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時,步態應該自然輕鬆,目光平視前方,身體挺直,雙肩自然下垂,兩肩擺動協調,膝關節與腳尖正對前進方向。行走的步伐大小適中,自然穩健,節奏與著地的重力一致。有急事可加快步伐,但不可慌張奔跑。多人一起行走時,不要排成橫隊,不要勾肩搭背。
行走時,腳尖應向著正前方,腳跟先落地,腳掌緊跟著落地。抬頭、收腹、挺胸,節奏快慢適當,這樣才會顯得自然、大方、輕盈、飄逸,給人一種優美感。若走得慢慢吞吞的,讓人覺得此女子太沉悶,缺乏活力;如果走得太快,橫衝直撞,給人一種不夠穩重的感覺。
另外,要使自己的行姿優美,走路雙臂擺動幅度不要太大,前後擺動的幅度約45°。也不要低頭、後仰、扭動雙臂,走外八字或內八字,左右搖擺或搖頭晃肩。
步態還應和服飾和諧一致,穿禮服、裙子或旗袍時,就不可跨大步,不然就無法顯現輕盈優美的姿態。而穿長褲時,步幅可稍大些,這樣會顯得生動些。走路還有一點就是注意要輕,那種走起來“噔噔”
作響的姿態肯定不會給人以美感。在某些特定場合,走路輕更是一種禮貌和涵養。如到醫院探望病人、在博物館參觀、進入安靜的會場等。
上下樓梯時特別要注意步伐的輕盈、穩重。上樓梯時,必須將整雙腳踏放在台階上,若台階較窄小,則側身而行。如果隻將半隻腳踩在台階上,除了極不安全外,還會造成上半身往前傾斜,臀部高翹,形成往上爬的姿態,很不雅觀。另外,上下樓梯時還要注意身體挺直,目視前方,千萬不要低頭隻看台階,不然與人相撞可就尷尬了哦!
溫文爾雅的性感坐姿
坐最能體現一個女子的文化修養和內心世界了。因為坐的時候人處在靜止的狀態,更多的習慣性舉止會不知不覺地表現出來。
要想坐出個美姿來,平時就要養成良好的習慣。真正做到不僅讓人覺得安詳舒適,端莊穩重,還要顯得輕鬆自如、落落大方、文靜優美。
坐的基本要領是上半身挺直,兩肩放鬆,下巴向內收,脖子挺直,胸部挺起,雙膝並攏,雙手自然地放於雙膝或椅子扶手上。當然談話時如果側坐,此時上體與腿應同時轉向一側,把雙膝靠攏,腳跟靠緊。
我們入座時,走到座位前,轉身後右腳向後撤半步,從容不迫地慢慢坐下,然後把右腳與左腳並齊。不論何種坐姿,自己的兩膝都不能分開,兩腳不成八字形。因為兩腳尖或是朝內,或是朝外,都會讓人感覺十分不雅,有損女性的形象。
坐下來應該安靜,因為靜才能充分體現女性的優雅之美。因此入座時動作盡量要輕,不可把椅子弄得乒乓亂響,也不要心神不定。如坐針氈,一會兒向東看,一會兒向西瞄,或是在椅子上前俯後仰,把腿架在椅子上或沙發扶手上,這些都是極不雅觀的。
碰到特殊的情況,如果是低座位,那麼我們輕輕坐下,讓臀部距座椅靠背約2厘米,背部靠椅背。如果穿著高跟鞋,這時膝蓋必會高出腰部,我們應當並攏雙膝,使膝蓋平行靠緊。‘如果穿著裙子,要用手把裙子向前攏一下。坐下後,上身要直,不要癱到椅子上,懶懶散散;手自然放在雙膝上,兩腳平行落地或前後稍稍分開,實在不舒服,兩腿並攏擺向一側輕靠椅背也是可以的。
如果是較高的座位,女子上身應該要正而直。如果不是十分嚴肅的場合,也可以將一條腿蹺起來,交叉疊放在另一條腿上。蹺“二郎腿”的方法是:將左腳微向右傾,右大腿放在左大腿上,腳尖朝向地麵,切忌腳尖朝天。如果此時你是穿著很短的裙子,一定要小心蓋住自己的腿。
掌握了這些要領,你的形象在別人的眼裏會有所改觀,別人再也不會認為你一點情調都沒有。我想,你無論坐在哪裏,怎樣變換身體的姿態,都會顯得自然、大方,給人以文雅、穩重的美感。
羞怯是動人的性感
害羞是女人吸引男人並增加性感的秘密武器,出現得適時而又恰如其分,便成媚態,是一種女性美。相信天真的臉上突然泛起紅暈的少女,沒有哪個小夥子會不動心。
羞怯能增強美感。明代畫家李通寫道:“美人嫵媚多端,畢竟以色為主。”這個色不是我們所理解的通常意義上的色,在這裏是指害羞時臉上泛起的紅暈。在白皙麵頰上出現的紅色是美豔絕倫的,因此,我國古代將美女稱為“紅顏”。由於羞色往往稍縱即逝,人們不免為此遺憾,為達到羞色常駐的效果,從古至今的女人都喜歡搽脂抹粉,塗口描眉,以讓自己變得美麗。如腮紅所勾畫出的朦朧、透明,與膚色間的微妙漸變關係,正吻合了令人為之心動的羞怯紅顏。
少女和初戀姑娘的羞怯是最嫵媚動人的。“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麵”的名句,就十分生動地展示出一個情態羞澀、楚楚動人的女子形象。這種女性的羞怯,像霏霏春雨,絲絲縷縷滋潤著愛的心田,給人一種溫馨柔美的感受,令人心曠神怡,回味無窮。女性的羞怯情態會引起異性的好感,產生一種若即若離、高深莫測的神秘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