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麵對毀譽要有一顆平常心:榮衰無損,恰到好處(1)(2 / 3)

讓對方感受到你的關注並不難,隻要你真的把他放在心上,不經意間就會流露出來。其中,記住對方的名字,了解他的生活與工作情況,這很重要。

正視生活的不完美

當你走上工作崗位時,可能會碰上偏心的領導,或碰上為了利益而挖空心思、爭執不休的同事;還會看到許多不合理的現象大行其道,而周圍的人居然感到這是很自然的事情……麵對逆境,消極悲觀不是處世的辦法。那麼究竟應該怎麼辦呢?

◎正視現實,勿苛求完美

你和上司之間存在著等級關係,你和同事之間除了合作之外,彼此還有競爭,而這種競爭是涉及個人利益的競爭,其間不可避免地會出現這樣那樣的摩擦或衝突。這就是現實,是無法回避的。調整心態,敢於正視社會的不完美並接受現實,這是提高你的環境適應力的基礎,否則,麵對交際環境中的諸多不如意之處,就難免會產生震驚、悲觀,以至於絕望的情緒,從而影響自己今後的生存和發展。

此時,你不能一味地抱怨,而應該靜下心來分析一下,看看“不如意感”的產生自己有沒有責任。比如,自己對角色的定位是否適當?自己是否過於追求完美而對人對事不夠寬容?如果能以一種寬容的態度與周圍的人相處,她也許就會感到自己的交際環境並非那麼糟糕。

◎盡己所能,坦然麵對

美國著名的谘詢專家斯蒂芬·科維的“擔心圈和影響圈”理論,對於你如何麵對不如意的交際環境具有指導意義。這種理論認為:你每個人都有廣泛的擔心,比如家人的健康、單位的效益、社會的安定,乃至環境的汙染等等。你可劃出一個“擔心圈”,把那些同你在思想和感情上沒有特殊牽連的擔心剔除,這些事情你無法進行實際控製。而另外一些事情你能夠做些工作去改變它,你可以把這些事劃在較小的“影響圈”內。積極主動的人,把他們的注意力集中在“影響圈”內,在他們能做或能發揮作用的事情上努力,因此他們的“影響圈”進一步擴大。而消極被動的人,把注意力集中在“擔心圈”,他們關注的是諸如別人的缺點、環境中的問題等他們無法施加影響或不能控製的情況。這就使他們采取抱怨和指責的態度,從而增加了自己的惡劣情緒。

上述科維的理論告訴你,麵對逆境,正確的做法是:盡自己所能去解決你能夠控製的問題,而對於你無法控製的問題,你隻有坦然麵對。

◎放遠眼光,積累實力

麵對交際環境中的一些醜惡現象,每一個有良知的人都會忿忿不平。但是這些現象不是僅憑一時之勇所能改變的,它需要一種能力,需要一種資格和機會。隻有當你憑著自己的能力使社會賦予你一種資格的時候,即當你有了一定的實力時,你才能真正為社會做些事情。重要的事情是充分積累自己的力量,而不僅僅與社會上的某些你看不慣的現實盲目地搞對立。麵對不如意的交際環境,如果能靜下心來,把眼光放長遠一些,你就會發現,生活實際上是場馬拉鬆比賽,就算你的位置不如別人,在以後還有很多機會去趕超對手。在這樣的比賽中,實力、耐力和毅力比機遇更重要。不能因為起跑慢了就退出比賽。

不做自陷孤立的蠢事

處世交友有時不小心你就會陷入孤立無援的境地,別人不再跟你玩,你的話沒人聽,那多傷心啊。以人為敵的人是沒有朋友的,而以我為中心,對他人指手畫腳的人容易失去朋友。還有就是一念之差,一時糊塗做了蠢事,而把自己推向了孤立。哪些事值得你注意呢?不妨舉出一些來。

◎朋友不在的時候,隨便動他的東西。要動也得打個電話,或者寫個字條。

◎不要推脫你認為繁雜或是不重要的工作,要知道你所有的貢獻與努力都是不會被永遠忽略的。

◎不要於老板不在的時間偷懶,因為你手頭被打了折扣的工作成效遲早會將你的所作所為暴露無遺。

◎你在為朋友打工,可是又到另一家公司兼職,而且這個公司還是朋友公司的競爭對手,結果為了賺取更多的錢,你失信於朋友。

◎不要為了私利,將公司的機密外泄,這是對公司極大的不忠,是做員工的大忌。

◎不要在工作時間打個人電話。

◎不要將公司的財物帶回家,哪怕是幾張繪圖紙、一份訂閱的資料、一隻茶杯或是廢棄的訂書機。

◎世界在變,你不要一成不變,經常尋找一些更新及創新的方法去做,抱著還可以做事的態度去麵對工作,質疑自己的方法、步驟,並加以改善。

◎永遠不要忘記工作的滿足感來自一貫的表現,因此要不斷充實自己的專業知識,為公司整體利益做出直接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