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走得實在是太突然了,公司為此一下子陷入低穀。
後來周明明白了,因為他是從農村來的,遭遇過貧窮、艱辛,所以向往成功,也更要不擇手段。一個從小地方來的人,能在大城市紮根,本身說明他很不簡單。可一年多來,誰都認為他憨厚實在。
這件事給周明的教訓是,有些人是很可怕的,可怕在別人不知道他(她)潛在的內心,他(她)可能在向你微笑時,從背後戳一刀。所以對於麵似忠厚的人,在沒有了解他的真麵目的時候,得防著他一些。畢竟難免遇到這種人,或要與這種人相處,對他冷淡也不對,表麵上還有客氣。
“心不動”者是處世高人
唐朝時廣州法性寺舉行的一次講經會上,兩位僧人對著風中一麵翻飛的布幡,爭論布幡飄動的原因。一個說:如果沒有風,幡怎麼會動呢?所以說是風在動。另一個反駁:沒有幡動,又怎麼知道風在動呢?所以說是幡在動。二人各執一詞。六祖慧能聽後對他們說:既非風動,也非幡動,是二位的心在動啊!
春秋時,宋國的子罕執掌重權,有人獻玉給他,遭其拒絕。獻玉者說,這可是罕見的寶貝啊。子罕回答說,你以玉為寶,我以不貪為寶。我若收了你的玉,你我兩人豈不都失去了寶?另一則故事是,明代官員曹鼐一次捕獲一名女盜,二人獨處一室,女盜屢以色相誘之,曹不為所動,書一橫幅“曹鼐不可”貼於牆上。在這裏,子罕和曹鼐都把自己的名節看得比什麼都重要。
“不妄沒於勢利,不誘惑於事態,心有長城,能擋狂瀾萬丈。”麵對當今社會上的權力、金錢和美色等形形色色的誘惑,我們隻要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保持清醒的頭腦,自覺地從思想上築起一道防腐拒蝕的堤壩,做到心不動、眼不迷、嘴不饞、手不伸,任何誘惑都會被我們戰勝。
我認識的一個人,他到外地打工,孤身一人,耐不住寂寞。曾經有一紅顏知己追隨左右,後發現他是騙財騙色之徒。可這個男人縱然可以敵過商場上的千軍萬馬,卻敵不過深夜的孤枕難眠。每次聊天,他都要慨歎,他害怕了,所以沒辦法心動了,可他還是想。
心理的麻木卻沒有辦法讓生理同樣麻木,他說對相濡以沫的妻子那種已經是手腳般的親情,很難再有最初時的激情。他的情況現在較普遍,一些人在事業上很有成就,感情上也非常的“多姿多彩”。有所不同的是,有些人能戰勝自己,有些人卻把自己的所有都賭了進去,不珍惜與親人的感情。
其實心動很簡單,每個人,每一天,每一秒,都必須心動,心不動,也就完蛋了。當然,更深層意義上的心動,是一種情感神經末梢的觸動,重感情的人往往波動比較大,受傷的機會也比較大,受傷後基本上很難複原,猶如心死了人也就死了,這種症狀沒有藥物可以治療。為什麼有些人可以耐得住寂寞,而有的人耐不住呢?其實都與各自的自控力有關。
還有一個好友,他“功成名就”,一些朋友不時為他張羅物色女朋友,可是他始終沒有心動過,不是那些人不好,隻是他認為獵色、獵財都會有代價的,甚至得不償失。一些人跌倒在不義之財和石榴裙下,再也沒有爬起來。
現實並不允許我們太多的心動。把握自己,不讓心動,因為刹那畢竟不能代表永遠,把感情象商品的價格一樣算計,如此處世,販賣自己而已。
◎心不動,就要遵守辦事的規則
一個瑞士人到海外旅行,回來時將一顆寶石藏在鞋裏企圖不通過納稅入境,結果被不發地海關查出遭到扣留。與瑞士人同行的猶太人看到這種情況時,奇怪地問道:“不何不依法納稅,堂堂正正地入境?”如果照國際慣例,像寶石之類裝飾品的輸出費,一般最多不超過8%,如果照章繳納“輸入費”,堂堂正正地進入國境,若想在國內再把寶石出賣時,隻要設法提價8%就行了。因此說,猶太人的依法納稅實在是一個明智之舉。按規矩辦事,心就不會亂動,給自己製造麻煩。
◎心不動,就要順應客觀規律辦事
順應事物運行的客觀規律,就能占盡天時、地利、人和,違逆了客觀規律,天時、地利、人和將全失,所以就會見財起義,結果伸手必被捉。
◎心不動,就要公正辦事
範仲淹當宰相時曾經辦理過這樣一件事:他挑選了一批精幹的官員,到各地去檢查看看那裏的官員是否稱職,不稱職的就在名冊上畫一個圈,結果有不少官員的名字被圈起來了。他的手下知道範仲淹要把畫了圈的都免去官職,就勸他說:“你勾掉一個人的名字是件容易的事,可你知道,這一筆下去,他的一家人都要哭了。”範仲淹說:“一家哭,總比千家萬戶哭要好。”
一個人辦事能公正,他的心自然沒有私欲;一個人辦事能正,他的心自然不存偏見;一個人辦事能明,他的心自然沒有隱情;一個人辦事能大,他的心自然深涵廣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