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人文主義者阿謝姆說:“在適當的地方說適當的謊言,比傷害人的真話要好得多。”可見,說謊也是人類生活中不可避免的現象,又是一種自我保護型的生存計策。
在求職就業的過程中,大多數人施展的“小騙局”有三種表現方式:
其一,以虛掩實。
在適當的時候,可以用善意的謊言去掩蓋真實(對你求職就業不利的地方)。當然,這裏所說的“虛”和“實”都是相對而言的。為了謀得一份理想的職業,在推銷自己的過程中,可以利用自身的優勢去求職。在表現你的優勢時,有不同的表現方式,善意的謊言就是表現方式之一。
一位中文碩士為了能在外貿部門謀得一個理想職業,說自己是外語係畢業的碩士生。當然,他的外語水平又的確不凡,通過五關,斬了六將,他得到了這份工作。他是外語係畢業是虛,中文係畢業才是實,可他的外語水平遠比中文水平高,又是實。如果他告訴主考人說自己是中文係畢業的實話,那麼在眾多的真正外語係畢業的求職者中,盡管他的水平出類拔萃,恐怕連第一關也過不了。但不管怎麼說競爭還是憑實力的,為了讓你的實力被人承認和欣賞,是可以用“以詐取誠”這一手段的。
其二,以實掩虛。
有時需要用部分真實(也包括自己的特長與優勢)來掩蓋謊言,使說出去的謊言能夠掩蓋虛假之處,給人一種十分真實的感覺。
比如,身材矮小的人易給人一種真實感,因為身材矮小是對方當場就能看到的事實,這是一種真實,通常容易使別人產生錯覺,覺得他所說的話也是真實的。有一個小個子年輕人就喜歡說:“我們矮人不說大話。”實際上他是用身材矮小的真實掩蓋說話中的虛假之處。
其三,虛實相間。
我們常聽有人抱怨他人或自己的朋友說,不知他說的話哪句是真,哪句是假。其實,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人們說話時總是虛虛實實,真真假假,虛實相間,真假各半的。
所以,這種小騙局在求職就業過程中最常見的表現形式,就是虛實相間。
要想把“小騙局”之計運用得恰到好處,還有兩個要訣需要掌握。
(1)要“斬釘截鐵”
即講話時要語氣堅決,態度明朗地加以肯定或否定,這樣具有強烈的表達力。說話時要有一副千真萬確、信心十足的樣子。比如在參加競選時,經常用“我所說的話,一定會付諸實現”;“我絕不會辜負各位的信賴”這樣的語句,人們在聽到這充滿信心和斬釘截鐵的語氣以後,就會逐漸為你所說服。相反,語氣較弱的話語,說服力就減低了許多,聽上去真實感也不那麼強烈。
在求職就業的過程中,有時要借用別人的話,把無根據的話說成有根據的話來取得對方的信任,如果不是你直接得來的消息或情報,你故意先說出“我也是從某方麵聽來的”這句話,然後再透露消息般地把要說的話說出來,人們就容易相信,從而達到你的目的。
(2)醉翁之意不在酒
你要學會以仿佛要忠告對方的態度,讓對方接受不利的內容。以這種方式獲得對方的信任,達到你的目的,這是勸告的技巧,也是搞“小騙局”之計的具體運用。
人總是比較容易接受了解自己的煩惱和感受的人的勸告,而且易產生一種“知我者你也”的相見恨晚的感覺。因此,你要先將自己的想法隱藏在心中不說,假裝出一副若無其事而又傾聽對方講話的樣子,聆聽對方的不滿和煩惱。在對方將自己心中的話都宣泄出來後,再以諒解的語氣去說服對方,使對方感到你是為他著想,使他產生開放的心理。當這種心理出現以後,縱使你提出不利於他的內容,對方也會輕易接受,這才是你的真正目的,而勸告隻不過是你取得對方信任,達到目的的技巧而已,這就叫“醉翁之意不在酒”。
不要忘了,“小騙局”之計的運用永遠是有限度的,隻能在適當的時候,適當的地方運用,又要有適當的手段,但為人處事仍要永遠以誠為本。
要抑製自我優越感
辦事時,每個人都希望能得到別人的肯定性評價,都在自覺不自覺地強烈維護著自己的形象和尊嚴,如果有人對他過分地顯示出高人一等的優越感,那麼無形之中是對他自尊的一種挑戰與輕視,排斥心理乃至敵意也就應運而生。
法國哲學家羅西法古說:“如果你要得到仇人,就表現得比你的朋友優越;如果你要得到朋友,就要讓你的朋友表現得比你優越。”當我們讓朋友表現得比我們優越時,他們就會有一種得到肯定的感覺,當我們表現得比他們還優越時,他們就會產生一種自卑感覺,甚至對我們產生敵視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