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學習——博采知識的營養,打造競爭的資本(3)(2 / 3)

做深做透自己的興趣,是許多成功者獲得傑出成就的重要原因之一。他們都是在經曆了一次次的選擇後,找到了自己最有興趣的事業,進而不遺餘力、不計代價地拓展興趣所包含的廣闊天地,直到創造出令人羨慕的偉大成就。科學方法論大師貝弗裏奇說過:“成功的科學家往往是善於把興趣轉化為事業的能人。在這一轉化過程中,他們所經曆的往往是鳳凰涅磐的重生過程。”可見,做深做透自己的興趣,也不是輕而易舉的事情,也是要經曆艱苦的付出和汗水的浸泡,沒有這樣過程,任何的興趣也隻能停留於隻是興趣的階段,而不會成為步步引導深入,最終走向成功的航燈。

成功者有一個共同的特點,不論他們聰明才智高低與否,也不論從事哪一個行業、擔任著什麼樣的職務,他們都是在做自己最為擅長的事。許多事實一再證明,一個人的成功來自於他對自己最感興趣也最擅長的工作的專注和投入,無怨無悔地付出辛勞與代價,才能享受甘美的果實。

做精專業才能成就狀元之路

北大每年都吸納了全國各地一半以上的高考狀元,吸納了八成以上的優秀尖子生。這些來自全國四麵八方的學業尖子,無一不是對學業精益求精的高手。在全國數以百萬計的考生中,他們能夠脫穎而出,靠的絕不是超出常人的好運氣,而是紮紮實實的學科成績。每一個考進北大的學生,就算他不是以當地狀元的身份邁進北大校門的,他也一定曾經無數次奪得過狀元的桂冠。成功地邁進北大校門,就可以充分說明,做精自己的學業,才能夠成就狀元之路,否則,沒有精益求精的學科成績作為後盾,卻夢想成就北大之路,簡直就是白日做夢。

北大學者曾告訴學生,在北大校園裏,沒有一個學生是平庸之輩,每一個北大的學生都是學習上的佼佼者,更是擁有高智商的優秀人才。北大學生之所以能夠成為社會精英,就在於他們善於把自己的專業做精,做到比別人更高超的程度,技高一籌,就能夠處處領先於人。一個隻想靠應付差事混日子而不想處處爭一流,事事敢爭先的人,就不可能成為社會精英,更不可能成為北大中的一員。

被稱為激光照排之父的中國科學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的王選,於1958年在北京大學數學力學係計算數學專業畢業,後一直從事計算機領域的教學和研究工作。1992年至1994年先後任文字信息處理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電子出版新技術國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方正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以及中國科協副主席、九三學社中央副主席、全國人大常委、全國人大教科文衛委員會副主任等職務。

1937年王選生於上海,生長於書香門弟的他1953年考入北京大學數學力學係計算數學專業,1959年起任北大無線電係教師。一直身體虛弱的王選總是把做精做強自己的專業作為畢生的追求,在專業修為上可謂精益求精,雖曆盡艱難卻孜孜不倦,無怨無悔,因而才做出了不朽的人生業績。

王選一生中有3次狂熱的工作經曆。第一次是高中做社會工作,達到全身心投入、忘掉一切的地步。第二次是1959年至1961年研製“紅旗機”,他玩命到不顧身體的程度,經常連續工作一天一夜,最緊張的時候曾經40個小時不合眼。有時過了吃飯時間,和同事一起到飯館,點了菜還沒上來,他就已經趴在桌子上睡著了。有時熬完通宵回到宿舍,坐在床上還沒解開衣服,就坐著睡著了,等掉下口水來,醒了再脫衣服躺下。第三次是1976年至1993年研發出漢字激光排照技術,這一成果成就了他人生事業的最高峰。在王選和同事的共同努力下,中國報業和印刷出版業實現了“告別鉛與火,步入光與電”的曆史性跨越,實現了影響深遠的技術革命。直到如今,業內人士仍然感歎:中國的IT界,再沒有哪個人的成就能夠超越王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