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忍耐是寂寞的另一種詮釋(4)(2 / 3)

琉璃出爐後,隻是半成品,還要經過“水裏去”的曆程才是真正的琉璃。隻有經過“水深火熱”的煎熬,琉璃才具有獨特的魅力。

“水裏去”的過程與許多珠寶的冷加工工藝十分相似,唯一不同的是,在“水裏去”的過程中對琉璃的雕琢過程更加繁瑣,對精確度的要求更高。很多人都認為“水火不相容”,但古法琉璃卻將“水火”容到了一起,成就了自己獨特的光彩,成就了自己的意義。

琉璃就是人的象征,隻有經曆了“火與水”的艱苦煆燒後,人才能摒除生命中的雜質和思想中的汙穢,成為晶瑩透徹的琉璃,進入菩提境界。琉璃如同曆史一樣,每一段曆史都太粗糙、太混雜,隻有忍受住煆燒與剔除雜質的過程,才能顯出曆史的真麵目。同樣,當一個人經曆了水與火的鍛造,他的生命才會變成琉璃。

在物欲橫流的今天,很多人都在為名、利、權、情互相爭鬥、互相利用、相互追逐,唯恐失去現在擁有的,更想掠取本不屬於自己的。不過,也有那麼一群人,他們保持著自己的一顆琉璃心,踐行著真誠、寬容、大度、善良的生存原則。盡管他們生活艱苦,也因處於權力鬥爭中而小心謹慎地行事,但他們卻從名、利、權、情中解脫出來,不被那些浮華和虛榮所困惑,堅守著自己高潔的人格,過著清貧艱苦的生活。

很多人都認為堅守高潔人格的人很傻,但這些人卻一如既往地做著他們想做的事情。盡管他們麵對著握有大權的人,他們卻依然堅守自己的原則,即使他們過著水深火熱、如履薄冰的生活也絕對不做有損人格的事;盡管他們的生活條件已經十分艱苦,但他依然願意用自己有限的力量幫助一些無辜的、無人照顧的孩子,使這些孩子擁有接受教育的機會。因此,雖然他們的生活很艱苦,但他們的內心卻十分豐富。這是常人無法達到的境界。

他們的生活可能很貧困,但他們卻在心靈的沃土上默默耕耘。他們忍耐著生活與工作上的艱苦,鍛造著精神與心靈上的高潔。他們寧願忍耐寂寞、忍耐孤獨、忍耐清貧,也不會產生一絲頹敗的淒涼感覺。在他們身上,你隻能看到清如琉璃的淡定與自信。這種由內而外自然散發出來的高潔,讓每一個待在他們身邊的人都被吸引,不自覺地向他們靠近,從而形成了一道以他們為中心、呈網狀擴散的亮麗風景。實際上,他們在用生活上的艱苦考驗心靈上的高潔。在浮躁的社會,隻有去除人生中的虛華,才能顯露出內心的真實。

這些如同琉璃般清澈、高潔的人對自己嚴格要求,對別人卻寬容大度。他們遇事先尋自己的過錯,不計較個人得失,既不怨恨,也不嫉妒。他們就像得道高僧一般,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在他們眼中,每個人的生命價值都是一樣的,沒有高低貴賤之分。麵對權勢,他們不阿諛奉承;麵對百姓,他們不會認為自己高高在上;麵對落魄者,他們更不會冷眼鄙夷。他們會平等地接納每一個人,他們認為每一個人的生命都十分寶貴,就像琉璃一樣,沒有貴賤之分,他們用一顆平等的心並用這顆心感化世人。

琉璃在中國已經傳承了千年之久,這些心如琉璃的人也承載著中華數千年的文化精髓。他們敢於麵對現實的艱苦,在心靈的苦修中洗刷了心靈的塵埃;他們遵守著這個社會的遊戲規則,同時又遊離在這個遊戲規則之外,不被其約束。他們用自己的力量,幫助他們所能幫助的人,盡管這會使他們的生活更加窘迫、艱苦,但卻使他們的生活更加充實。因此,盡管他們中間有些人生活在高位,並且領悟了生命的意義、站到了人生的高處,但他們卻不漠視世間的一切,反而對每個生命都能給予善意的幫助。

這些具有琉璃心的人,就像靜靜的溪流一樣,隻想滋潤岸邊的花草樹木,而不管自己的身軀已經那麼弱小,甚至自身的水已經無法支持自己的流動,它們隻想帶走世間的一切汙穢,讓自己流經的地方、幹裂的土地能夠重新被滋潤,幹枯的樹木能夠抽出新的枝芽。無論是嚴寒還是酷暑,都擋不住它們前進的步伐,直到自己耗盡身體內最後一滴水,它們才認為自己完成了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