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換位思考,追求雙贏——如何用溝通打破談判中的僵局(3)(3 / 3)

刁難接踵而來。按規定,出口信用證應提前2個月寄來,可美商卻遲遲不發,原訂1987年出口46.5萬套萬向節被削減為21萬套,一下子打亂了杭州萬向節廠的生產計劃。成品積壓,利潤直線下降,工廠內外議論紛紛。

而此時美方仍堅持:“隻要簽訂獨家經銷合同,檢驗費和削減合同可以一筆勾銷。”

西方不亮東方亮,黑了南方有北方。世界之大,豈無英雄用武之地?

魯冠球迎難而上,這一年,他開發出60多個新品種,打開了日本、意大利、澳大利亞、聯邦德國、馬來西亞等國市場,一批批外商紛紛找上門來。意大利考曼跨國公司總裁在參觀了杭州萬向節廠後說:“環境整潔,管理有序,產品信譽高,是可以信賴的合作夥伴。”一次就簽訂了17萬套的萬向節合同。

1987年,杭州萬向節廠打破了美商的壟斷,產品出口到8個國家和地區,創彙140萬美元。在1987年下半年上海舉辦的國際汽車展覽會上,美商竟將該廠產品作為本國名牌產品來展銷。

1987年聖誕節前夜,一輛豪華轎車駛入杭州萬向節廠,多伊爾、萊爾攜帶禮品,笑容可掬地走下車來。

在外賓接待室裏,兩位美商向魯冠球表示歉意。他們捧出一隻栩栩如生、振翅欲飛的銅鷹贈給魯冠球。

多伊爾致辭道:“鷹是美利堅合眾國的象征。我們敬佩魯先生勇敢、精明、堅強的性格。願我們的事業像雄鷹一樣騰飛全球。”

銅鷹佇立在魯冠球的寫字台上,雄視遠方。從此,杭州萬向節廠與美方的合作關係揭開了新的一頁。

魯冠球的強硬策略奏效了。當然,在整個過程中,也不乏波折,甚至導致了談判的暫時破裂。然而,如果將整個過程作為一個較長談判來看,魯冠球又是如願以償的。

我們前麵已經介紹了強硬態度在談判中的應用,那麼,如何對付強硬蠻橫的談判對手,這裏麵大有學問。

★ 第一種應對策略是反擊

如果談判者有足夠的信息來反擊對方的不合理要求,就可以突然爆發,出其不意地回擊對方的強硬態度,在這種情況下,談判對手肯定沒有心理準備,突然引爆衝突,大大出乎他們的意料。這種戰術的目的在於製造僵局,為後麵的談判累積能量。

要運用這個戰術有一個前提,就是必須有充分的情報,如果事前沒有充分的準備,怎麼可能胸有成竹地批評對方?

另外還可以配上黑臉白臉。長官出來凶,凶完就退,然後由底下的人出來緩解。但是可以先燜一下,凶完,破裂,等幾天,看對方利用這段時間請示上級的結果如何?其實所謂請示總公司,也是在燜我們,再決定白臉是否出場。

★ 第二種應對策略是給他一堵牆

這包括三種方式,一是沉默。美國人常用的方式是不講話,如果賣方對自己沒信心,就會陷入自己跟自己談判的泥沼之中,然後不斷降價。這時買方隻要用“嗯……是嗎?”或“還是高了一點”這幾句話,就可以讓賣方持續往下降。

二是轉移話題,打“擦邊球”。話題可以是相關的,講著講著,就扯到另一個話題了。比如從價錢扯到空運或海運,或從買成套設備講到買零件,對方急個半死,但我們就是不轉回來談價錢。

另一種方式就是幹脆跟對方說“我看以現在的氣氛,好像並不適合談判,我們先換個話題吧。”然後跳到一個不相幹的話題上。等到耗掉一些時間,對方開始急了,我們再一下子跳回本題,這時對方很可能會在立場上展現一些破綻,有破綻就好談多了。

談判者也可以選擇這個時段,跟對方去喝酒、打球或旅遊,培養一些私人感情,談一點兩人說不定還有點相同的生涯規劃,逐步讓他的立場軟化。

★ 第三種應對策略是發問

這跟前麵講的反擊有一點相同,那就是都必須做好充分的準備,隻不過發問是比較內斂的攻擊方式。談判者可以不斷發問,然後從對方的解釋裏麵去找破綻,或者在發問的過程中,把自己所準備的專業知識放進去,讓對方不敢輕視我們。在這樣一陣過招之後,他們發現我們成竹在胸,可能就會找一個台階,作出一些讓步。

總之,談判是一種戰略的思維,習慣這種思維,凡事做好準備,如此在對方突然獅子大開口時,才不會措手不及,窘態畢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