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理讓三分
在特定場合中,特別是當我們的觀點處於不利的境地時,為了達到說服對方的目的,我們不妨先有意識地退一步,肯定對方的觀點有其合理性,然後在獲得對方信任的基礎上再尋找機會,通過擺事實、講道理等方法巧妙地提出我們的觀點,變退為進,化守為攻,從而最終有力地說服對方。這就是在此所說的“理讓三分”之意,不管對方的觀點是否正確,也許對方的觀點在我們看來是完全錯誤的,目的是取得對方的信任,這樣才能保證對方和我們站在一條線上講話。
(3)激活對方的談話興致
由於對方不積極,使得我們的談話陷入被動局麵。這時我們可以先退一步,繞開自己急於想得到的回答,談些能引起對方興趣的事。當然,這些事是圍繞我們的話題設置的,否則,談話會因為漫無邊際,不會收到好的效果。當這些事引起對方興趣之後,我們仍然不要急於回歸原先的話題,繼續給對方講,直到對方的興趣大到他自己說話為止。這樣,我們就會從原來的被動局麵,轉化為主動。
比如:現在的大學生就業非常緊張,有的大學生為了就業,不放棄任何機會。但是,用人單位卻不那麼急,而且,用人單位都有一種傾向,希望招聘有多年經驗的人才,對於剛畢業的大學生不屑一顧。
有一位剛剛畢業的大學生,到用人單位應聘時就遇到了這種情況。這位大學生見到了這家公司的老總,想向老總推銷自己。但是,這位老總經驗豐富,且又固執己見,根本沒有把這個剛剛畢業初出茅廬的大學生放在眼裏,沒說上幾句話,老總就一口回絕這位大學生說:“你可以走了。”對於這位大學生來說,會談出現了不利的局麵。但是這位大學生眉頭一皺,計上心來。他像毫不在意似的輕聲說:“老總的意思是,貴公司人才濟濟,足以使自己的公司能在市場上立於不敗之地。縱然外邊的人有天大的能耐,也不需要利用。何況像我這樣初出茅廬的小青年還不知道能幹些什麼,如果使用我這樣的人,也許會給公司帶來麻煩,與其這樣,倒不如拒我於門外,是嗎?”這位大學生說到這兒,有意停頓下來,隻是麵帶笑容地看著老總,彼此都沉默了一會兒,老總開口說話了:“你能談談在我們公司工作的計劃和想法嗎?”這位大學生卻顯得不緊不慢,對老總說:“對不起!剛才我太唐突,請原諒!不過,像我這樣的人還可以談談嗎?”老總緊接著說:“當然,不用客氣。”本來,這位大學生素質也好,準備也頗為充分,借著老總的話,從容不迫地將自己的想法和計劃講給了老總聽,老總一邊聽,一邊讚賞似地點頭,最終決定留下這位大學生。
我們可以看出這位大學生扭轉談話局麵的關鍵,在於激起了老總的用人重才的興趣,當然,他的紮實的素質,在應聘中起著決定性作用。
以其人之道還治其身
有這樣一個笑話:
甲請乙到家來喝酒,給乙的請柬上寫著“翌日上午,半魯席候駕。”乙接到請柬後,興衝衝地來赴宴。宴席開始後,甲隻上了一壺酒和一條魚,乙吃到最後,也沒見上別的菜,自己沒有吃飽,就問甲:“吃酒席,怎麼隻一條魚?”甲說:“沒了呀,請柬上不是寫著是半魯宴嗎?半魯為魚,這不是請你吃的魚宴嗎?”乙知道被甲捉弄了,心裏很是氣惱。幾天後,乙請甲到家裏喝酒,給甲的請柬上寫著“明日中午,半魯席候駕”。甲一看,覺得乙鸚鵡學舌,很是好笑。但又覺得還會有魚吃,不吃白不吃,第二天中午按時到了甲家。宴席開始後,乙隻端上來一壺酒,甲耐著性子等啊等。乙的桌子上擺在院子中央的,當時中午的陽光辣辣的,照得甲渾身冒汗,甲左等右等,見乙一點上魚的動靜也沒有,就忍不住地問乙:“即使半魯之席,也應有魚嗬。你有的魚怎麼還上不嗬?”乙說:“我的菜都已上齊了呀,我不是告訴你是半魯宴嗎?半魯為日,你看現在太陽有多好。”甲氣急敗壞地站起來走了。
以錯製錯的談話方式,就是利用對方談話中的錯誤,以子之矛刺子之盾,給對方以有利的回擊。
以錯製錯法的原理其實簡單,主要是依據了邏輯推理的方法。比如下麵一個小故事:
一群人正看著《七擒孟獲》的川劇。其中一人說:“真想不到,孟子的後代孟獲居然如此野蠻。”眾人聽了,都禁不住笑了起來。這時候,一人接口說道:“你說的對極了,孔子是孟子的老師,當然孔子的後代孔明要比孟子的後代強一些,所以才擒住了孟獲。”這裏,後邊這一人用充分條件的假言推理,提示了前一人的愚蠢可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