴爾塔可以作為一個木匠而感到滿足,但他卻能認清自己的能力,並獲得遠超過其他學徒夢想的成大事。

在那些防止挫者看來,個人進取心可以創造財富。貝斯和蓋斯勒,是1960年費城一家電視公司的製作人。他們發現錄影帶比影片具有更強的市場適應性,雖然他們並非一流的製作專家,但他們決定開創自己的事業。於是他們便成立了一家錄影公司,由於他們無法製作一流的節目,故他們決定提供一些其他有價值的服務:他們提供最好的設備和空間,給其他製作公司使用。雖然他們很早就進入這一行,但是他們仍然麵臨競爭;為了占有市場他們不惜冒風險和可能沒有付款能力的人簽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