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德報怨猶如一劑潤滑劑,可以消除人與人之間的隔閡;學會以德報怨、以愛報怨、以寬容報怨,可以化解恩怨情仇,可以使裂痕得到愈合,可以拉近彼此間的情感,可以讓對立雙方的誤解和猜疑得到徹底消融。這是寬容的最高境界,是最為寶貴的將心比心,以德報怨,付出的是大德,收回的也一定是大愛。理解別人就是理解自己,寬容別人可換來更大的寬容。以德報怨所換來的人生境界,必將閃耀出人性的光芒。
豁達大度品自高
在北大學者看來,豁達大度是人生必不可少的優良品性,因為在人生漫漫旅途中,不如意十之八九,就像春有風沙飛揚,夏有烈日當頭,秋有嚴霜蕭瑟,冬有寒風刺骨一樣,如果缺少了豁達大度的心胸,陷於各種各樣的氣惱中,比如,單位不漲工資,物價飛速上漲,購物排隊等候,付出沒有回報等等,就處處不會順心如意,時時讓人悶悶不樂。而如果抱著豁達大度的態度看待人生和生活,就會豁然開朗,不漲工資隻需節省開銷,物價上漲就少去超市,購物排隊就早去或晚去幾分鍾,付出沒有回報就當是做了貢獻。這樣一想,還會有什麼煩惱和不快呢?
北大學生常常受到培養豁達大度品性的教導。凡是北大學生,一般都會至少經曆兩次心理落差。第一次來自於考試。一般認為,北大的學生不會懼怕任何考試,因為他們都是在經曆了無數大大小小的考試之後脫穎而出的,他們幾乎都曾經是考試的佼佼者,都是班裏或學校裏的第一。但是,在北大的第一次考試中,他們無數次占據的第一的名次在不經意間離他們遠去。因為這裏的人都是曾經的第一名,大家都在爭這個第一,而第一隻有一個,其他與第一無緣的人就會產生不服輸的失落感。第二次心理落差來自於自身弱項。北大學生中有許多多才多藝、見多識廣的人,他們懂得社會百態、人情世故,顯得更加成熟和理智。北大教授告訴他們,豁達才是快樂之源,隻有豁達的快樂者,沒有豁達的煩躁人。
英國大哲學家羅素說:“青年時期也是豁達的成長期,應該利用這個時期養成自己豁達的性格。”度過兩次心理落差,北大的學生很快都會變得豁達大度起來,他們把追求學業和提升做人本領當做核心,豁達使各種有礙於學業的不健康心理漸行漸遠。他們成熟起來,他們理智起來,他們深沉起來,他們也更加地豁達大度起來,豁達大度使他們做人更加灑脫,生活更加愉悅,思想更加輕鬆。大凡胸懷大誌、目光高遠者,無不以豁達大度為懷,置區區眼前煩惱於不顧。相反,那些對隻言片語都耿耿於懷的人,沒有誰能成就大業。
美國奧爾德林豁達大度的故事就深深感染了北大的學生。
1969年7月16日,美國“阿波羅11號”飛船首次把人類送上月球。飛船上阿姆斯特朗、科林斯、奧爾德林3名航天員經過近76小時的漫長飛行,7月21日2時56分,阿姆斯特朗將左腳踩到了月球上,成為第一個踏上月球的地球人。19分鍾後,奧爾德林也跟著踏上了月球。而科林斯則駕駛著返回艙在環月軌道上等待返航。
阿姆斯特朗踏上月球時,因一句“我個人邁出了一小步,人類卻邁出了一大步”的精典之言而名聞天下,但一同登月的奧爾德林卻鮮有人知。
在登月成功的慶祝會上,有一個人對奧爾德林提出了一個讓人難以回答的問題:“你作為一同奔月的人,卻沒有像阿姆斯特朗那麼風光,你是不是感覺很遺憾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