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目己站在廣場等了一會兒,巳時剛到,王瑜便背著他的木劍來了。
王瑜做什麼事都很慢,唯獨走路卻總是大步流星的。說實話那樣走路的姿勢和他的長相性格都不是很搭。但是如果見過王瑜的劍的話,那麼就不會這樣覺得了。
王瑜的劍和王瑜走路的姿勢一樣幹脆。或者他本身就是一個幹脆的人。他來到場間,從背後取下木劍。隨意的擺了個起手式,道了一聲“請”。便不再囉嗦。
李目己自問那夜在山上閱遍世間劍法,卻也看不出門道。王瑜這起手式可謂是漏洞百出,卻讓人無從下手。他本就懷著請教的心思,又哪裏會看不起對手這“隨意”的起手式。
長劍出鞘,手一翻,長劍便分成了五把劍。這是李目己目前的極限,算上手中的劍共五把,可以分別使用五種不同的劍法。當然如果隻是奇襲的話,李目己是可以一下子分出十幾把劍,但是那些劍他最多隻能控製一下,隻能用一下的劍在過招的過程中是沒有意義的。而且還浪費真元。
李目己也沒有客氣,也道了一聲“請”後便用手中的劍指揮著那四道劍氣向王瑜襲去。
四道劍氣用的都是同一種劍法,名為《四象劍》。四象劍本為瓊華派入門劍法,劍招算不得精妙,卻勝在合擊之術。劍氣本就無色,王瑜要防起來就麻煩的多,所以那怕實力和劍道修為王瑜都要高李目己很多,此刻也難免有些手忙腳亂的。而李目己卻以劍魂禦劍,用起來卻沒有那麼麻煩,那些劍就像他的心思一般,刺,撩,劈,削均在他一念之間。
四道劍氣夾帶著風雷之勢顫抖著王瑜,而王瑜盡管有些慌亂,但是卻沒有絲毫緊張,甚至他連劍招都沒有用。就是簡單的劈、刺、削、掃。就擋住了李目己的劍。李目己明白這就是在劍道上麵自己和王瑜的差距,就像現在自己還在依賴那些招式的時候,王瑜已經化繁為簡,他的劍已經可以叫做劍術了。
李目己的劍根本就壓製不住王瑜,僅僅不到一盞茶的時間,王瑜應付起來就遊刃有餘了。但是盡管王瑜在應付完李目己的劍之後還可以做更多,但是他並沒有這麼做。他僅僅是站在那裏防守,從始至終都沒有向李目己出一劍。
李目己本就抱著求虐的心思來的。隻是王瑜始終不肯出劍,那麼這場對決對於李目己來說是沒有任何作用的。於是李目己招式一變,四道劍用了四種不同的劍法向王瑜攻去。
攻守從來就不是一件公平的事情。攻不要求“劍”無虛發,但是這守必須要做到萬無一失。王瑜才剛適應了下來李目己的劍招,李目己這一變招,徹底打斷了王瑜的節奏。節奏這東西很是玄妙,誰能掌控或者帶動,往往誰在場麵上就占有主動的地位。
李目己一招得手,接連強攻,根本不給王瑜適應的時間。王瑜雖然厲害,但是此刻王瑜仿佛同時對著四個定星初期的人圍攻。雖說每個階段的實力都大不相同,但是也不會差別那麼大。漸漸的王瑜感覺到了手忙腳亂於是他百忙之中抽空向李目己刺了一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