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多栽花,少栽刺(2)(3 / 3)

恭維別人,不單單是甜言蜜語,更應根據對方的文化修養、個性性格、心理需求、所處背景,語言習慣乃至職業特點、個人經曆等不同因素,恰如其分地讚美對方。

張之洞任湖北總督時,適逢新春佳節,撫軍譚繼恂為了討好張之洞,設宴招待他,不料席間譚繼恂與張之洞因長江的寬度爭論不休。譚繼恂說五裏三,張之洞認為是七裏三,兩人各抒己見,互不相讓。眼見氣氛緊張,席間誰也不敢出來相勸。

這時,位列末座的江夏知縣陳樹屏說:“水漲七裏三,水落五裏三,製台、中丞說得都好。”

這句話給倆人解了圍,都撫掌大笑,並賞陳樹屏二十錠大銀。

陳樹屏巧妙且得體的言詞,既解了圍又使雙方都有麵子。這種讚賞就充分考慮了聽者的心理和當時的情況。

古諺雲:“精誠所至,金石為開。”當你的恭維之語從舌底間流出的時候,很大程度上,你的言語中包含的真誠百分比已經顯露出來,寫到被恭維者的臉上,或心中。所以隻有真誠的讚美與恭維,才能使別人感到你的恭維。是在發現他的優點,而不是作為一種所需要的“金石”,或者接受你在恭維背後隱藏著的不滿,從而達到恭維的最終目的。

把握好激勵的分寸

激勵是以語言信息的反作用力作為刺激,激起對方按照說話人的意向說話或回答問題。也就是俗話所說的“請將,不如激將”,故也可俗稱“激將法”。這是用來引發別人在不願表態、講話時,講出話來的一種有效方法,借以打開對方的“話匣子”。其實,在影視劇排練場上,導演經常用這一方法,來激勵演員在真恨、真悲、真哭的情境中說出話來。在外交、商務談判中,也不乏用這種方法,以刺激對方作出有利於我方的反應。所以,激勵得當可使你在做事時大多數能起到“請君入甕”的效果。

激勵用在職場,是領導活動的一個重要部分。通過對下屬的激勵,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下屬的工作效率。因為下屬好比一塊原石,領導必須“雕琢”它,讓它成為有價值或價值更大,變成美麗的藝術品。

有人說:“過度的壓力可以讓天才變白癡,適當的激勵卻可讓白癡變天才。”這句話確實是一語中的,充分說明了激勵力量的神奇。

激勵的類型有多種,其中反語式激勵最有效。它是以正話反講,用故意扭曲的反語信息和反激的語氣表達自己的意見,以激起對方發言表態,達到預期目標的方法。例如,下麵一家中外合資公司的總裁與一家鄉鎮企業廠長的洽談:

廠長:“總裁先生贏利的魄力,的確比我們這些鄉下佬大得多,簡直是一個大如牯牛,一個小如毫毛。這麼大的魄力,雖然讓我們佩服,但我們實在不敢奉陪,隻能回收土地,停止合作。”

總裁:“好吧,我再讓利一成?”

廠長:“不行,按我方投資比例,應當讓利兩成。”

總裁:“行,本公司原則上同意……”

上例中,廠長不說對方“黑心貪利”,而說其反語“魄力大”,又以“不敢奉陪”的“哀兵”戰術以退為攻,激發對方就範入甕。

與這種反語式激勵法相比,及彼式激勵也較有效。及彼式激勵法是以一種推己及人,將心比心的心理效應,激發對方作角色對換,設身處地理解他人的處境。例如:

一位公司總裁想設宴款待一位部門女經理。在市場調研會議結束後她詢問女經理:

“小張經理,肚子餓嗎?”

女經理客氣地搖搖頭。總裁知道女下屬是不好意思接受宴請,於是他換了一種說法:

“小張經理,早上出來,怕您等我,我未及吃早飯,隻吃了兩三塊餅幹,就來接您了,現在我倒餓了,請您陪我吃點好嗎?”

女經理聽了,欣然點頭……

這種由己及彼式的激勵成功,就正在於由己及彼,再由彼及己的有效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