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鳴對自主創業始終懷有濃厚的興趣和強烈的激情,從踏上工作開始,他就抱著自主創業這樣的興趣,積累了豐富的社會經驗和管理經驗,使自己的創業成為可能。一旦時機成熟,興趣轉化為事業就會水到渠成,成為自然而然的事。
曾任北京大學地質係教授的地質學家李四光曾說過:“興趣是鑽研一切知識的一個首要的步驟。”李四光在中學的時候,就表現出了與眾不同的聰明才智,但他那時並沒有對地質學產生濃厚的興趣。直到快中學畢業的時候,老師組織學生參觀了煉鋼廠,他發現鋼鐵對人類社會的作用太大了,就詢問老師鋼鐵是從哪裏來的。老師告訴他鋼鐵是從鐵礦石中提煉出來的。他又問老師,鐵礦石是從哪裏來的?老師又告訴他,鐵礦石是從礦山挖出來的,是很久很久以前因為火山噴發等原因形成的。李四光對老師的話有些似懂非懂,但卻對地質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以後無論讀大學還是留學英國,他都把鑽研地質學作為自己的專業,在自己最感興趣的領域裏進行探索和研究,在地質學上取得了許多重大的創造性發現。1921年,他在太行山東麓的沙源嶺調查地質時,發現在遠離大山的空曠地帶,有許多孤立的又特別巨大的石頭。對地質變化有著強烈興趣的李四光出於好奇心,想揭開這個迷。經過認真考察,他斷定這些巨大的石頭是被冰川裹挾而來的漂礫,因而首次在中國發現了第四紀冰川的痕跡。江西廬山以其平地崛起、山勢奇偉而成為我國名山之一。它終年雲繞霧繚,給人以神秘的感覺,因而成為許多神話傳說之源。晉代桓衝任江州(今江西九江)刺史時,曾派人去廬山探險。據說這位探險者在山頂發現了一個麵積達數百畝的湖泊。但其後的人數次探險廬山,卻沒有發現這個湖泊。李四光為了弄清廬山真麵目,查閱了大量曆史資料,數次不辭辛勞,踏遍廬山,仔細察看了所有山間盆地,發現隻有蘆林盆地的大小與晉代探險者所說的湖泊極為相似,最終揭開了廬山山頂湖泊的的神秘麵紗。原來史前第四紀冰川時,廬山被冰雪所覆蓋,位於山頂的蘆林盆地成為積雪屯冰的最大冰窖。後來,因為氣候變暖,冰雪消融,流水大量流入其中,形成了非常罕見的山巔湖泊,到晉代時還頗為壯觀。但後來發生了決口,湖泊因此而消失了。
李四光對地質學的濃厚興趣,促使他總是不辭勞苦地研究地質構造,不僅解開了許許多多的地理之迷,也為中國找到了第一個大油田,同時,他對地震這種地質災害也進行了深入研究,完成了中國地質構造帶的劃分,使中國地震研究跨入世界領先行列。
人的興趣可以是廣泛的,人的大腦可以容納下多種知識。但不論興趣怎樣廣泛,總會有一種東西讓人的興趣達到極致,讓人的大腦產生極強的興奮,並有不探求到底就心有不甘的欲望。在這種可能影響人生成敗的興趣中尋找突破口,才是最好的事業選擇。李四興對地質學的濃厚興趣是建立在強烈求知的基礎上,並使之一步步走向深入,而成為人生的全部追求。可見,在興趣中尋找突破口,不失為人生的正確選擇。
把自己的興趣做深做透
北大學生都是對學習有濃厚興趣的人,他們把對學習的追求當成了生命的全部,有許多學生在追求學業的成功中,都幾乎到了瘋狂的程度,他們忘記了勞累,忘記了交朋識友,忘記了尋找生活的樂趣,隻要有書可讀,有題可做,有知識可以思考,他們就找到了人生寄托。正是這種以學習為追求,以讀書為樂趣的精神,促使他們在學業上始終能夠遙遙領先,成為最優秀的學生。他們的經驗告訴我們,隻要把興趣做深做透,就能夠成為一個傑出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