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長春的北大研究生王安安畢業於北大影視編導專業,曾被稱為北大唱歌唱得最好的“北大女歌手”。她不僅歌唱得好,人也長得漂亮,做事能力特別強。在北大曾有學生建議她考電影學院,這樣憑借先天條件,或許可以成為影星。但王安安卻認為,鮮花和掌聲都隻會是短暫的,它們會隨著歲月的流逝而最終遠離那些成功的歌星和影星。隻有像北大的那些大師們那樣,為這個世界留下自己的作品、自己的痕跡,才會成為真正的人上人。於是,她放棄了也許對她來說更容易出名的唱歌和表演,而堅定於影視劇的創作專業。
希望過上好日子,已不是北大人的追求。北大人的追求顯然要更上一個層次。保持心靈的寧靜,去除生活中的浮華,做好自己應該做的事,創造永恒的業績,才是北大人的終極目標。猶如北大無數的先賢至聖那樣,錢財再多也會散盡,權力再大也會終結,唯有精神可以不朽,生命的意義可以傳承,達到那樣的境界,才是北大人應該追求的人生。北大學者說得好,成功的意義不在於賺了多少錢,管了多少人,錢和權都是浮華的化身,不會永恒,而做一個真正的人上人,才能占據不會跌落的高位,那才是真正頂級的東西。
滿懷愛心,施愛於人
人不是為了錢而活著,人也不是為了權而活著,人是在為愛而活。因為有愛,我們才能來到溫暖的人間;因為有愛,我們才能快樂地成長。人生最重要的是施愛於他人,沒有了愛就像鳥兒折斷了翅膀一樣。滿懷愛心施愛於人,這是社會的一門大課,有了愛,人間才會充滿歡聲笑語,有了愛,社會才能健康發展。愛心能使青年人謙虛求學,健康成長,愛心能使中年人事業有成,愛心能使老年人珍惜夕陽。當你施愛於他人時,他人也會把愛傳送給你,愛心編織的彩鏈環環相扣,展示出愛心的純潔、高尚,光照寰宇。一位北大學生在演講會上說:“愛是人類的永恒追求,愛是無私的奉獻犧牲,愛是人類的最高境界,愛是唯一的理性行為。”
羅曼·羅蘭說:“愛是生命的火焰,沒有它,一切變成黑夜。”是的,人類最不能缺少的便是愛。人若缺少了愛,就與動物沒有本質上的區別,一個沒有愛的靈魂無論怎樣頭腦發達,也隻能處處碰壁,走投無路。因為愛是聯結成功的橋梁,愛的最高境界應是世界上人與人最普遍、最高尚、最單純的人類之愛。
人性的弱點之一就是自私,但再自私的靈魂如果滿懷著愛心,那麼他的靈魂也會是偉大的。曾經有這樣一個真實的故事:
“泰坦尼克號”沉船前,水手們引導著婦女和兒童上救生艇,最後一隻救生艇坐滿時,一個女孩在艇上哇哇大哭,原來她的媽媽因為救生艇容不下了而沒能上來,留在了大船上。救生艇根本不能再容納任何一個人了。這時,一位女士站了起來對水手說:“讓我回到船上去換那位母親。”人們問她為什麼這樣做,她說:“我也是母親,我能體會作為母親離開孩子的心情。同時我也是女兒,我也知道女兒失去母親的痛苦感受。”說完她回到船上換了那位母親。後來這位不知名的女士也隨著“泰坦尼克號”沉入了冰冷的海底。她是勇敢的,也是偉大的。愛的力量使她沒有懼怕死神的威脅,毅然決然地把生的希望留給了別人,把死亡留給了自己。這就是愛,這就是人類最普通、最高尚、最單純的愛。
愛是一切生命的原動力,我們用愛來支撐起世界,用愛來引導人生。愛的含義是無窮無盡的,愛的主題是永恒的。因為愛,人才最偉大。
北大是最崇尚愛心教育的大學,博愛是北大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北大校園裏,有許多包含愛意的社團組織,北大誌願者服務隊常年活躍在北大校園內外,為需要幫助的人們提供著無私的援助。傳播愛心,施之於人是人類做得最美的一件事。
英國有一篇廣為流傳的小說:
在倫敦兒童醫院一間小小的病房裏,住著6名即將離開人世的白血病小病人,死神在一天天逼近他們的生命,他們活不了多久了。與他們相伴的還有一名叫伊麗莎白的10歲小姑娘,她非常熱愛音樂,熱愛歌唱,可惜因為耳朵患病,在耳朵後麵做了一次特別複雜的手術,再有1個月時間,聽力將完全消失,再也不會聽見任何聲音了。她最大的願望就是在11歲生日前能再聽一次美妙的音樂。6個患不治之症快要死去的孩子為了慶祝伊麗莎白11歲的生日,抱著同死神決鬥的信念,竟然在僅僅三周的時間裏,組成了一個優秀的合唱隊,終於在三周後伊麗莎白的11歲生日時,成功地舉行了一個最令人難忘、最值得紀念的音樂會。雖然伊麗莎白將於1個月後聽力永久喪失,但是在她記憶的耳朵裏,仍然能夠聽見那6個童稚的聲音,那是歡樂的聲音,生命的聲音,給予人愛心的聲音,它們是她曾經聽見的最後也是最美的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