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務院下設四部,分別是兵部、後勤部、參謀部和安全部。兵部主要負責全國部隊的調動、訓練以及新兵的招募,由楊東義擔任。後勤部主要負責軍隊的後勤工作以及裝備武器的製造,由鄭少勤擔任尚書,此人是我從南方招來的,家族幾代造船,並且曾經在朝為官,到也勝任。參謀部負責全國戰略形勢的研究以及大規模作戰策略的製定,由陳振林擔任。安全部主要負責都城的安全工作以及吸收各國的情報,由羅恒擔任。
司法院下設三部,分別是審判部、律部和諫言部。審判部主要負責管理全國審判部門的審判工作,對下屬部門的審判案件進行複議和裁定,由劉利文擔任。律部負責各項法律的製定,由孟凡啟擔任。諫言部其實就是以前的禦史台,主要負責向上諫言,監督百官,由朱叔安擔任。
在地方政府體係中設省、縣兩級政府,原計劃設州縣,但考慮到可能和中國傳統的周劃分有所混淆,便將州改為省了。在我的管轄範圍內設七省,分別是山東省、河北省、山西省、上京省、東京省、熱河省和燕京省。七省最高長官稱為巡撫,總共管轄117個縣。各省另設審判院,負責審理各省案件,與巡撫同級,稱審判長。任命趙泰奇為山東巡撫,胡譚耀為審判長;李顯為山西省巡撫,韓冬紀為審判長;朝廷任命的河北路巡撫史克裏繼續擔任河北巡撫,白名璨擔任審判長;成泰為上京省巡撫,徐澤為審判長;龐正林為東京省巡撫,由金人投降的圖卡文為審判長;泰軻隆為熱河省巡撫,王文昌為審判長;宋闌為燕京省巡撫,朝廷原官員馬思忠為審判長。所轄各縣的縣令除留用的朝廷官員外,其他的職位全部由入圍的前一百名考生擔任。在東北三省則側重啟用當地的漢人或者願意歸降的金國官員,整個安排下來,竟然還有五十多個空缺,隻好從沒入圍的人當中又啟用了五十多人。由於各個部門都需要人,這剩下的四百人都沒浪費,基本上全部啟用了。
對於需要帶兵打仗的將領不便在政府任職,我在軍隊中也進行了嘉獎。封方力為安國將軍、辛棄疾為平虜將軍、荊飛為安定將軍。另將彭德育、張達、李雄、鐵必爾、忽烏達、呂亮封為大將,其他將領都封為副將,少帥軍上下一片歡呼。王成誌由於我不想把他束縛在具體的職務上,沒有安排官職,他為人灑脫,倒也毫不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