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對人生是一個人健康長壽的根源。沒有笑對人生的做人態度,遇到些許的小事便陷於痛苦之中,便不能解脫出來,便茶不思,飯不想,吃不好,睡不香,這樣的人不可能獲得健康的好身體,更不可能獲得事業上的成功。凡是人生成就傑出的人,幾乎無不具有笑對人生的境界。他們總是能夠放下人間愁事,用樂觀向上的積極心態,把煩惱甩到九霄雲外去,使自己和周圍的人都得到心靈上的釋然。
相聲界一代宗師侯寶林先生,走到哪裏就把歡笑帶到哪裏。晚年他患了胃癌,胃被全部切除。手術後親朋好友去看望他,他卻笑著說:“這下可好了,我把胃全割掉了,看你胃癌往哪裏長。”一句話,不僅使自己的心情大為好轉,也把大家沉重的心情變成了爽朗的笑聲。
一位北大教授說:“當我們選擇看待事物的明亮麵時,我們就看到了光明的一麵;當我們選擇樂觀時,我們就會高興起來。高興不高興,完全掌握在我們自己的手裏。”侯寶林先生一生把笑聲送給觀眾,也把笑聲送給了自己,可謂笑對人生的楷模。與他一樣,著名學者、書畫家啟功先生有“兩不怕”,即一不怕病、二不怕死,一生都樂觀向上,給世人留下了一個爽朗燦爛的笑臉。
一次啟功先生因血脂高去醫院輸液,他便作了一首《漁家傲》:“眩暈多年真可怕,千難苦況難描畫。動脈老年皆硬化,瓶高掛,擴張血管功勞大。七日療程滴液罷,毫升加倍齊輸納。瞎子點燈白費蠟,剛說話,眼球震顫頭朝下。”
北大教授、百歲壽星、著名經濟學家陳翰笙博學多才。他久患青光眼及白內障,視力很差,但非常樂觀,有人勸他到醫院住院治療,但他卻說“我一生就有這個‘一青二白’的毛病”,毫不把疾病放在心上,自嘲自悅,幽默詼諧。
曾在北大、清華任教的教授冰心先生是我國文壇泰鬥,在她90歲時,仍身板硬朗,時有新作問世,她的長壽之道是“在微笑中寫作”。她說,寫作使我增加了旺盛的活力。她把寫作視為與病魔作鬥爭的一種手段,也是使自己身心快樂的重要方式。
大師們笑對人生的態度,給了我們許多啟示。人生不是為愁悶而活的,人生因為有快樂,才會讓人感受到幸福和滿足,正如花兒微笑才美麗,草兒微笑才抖擻一樣。沒有微笑的人生就是陰暗失敗的人生,沒有笑容的人生就是孤獨寂寞的人生。
我國漫畫界魁首華君武先生生性豁達大度,語言幽默辛辣,別具藝術大師的風采。有一次他在練太極拳時不慎跌倒,摔壞了股骨被送進醫院動手術,他卻全然不被傷痛所纏,在醫院作了幾首打油詩:“老頭練練太極,還想金雞獨立,摔斷了股骨不自量力。”“龍騰新千年,摔斷股骨頭。開刀動手術,喜遇新華佗。臥床四十天,下地學走路。輪椅靠邊站,拐杖也可丟。龜兔在直立,我也不落後。”華老以此樂觀地對待傷痛,令人肅然起敬,他幽默的性情和風趣的話語,也許正是他健康長壽的奧秘吧!
陸遊詩曰:“花前自笑童心在,更伴群兒竹馬嬉。”除了自得其樂,還有知足長樂,助人為樂。此“三樂”足以讓人忘憂,營造出一份如水的心境。
微笑著麵對生活,這不僅是人生的一種態度,更能讓人自主地駕馭大腦生命中樞,在風雨人生的曆練中,享受健康帶給我們的快樂!
笑是堅強的象征,笑是友好的象征,笑是積極的象征,笑是自信的象征,笑是勇敢的象征,笑是和諧的象征,笑是活力的象征……笑是一切美好的象征。
人生苦短,韶華易逝,實在沒有必要讓那一件件愁事、瑣事、難事侵擾自己,讓那些無形的刀來傷害自己的生命。笑對人生,無論何時何地都應該堅定不渝。能夠笑對困難,需要一份勇氣;能夠笑對失敗,需要一份銳氣;能夠笑對成功,需要一份淡泊;能夠笑對人生,則需要一份智慧。能夠笑對人生,就是一種至高的境界。
生活中遇到挫折,也一笑而過吧,讓自己過好每一天才是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