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劍,就像是風斂了聲息,時間靜止了水滴,就像是一個憤怒的畫師,在隻完成一半卻又畫不下去的畫上潑上了一碗墨汁。很是隨意,但是為了守住這一劍,李目己卻撤回了那些圍攻王瑜的劍氣。這一劍並不簡單,因為這一劍還有一個不凡的名字“畫龍點睛”。劍神卓不群的成名招式。
這看似隨意的一劍卻並不隨意。雖然隻有簡單一刺,但是卻要各種計算,年齡、境界、體力、身體狀態、最可能出的招式,招式背景...等等。隻有知道了這些,這一刺才能穿過那密不透風的劍雨,遞到對手麵前。
“蘇家劍法”之所以特別,隻是指他那個特別的戰鬥方式。但是若論劍道,對劍的領悟,熟悉的劍招李目己是自然不如王瑜的,畢竟王瑜修劍已多年,就是單純的比修劍的天賦,也是王瑜要厲害一些的。
這麼說吧,如果蘇長青沒有遇見李目己,那麼李目己終其一生都不會有多大成就。不是因為他天生劍塚,是因為他命中帶劍卻天生劍塚。一個隻能修劍的人,卻沒有辦法修劍這就是李目己不能有所成就的原因。但是蘇家劍法剛剛能很好的解決這個問題。以身藏劍,以魂禦劍。這就是蘇家劍法的特別之處。
王瑜這一劍,看似簡單,其實變招很多,雖然隻是一刹那,李目己便想到了三千七百九十二種應對方式,但是卻依然覺得有心無力。李目己知道這一劍很危險,但是他更知道,自己最多就是受傷,旁邊拋開旁邊站的道士,和尚,李安等人不說,就是王瑜自己也不會殺了自己的。因為李目己能感覺到,王瑜相比起江湖俠客來說,他更像是一個君子。
李目己本意是想用一場比試來看看能不能刺激一下自己,讓自己的狀態保持穩定,現在看來確是想多了。
王瑜這一劍並不快,就在劍到之前有個人比劍先到了。
恰好,此人李目己剛好認識,交情還頗深。
有道是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可惜來的並不是朋友,來的人是劉帛,一起來的,還有一封信。
劉帛從容的跟著看門的獄卒走到場間,李目己剛好回身躲劍看到了他,本就是比武切磋,又不是生死相搏,李目己趕緊拉開了距離,示意王瑜稍等,朝著劉帛走去。
看著李目己朝著自己走來,劉帛並沒有任何調侃,畢恭畢敬的給李目己行了一禮,這一禮並不是因為李目己是李目己,隻是因為李目己是唐衛的客人。因為劉帛在行完禮後,給李目己送上了一封請帖。
“近日聽聞李少俠得了天下第一的莫問劍,我們公子喜好結交天下能人,想邀請李少俠近日過府一敘,也好瞻仰一下天下第一劍。公子已經邀請了李少俠的好友納蘭女俠在府上恭候大駕。就是不知道李少俠是哪天有空。“劉帛一邊把請帖送上一邊對著李目己笑著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