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麼,用"冷暴力"來表達情緒的人心裏好受嗎?也不好受!因為,把"氣""慪"在心裏,怎麼可能不"慪"出病來。所以,用"冷暴力"來表達情緒,不會絲毫轉換你的壞情緒,隻會讓雙方的情緒更壞,這種方式必須拋棄!
3、用"武力"表達情緒,雙方都會有難以承受的後果
用"武力"表達情緒,這種方式大家都已很解了--把別人揍一頓。其結果大家也很明了:也許雙方會扭打起來,都受點傷;或許你把對方打傷,賠點醫藥費;更嚴重的,你把對方打成殘廢,甚至打死,那麼你進監獄;即便雙方都毫發無損,對方也會對你充滿怨恨。
不管結果是輕是重,你都不會占什麼光。也許你一時的情緒得到了宣泄,但你付出的代價是巨大的,後果可能是難以承擔的,你的情緒會因此更糟糕,甚至跌落穀底。所以,用"武力"來表達情緒,這種方式是受到大家唾棄的!
綜上所述,表達情緒不能傷害他人,這條底線不能打破,因為這絲毫不會有助於我們換壞情緒。
表達情緒要避免"情緒化"
有情緒就要表達,但絕不是鼓勵人"情緒化"。什麼是"情緒化"?就是容易因為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產生情緒波動,言行不理智、衝動,情緒忽好忽壞,極其不穩定。我們常常形容"情緒化"的人喜怒無常,難以捉摸。
有一對夫妻,丈夫很疼愛自己的妻子,但妻子經常為一些家庭瑣事煩憂,丈夫就想帶她出去旅遊散心。妻子知道了連忙說:"不去不去,還要花錢。"可其實她內心很想去旅遊,又想到丈夫也是為自己好,於是她糾結了兩天,告訴丈夫說:"還是去吧。"
丈夫去準備了,這位妻子又糾結了:"旅遊回來又怎麼樣呢?沒解決的問題照樣沒解決。本來家裏的經濟就拮據,去旅遊還要花那麼多錢,玩著也不開心。"於是又告訴丈夫說:"還是別去了。"
這位"情緒化"的妻子弄得丈夫不勝其煩。除此之外,這位女士的"情緒化"也讓孩子無所適從,孩子也弄不清楚媽媽什麼時候開心,什麼時候不開心,一不小心就觸動了媽媽不開心的神經,遭媽媽訓斥一番。
不過丈夫和孩子畢竟是家人,還能夠包容和忍讓她的"情緒化",但她的同事就不同了。因為她的"情緒化",經常為同事一句無心的話傷心、難過,甚至和同事吵嘴,因此,同事們覺得她"惹不得",都不願意和她多來往。
顯然,故事中的妻子非常"情緒化"。為什麼會這樣?因為她的心理不夠成熟、心理素質不夠穩定,因此導致其言行的不理智:在幾天之內不停地更換決定。
情緒化的人有一個重要特征:他們的言行不是跟著理智走,而是跟著感覺走、跟著情緒走。他們極容易被情緒左右,隻要滿足自己需要的刺激一出現,就顯得非常高興;一旦發現滿足不了,就會異常地失落。
同時,這些人缺乏獨立的思考,心理承受能力較弱,容易被他人和外界的情況所影響,所以,他們非常容易有情緒,且情緒"多變"。我們常說某些人"動不動就哭"或"一會兒哭,一會兒笑"正是如此。他們喜歡將一件很小的事情賦予強烈的感情色彩,而且對自己的這種表達情緒的方法還不自知。
所以,他們常常讓身邊的人捉摸不透,別人不知該如何和他們相處,就漸漸地疏遠了他們。因為自己的情緒化,他們不僅自己過得不快樂,也給他人帶來了困擾。所以,我們在表達情緒時一定要避免"情緒化":
1、理智一點,第一時間安撫自我
我們要理智一點,有什麼事先別發火、動怒、傷心,先冷靜下來想一想:我為什麼要悲傷呢?這件事對我有這麼大的影響嗎?值得我這麼動怒嗎?我情緒這麼激動有用嗎?當你回答完這幾個問題之後,相信你的情緒已經平複多了。
2、有主見一點,別總被他人影響
對於情緒化的人,應該學的主見一點,對事情有自己的判斷:"我有自己的想法,做出這個決定就不會隨便改變,他們的看法不會影響我的心情。"當你變得有主見,你的情緒就不會輕易被外界和他人所左右,自然就不容易"情緒化"了。
3、堅強一點,提高心理承受力
我們要學的堅強一點,提高心理承受力,也可以避免"情緒化"。不要因為同事說了一句我們的不是,我們就真覺得自己滿身缺點,因此自卑、難過地不得了。我們完全可以這麼想:"他人的一句負麵評語不能抹殺我身上的其他優點,我不會太在意的。"
當你有了這樣的心理承受力之後,就不會那麼容易有失敗感、挫敗感、失落感等負麵情緒,而是多了些樂觀堅強的正麵情緒,"情緒化"自然就不太容易發生在你身上。
4、淡然一點,別太較真
我們要想避免情緒化,還需要淡然一點,不要對什麼事都很較真。就像故事中的那位妻子,想去旅遊就別太在乎金錢;明天的事明天再去煩惱,但今天要快樂。當你天天都能這麼想,快樂當然會經常光顧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