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核心員工熟稔與老板輕鬆相處的技巧(2 / 3)

老板看沒人說話了,就用很平靜地口吻說:“我向大家宣布一個消息:最近市場不景氣,公司經過慎重考慮決定裁掉幾名員工。”

大家一聽要裁員,立刻嗡嗡地議論了起來。

緊接著老板又說:“不過我知道大家工作都很努力,所以最後決定,為了公司的穩定,隻裁掉一個人就行了!”

話音剛落,沈從就發現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到了自己的身上。

果然,第二天,沈從就被辭退了。這時沈從才意識到:詆毀老板是一種最蠢笨的行為!

人們的個性千差萬別,人們的喜好因人而異,人們的價值觀也可能南轅北轍,所以人們常常彼此互不欣賞。不過一個人對另一個人不認同,藏在心理就可以了,沒有必要在他人背後進行詆毀,這樣的行為會給人一種“偽君子”或“兩麵派”的感覺。

生活中的人際關係是如此,職場中更是如此,尤其是上下級之間的關係。任何人都不可能完美,老板也不例外。雖然老板不會介意真正出於善意的保留意見,但是“惡意中傷”、“兩麵三刀”卻是任何人都無法容忍的。

假如換做我們是老板,有人拿著我們發的薪水,在我們麵前表現得唯唯諾諾,可是在背後卻總是對我們進行詆毀,麵對這種情況,我們會不憤怒嗎?當然會!所以設身處地地想一想,我們不能在老板背後詆毀他。

對老板不認同?可以!但最好藏在心底,萬萬不能在背後對其進行詆毀。我們不要以為說老板壞話他會聽不見,所謂“隔牆有耳”,而且“若想人不知,除非己莫為”,世上沒有不透風的牆。

所以,要記住,辦公室是工作的地方,不是談論是非或惡意詆毀的場所。在這裏我們除了好好工作之外,餘下的事情最好別管,詆毀老板更是不行。

因此,除非不想要這份工作了,否則就不要在背後詆毀老板。

與老板產生誤解要巧妙解除

在工作中,有些人會遭遇被老板誤解的情況。員工對老板的不了解是產生誤解的一個原因。對老板來說,對下屬性格、工作的不了解也會產生誤解。員工的嫉妒、多疑、防範、自負等心理很容易誘發老板對員工的不信任感,導致種種誤解產生。

一般來說,員工與老板產生誤解,有其主觀上的原因,更有客觀上信息溝通不足的原因。由於員工和老板間缺乏足夠的交流,彼此對對方的情況沒有一個較為清晰的認識,判斷時容易加入一些主觀色彩和心理因素,這就導致雙方認識的偏差。

張政大學畢業後不久進了一家很不錯的廣告公司,擔任創意總監劉瑞的助理。有一天,總經理辦公室送來一份文件給張政,要他交給劉瑞,並要他告訴劉瑞三天後拿出創意草稿。

當張政推開劉瑞辦公室門的時候,劉瑞剛接完一通電話。他把文件遞過去,告訴他三天後總經理需要創意。這時,劉瑞的電話又響了,好像是一個很重要的電話,就沒有去接已經遞過來的文件,隻是擺手示意張政把文件放在桌子上。可忙碌的劉瑞接完電話後,一時忘了這件事,文件被埋在案頭。

三天後,總經理向劉瑞要創意的時候,他感覺很莫名其妙:什麼創意啊?他說他根本就不知道。弄得他在總經理麵前很被動,很沒麵子,就打電話把張政叫來,問他是怎麼回事。劉瑞帶著怨氣把張政狠狠地嗬斥一番,批評他辦事不力。張政感覺很委屈,他明明把任務傳達了,是劉瑞自己忘記了。於是就當著經理的麵,極力澄清自己,拚命辯解,還把當時的情況很細致地描繪出來。這讓劉瑞當時很下不了台。

沒過多久,張政就在助理的位子上下來了。

其實這件事可大可小,往大處說,確實是張政辦事不力。作為劉瑞的助理,他的工作就是協助劉瑞把各項工作進行得更流暢,他應該在劉瑞打完電話後及時提醒一下;往小處說,那就是一個小的誤會,過後解釋一下就好了。張政選擇的是解釋,但是他選擇的方法和時機不對。劉瑞麵對總經理不想被認為是自己的失誤,他希望張政能給他承擔一些,結果張政給他弄了個難堪,沒有台階下。張政這樣的辯解顯然是蒼白的,不如和劉瑞一起承擔責任,並積極尋求解決方案。劉瑞心裏明白究竟是怎麼回事,事情解決後,劉瑞肯定會記下這個能忍辱負重的助理的好。

當遭遇老板誤解的時候,我們可以根據不同的情況,這樣去做。

(1)不要當場解釋,如果這時想去解釋清楚的話,就是在推卸責任;也不要情緒激烈,那樣就是頂撞老板。對待被老板誤解最明智的態度就是:及時、主動地化解它,不能讓它成為老板的定形之見,更不能消極回避和等待。

(2)如果老板還是不願意和自己溝通,可以采用迂回戰術。找個比較要好、正直的同事,把事情經過告訴他,讓他幫著在合適的時機同老板解釋一下。

(3)在一些比較輕鬆的場合,如聚餐、旅遊、慶功會等這些老板心情好的時候主動與其溝通,向老板展示自己的真實個性和真正意圖。這樣能使他對自己有較為全麵的了解和認識,然後找準時機針對老板對自己的誤解坦白交談,這樣既能直指要害把結成的扣子解開,又能為彼此的交流創造一種坦誠、公開的氣氛,有利於解決問題。

但是在解釋的時候,一定要顯示自己的真誠。首先要勇於承認自己的缺點,特別是對老板已指出或有所察覺的缺點;其次加上一些誠懇的表白或合適的辯護;再次要表示改正的決心,提出合理的改正方法,這樣會使老板有權威感;最後要向老板多提供一些對企業、老板有用的正麵的信息,讓老板看到自己的努力和能力。

(4)還有一個迂回的方法就是,可以在以後工作中遇到類似事情的時候,把被誤解的事情套在正在發生的事情上,間接地向老板證明自己之前的委屈。不過這個方法得就事論事,難度較大一點。

(5)有時候在一些事情上,覺察到老板對自己有了某種誤解後佯裝不知,難得糊塗,也不失為一種解決誤會的好策略。因為在和老板的接觸中,有些事情很難用語言來表達,或者不宜於說破。我們覺察到老板對自己有了某種誤解後,不妨裝作不知,以“大智若愚”、“問心無愧”的態度待之,抓住機會用實際行動來證明自己,消除老板的誤解,這樣反而會比洞察秋毫、反應敏捷要好得多。

避免與老板發生正麵衝突

有人的地方就會有矛盾、衝突。在職場中,這些可能會發生在同事之間、客戶之間、老板之間。在職場上我們和不同的人打交道,要權衡各方麵的關係,不要輕易與對方發生正麵衝突。特別是在和老板的相處上,遇到不滿就去找老板“算賬”,這樣的員工是不受老板歡迎的。

很多剛畢業的大學生由於剛剛走上社會,麵對新環境裏人際、工作的壓力,很容易犯錯誤,這個階段受到老板的批評是很正常的,但是職場新人要認識到老板的批評是在告訴自己該怎麼做,要學會接受老板的批評,不要放棄這些學習的機會。在老板批評自己的時候,要認真地聽取,虛心地接受,並告訴自己下次不要再犯同樣的錯誤。如果你沒有耐心,承受能力差,中途插話申辯,老板就會認為你在狡辯,是個驕傲自大、不虛心接受他人意見的人。你會留給他不服管教、沒有團隊合作精神的壞印象。

小程是一家公司的業務員,此人能力不錯,能說會道,頭腦靈活,由於他的業務能力出眾,深得老板賞識。但是小程有個缺點,脾氣太執拗,得理不饒人。有時候因為說話難聽惹怒眾人,同事們也隻能是忍氣吞聲,敢怒不敢言,怕得罪老板。

但是,小程也太有恃無恐了,一次竟然在公司眾多員工麵前頂撞起老板來。

事情是這樣的,小程在外地出差時,他聯係的客戶來電話找他。電話是公司秘書接的,對方要求轉告,結果秘書一忙給忘了。等小程回來給對方打過去電話詢問意向時,對方告知已等他不及,另找了供貨方,還埋怨他不把他們的合作當回事。小程說,他並不知道這件事,當時他在外地出差。對方說他當時讓秘書轉告他了。原來如此。這下把小程氣壞了,由於業務人員的主要收入是靠銷售提成,因此秘書的疏忽給他造成了不小的損失。小程就懷疑秘書是因為妒忌他的收入比她高,故意不告訴他。

於是在公司例會上,小程將這個問題提出來,向秘書發難。那名秘書可是老板的親戚,在這麼多人麵前哪裏肯任他擺布,就和小程爭論起來。老板看太不像話了,就製止了好幾次,秘書見老板不高興就沒有再說話。但是小程就像沒聽見似的,居然火越來越大,罵起人來,最後還將怒火轉到老板頭上,當著那麼多同事的麵,說老板偏袒秘書。老板終於震怒了,當場要他另謀高就。

本來事情的發生是秘書引起的,小程是有理的一方,但他在處理事情的過程中沒有控製好自己的情緒,不僅和秘書當場對峙,更嚴重的是竟然與老板頂撞,這就犯了職場大忌。一點業績和老板的威信孰輕孰重,顯然他沒有權衡好。在同事麵前和老板爭吵,那就是在挑戰老板的威嚴,老板顯然是不會願意的。如果老板的威嚴任人踐踏,還怎麼來管理公司!老板是站在企業的整體利益上和員工對話的,員工也不能隻是站在自己的角度來和老板交流。當個人利益與其他發生衝突的時候,要好好想想,除了正麵對質還有沒有別的解決方案。

所以,在工作中,如果遭遇了老板的誤解,要相信清者自清,時間會幫自己澄清,老板最終會看清真相。切忌在老板生氣的時候和他辯解、爭吵,這樣老板可能隻是臉麵上一時過不去,而你可能就會是一直過不去,甚至直接走人。這樣權衡起來,受傷最大的還是自己。所以,我們要學會在受委屈時悄悄承受,過後再慢慢解釋、積極和老板溝通,因為隻有事後的主動溝通才能解決問題。在溝通的時候要用行動、用語言,靠機會、靠同事,發揮機智、運用技巧,迂回地解決和老板的衝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