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整合每個人的能力:優劣轉化,恰到好處(2)(2)(1 / 2)

每個人都有巨大的潛能,科學研究表明:普通人隻發揮了自身蘊涵潛力的1/10,隻有5%的腦細胞在工作。為什麼我們潛在的能量未能有效發揮呢?因為懶惰是人類固有的特性,如果不逼自己,我們就會安於現狀,潛在能量也不會被激活。

那麼,我們何不假設身後有一條狼呢?在這個人人搶奪生存空間的社會,激烈的競爭就像碎石機一樣粉碎著現存的一切,它容不得怠惰和荒疏,其威懾力其實不亞於一條狼啊!在深刻的危機意識下,我們就會不斷給自己施加超常壓力,不斷打破自己的紀錄,創造卓越的成就。

“這件事會有人去做的,用不著我動手。”

“這個問題會有人想辦法的,用不著我操心。”

這是人們慣有的心理,凡事依賴別人,不到萬不得已,不讓自己勞神費力。但是,事情都是別人做出來的,辦法都是別人想出來的,功勞和收獲無疑也是別人的。所謂“一分耕耘,一分收獲”,你想獲得成功,就要克服好逸惡勞的心理,逼自己動起來,多爭取做事的機會。

看到一篇報道,我把它寄給了在異地創業的一位朋友。報道寫到:有位大學畢業後被分配到一家出版社做編輯,平平庸庸地度過了近十幾年。有一次,他負責編輯“外國文學名家精選書係”。為了體現“名家、名著、名譯”的特色,他選入了幾代翻譯家的代表作。

沒想到,在選用一位老前輩翻譯的幾篇莫泊桑的作品時,卻遇到了不可逾越的障礙:版權問題。選用了人家的譯文,如果不事先征得同意,那是要吃官司的。為了不至於使良好的願望招致尷尬的後果,他特別致函該譯本原來的那家出版社,提出版權申請,並請出版社幫助聯係譯者的後人。他以為此事甚容易解決,因為所選用的譯文僅有三篇短篇小說,不存在“掠寶”之嫌,倒確有推崇之意。不料,他卻遲遲沒有收到回信。過了很久,那家出版社終於作出回應,不僅對譯者後人的通信地址嚴加保密,而且對他的“申請”嚴詞拒絕。

他見信後十分生氣,他想,求人不如求己,與其費心請別人幫忙,不如自己翻譯。他一不做,二不休,索性多翻譯出幾篇。

想不到,他翻譯的幾篇莫泊桑小說出版後,被幾家外國文學選本選用,他還被業內人士推崇為翻譯家。

後來他談到這件事時說:“今天想來,我實在應該感謝那家出版社,如果沒有他們的拒絕,而且是嚴詞拒絕,我就不會動手去翻譯莫泊桑,也不會平庸一生在晚年卻成了翻譯家。”

很多人終生碌碌無為,並非缺少才能和機會,隻是受惰性支配,抱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理,經常閑置自己的能量,沒有用來給自己創造業績。

如果你想有所成就,一定要給自己施加壓力,逼自己去做那些你不樂意做、但對你的事業很重要的事情。有壓力的日子是不大舒服的,但是沒有壓力,人就會像溫室中沒有經過風雨洗禮的花草一樣,虛有其表而欠精神。所以,我們不要懼怕壓力,也不要躲避壓力,應該主動逼自己,向人生目標衝擊。

證明自己“我能行”

當一個人處於較低的地位時,很容易對自己評價過低;當他認為“我不行”時,無論做什麼,都會縮手縮腳,不敢傾盡全力,那麼他就真的會一事無成。所以,必須突破“我不行”這種心理障礙,首先假設自己能行,然後去積極嚐試,然後你會發現自己真的能行。

一天,幾個白人小孩在公園裏玩,一位賣氫氣球的老人推著貨車走了過來。白人小孩子立刻圍攏過來,每人買了一個,然後高舉著氣球,興高采烈地在草地上互相追逐著,跑開了。

這時,公園角落裏有一個黑人小孩,他羨慕地望著白人小孩,卻不敢過去和他們一起玩。白人小孩的身影消失後,他才怯生生地走到老人的貨車旁,低聲懇求道:“您可以賣一個氣球給我嗎?”

老人用慈祥的目光打量了一下他,溫和地說:“當然可以。你要一個什麼顏色的?”

小孩子鼓起勇氣說:“我要一個黑色的。”

老人驚詫地看著孩子,給了他一個黑色的氫氣球。

小孩開心地拿過氣球,小手一鬆,黑氣球在微風中冉冉升起,在藍天綠地的映襯下形成了一道別致的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