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齙聽後,心裏腹誹,貌似,你這番話才是真正的驕傲自大,魯莽輕敵吧……
說罷,白奇便下達部署:
“首先,將目前的前線部隊轉為誘敵部隊,等待趙軍出擊後,向主陣地長壁撤退,誘敵深入!然後利用長壁的口袋形陣地,以主力守衛,準備抵擋趙軍進攻,組織精銳突擊隊。在趙軍被圍後,不斷出擊消滅其有生力量磨損其銳氣!”白奇對著沙盤說的口沫橫飛,如果是現代他的朋友看到白奇現在的樣子,估計會驚掉一地下巴,這傻大個什麼時候懂兵法了?!
“接著,率兩萬五千人埋伏在兩翼,待趙軍出擊,插入後方,切斷其退路,完成合圍!最後就用五千騎兵滲透進對方陣地,牽製和監視留守的趙軍!”
王齙聽得一愣一愣的,問道:“不知將軍的排兵布陣可有出處?!”
白奇不屑的笑了笑:“哼!出處出處!你怎麼跟士大夫們一個臭毛病,如果每一個排兵布陣都要在兵書中有出處,那麼人人都能當戰神了!打仗要的是什麼!不按套路出牌!如果非要給這次排兵起個名字,就叫口袋陣!”
白奇的這次排兵布陣是學習了後世解放戰爭時解放軍攻打太行山的有名戰役,當時,就是依托了有利地形,給國民黨軍擺下了一個大口袋,最後大獲全勝。
這次,白奇算是活學活用了。
不過,事實證明,口袋陣很好用!
公元前260年,趙括率軍向秦軍發動大規模進攻。兩軍交鋒後,秦軍的誘敵部隊隨機炸敗後退,趙括大喜,不問虛實,立即實施追擊,趙軍前進到秦軍的預定陣地後,遭到秦軍主力的堅決抵抗,攻勢受挫,趙括此時便想撤退,但是晚了,埋伏在兩翼的秦軍迅速出擊,切斷趙軍和後方的聯係,包圍了趙軍!
趙軍連戰不利,被迫原地駐守,構築防線,等待救援,由於糧道斷絕,趙軍士氣日益低落,糧道斷絕四十六日之後,趙軍饑餓不堪,甚至軍心嘩變,自相殺食。
趙括走投無路,重新集結部隊,分四路突圍,但是全都四百了,趙括親自率精銳突擊,依舊被秦軍強弩射回,趙括也死於亂箭之下。
主將已亡,趙軍四十五萬全部投降!
秦軍大勝!一時白起戰神之名響徹六國!
但是這四十五萬降軍該如何處置?
按照白起的性子,斬草必除根!就在白起要下達命令盡殺降軍的時候,卻突然感到大腦一陣頭痛眩暈,冥冥中想起了自己來這裏之前,崔鈺叮囑他的一句話
“你此去!雖建功立業,但切不可造下無辜的殺孽啊!”
這一句話,有如霹靂驚雷,嚇得白起一身冷汗,差點鑄成大錯,於是整編趙軍,重新編製在秦軍之中,一時,趙國降軍感恩戴德,答拜白將軍仁義德厚!
但是秦國朝廷之中,卻覺得此法不妥,丞相範雎進言:“大王,白將軍為秦國立下不世之功,但是如今趙國降軍四十五萬,白起卻將這四十五萬降軍整編在軍隊之中而不殺,那這四十五萬大軍定然對白起感恩戴德,一定唯白將軍之命是從!雖然白將軍忠心為國,但是如今勞苦功高,手中又掌握這樣一支龐大的力量,難保日後生變啊!所以,我建議,大王下達命令,將這四十五萬降軍盡數鏟除!以絕後患!”
秦王覺得範雎的話極為有道理,便秘密命令白起副將王齙,將這四十五萬降軍盡數坑殺!
待到白奇知道消息後,匆忙趕到的時候,卻已經看見滿地的鮮血從新埋的土地中滲出。
白奇大怒,舉劍就要殺了王齙,王齙匆忙拿出朝廷帛書,見此舉是朝廷決定,白奇也無話可說,雙膝重重的跪在地上,大呼著說:
“王齙啊!你這是讓老子失信於天下!我怎麼對得起這四十五萬亡魂!啊!!!”
王齙也是跪下:“這命令是朝廷所下,與將軍無關,我等也是奉了王命!是非功過,史筆明鑒!”
白奇也不再多說,重重的磕了一個響頭!轉身命令道:“起兵!”
諸將拜服:“武安君大義!”
此時的趙國,上下一片大亂,趙王惶恐不安,大罵趙括坑爹,朝野上下一片哀嚎,更有一些臣子已經準備收拾行裝逃離趙國,現在誰還不逃啊!趙國被白起這一戰打的基本剩不下什麼人了,四十五萬大軍全都投降了啊!
趙王在朝堂之上詢問各位大臣有何良策。
大臣上言,“此時趙國已經自身難保,必須聯合同樣境地的韓國,趙韓兩家聯手才可以!”
趙王聽後:“廢話!我怎能不知如今趙國岌岌可危!我要的是解決辦法!”
“啟稟大王!秦國之勝在於白起,如果不能殺了白起,那麼我趙國決不可能幸免!所以我有一良策!”
趙王:“快快說來!”
“臣之前聽說,白起素來與秦國丞相範雎不和,兩人以前有過衝突,所以,請大王派一人前往秦國遊說範雎,使範雎在秦王麵前進言,白起在外領兵打仗,自然無暇顧及朝中之事!所以,我們可以假借秦王之手殺掉白起,如此,趙國韓國之危可解!”
“好!那麼蘇代!你去吧!”
“額……”
蘇代拿著重金前往秦國見了範雎,在範雎的相應侯府中,蘇代對範雎說道:“丞相大人,如今白起擒殺趙括,現又兵分三路,攻打皮牢,太原,邯鄲,白起如今正圍困邯鄲,趙國岌岌可危,趙國一亡,秦王就可稱帝,白起為秦國連下七十城,南定鄢,郢,漢中,北擒趙括之軍,雖周公,召公,呂望之功不可及也,若秦稱王,白起之功必可位列三公,那麼,您在朝中的地位則會永遠在白起之下,另外,秦國戰爭已經讓六國百姓苦不堪言,丞相應以萬民之樂為己任,不如讓白起停止攻伐,韓趙兩國割地求和,不能讓白起再得滅趙之功啊!”
嗯,範雎聽到之後覺得很有道理,於是以秦兵疲憊,不宜進軍,應休養生息,請求允許韓趙割地求和。
秦王同意了,正在圍攻邯鄲的白奇接到命令,知道這是範雎從中搗鬼,氣的大罵:“範雎國賊也!”
由此一病不起。
白奇病了,秦國九月又發兵攻打邯鄲,王陵接替白起,攻打邯鄲,但是數戰不利,秦王又增派援兵,依舊損失了五名校尉,秦王無奈,隻能去請白奇。
白奇此時大病初愈,但是心中仍舊憤恨難平,回絕道:“邯鄲實非易攻,且諸侯若救援,一日便可發兵即到,諸侯怨秦已久,今秦雖破趙於長平,但傷亡過半,四十五萬降軍也被坑殺,國內空虛,我軍遠隔河山爭別人的國都,若趙國從內應戰,諸侯在外策應,必定破我秦軍,所以,還是不要發兵攻打趙國了!”
秦王請不動白奇,隻能派範雎去請。
可惜,聽說範雎來了,白奇直接拒絕與之相見!
秦王徹底沒招了,隻能讓白奇的副帥王齙領兵攻打邯鄲,猛攻之下,邯鄲死守,秦軍圍攻八九月仍舊不能攻下,並且傷亡慘重,趙王出輕銳攻秦後方,秦國數戰不利,但是長平大敗之後,趙國已經無有可用之兵,雖然英勇的死守,但是久戰之下必然不妥。
所幸,信陵君此時率領魏軍來救,場麵一時變化,趙魏配合,秦軍陷入被動。
白奇聽到之後,說道:“當初秦王不聽我的計謀,現在又如何?!”
白奇裝逼的一句話傳到了秦王耳中,秦王大怒!心想勞資之前求你求不動!現在你還說風涼話?!真是找死!
於是強行令白奇出兵,但是這下命令的人是範雎,於是,白奇本想起兵,但是見到來求的人是範雎之後,從床上又躺下了,說自己病重的很,不能起兵。
範雎怒了。
很憤怒。
白奇在鹹陽躺了三個月,秦軍在邯鄲節節敗退,秦王惱羞成怒,把白奇趕出了鹹陽,白奇來到了杜郵。
白奇離開後,範雎對秦王進言說:“如今白起已經自恃功高,完全不將大王放在眼裏,隻是將他逐出鹹陽,定然心中不服,如此不服管教之人,不如處死!”
範雎的話正好切在了秦王的心頭,心裏對白起早已是憤怒有加,此時範雎如此進言,秦王已經完全不顧白奇立下的戰功了!
“傳令,賜白奇寶劍一口,自裁吧!”
還在杜郵的白奇接過了使者手中的寶劍,心中出奇的平靜。
“算一算,我來這裏也已經快三十年了,終於,是要結束了嗎?崔鈺啊,我這一死,你要記得接我啊……”
說完,拔劍自刎。
公元前258年,秦國名將白起,自刎而死!
一代名將未能死在沙場,卻死在了權利的壓榨中,不可謂是為將者的悲哀。
白起死後,秦國史官找到範雎,詢問丞相大人該如何書寫白起此人。
範雎答道:“該如何就如何,白起是名將,就給他一個名將的身份,哦對了,別忘了當年他坑殺趙國降軍四十五萬的事情啊,這,可是揚名立萬,名垂青史的……”
“諾……”
白奇睜開眼睛,陡然坐了起來,摸摸脖子,卻發現自己毫發無損。仔細一瞧,自己正躺在三生茶館的後間,崔鈺端著一壺茶來到白奇身邊。
白奇默默的端過來,盡數喝了下去。
“史書是如何寫我的?”白奇抬眼看著崔鈺,默默的問道。
“《史記》載,白起伏劍自刎前曰:我固當死,長平之戰,趙卒降者四十五萬人,我炸而盡坑之,是足以死。趙平原君勝見之曰:小頭麵銳者,敢決也,瞳子分明者,見事明也,視瞻不轉者,執政強也。說來,曆史給了你一個公正的評價。”崔鈺說著。
“公正?範雎小人。”白奇似乎還要說些什麼,隨後又搖搖頭,將茶杯放在了桌子上。
“你喝的是彼岸花。”
白奇點點頭。
“好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