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思考——激發思想的力量,掌握成功的鑰匙(4)(3 / 3)

所以,做什麼事情都必須專心思考,這是我們邁向成功的第一步。所謂“機會總是偏愛那些有頭腦的人”就是這個道理。你一定坐過公交車吧,如果沒座位而你的手一直抓著吊環不動持續半小時,你會發現自己的胳膊麻木而無法靈活地活動了。大腦和胳膊一樣,不用就會萎縮。

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特長。一個人做某些事會比做其他事做得更好。但許多人從未找到最適合自己的事情,其根本原因往往是他們沒有進行足夠的思考。如果你對一切都隨遇而安、得過且過或怨天尤人,那麼有一天你一定會後悔莫及的。

為什麼那麼多人一事無成?就是因為他們不懂得專心思考。事實上隻有不足1‰的人能認識到專心思考可以取得巨大的成就。

已是北大研究生的小楊曾參加過北大21天鍛煉思考訓練營,她從中受益頗豐。她這樣說:“懂得正確的思考或者拋開懶惰去思考其實是挺難的,如果不是我堅持參加了21天訓練營也許現在還在稀裏糊塗地過以前那樣的日子,在參加21天訓練營中,每天訓練營都會引導我去專心思考,並且強迫我必須專心思考,否則就不能進行接下來的訓練。我記得非常清楚,在我訓練到第17天時,突然一切都豁然開朗了,也許這就是量變到質變的過程吧。”

“頭腦不用也會生鏽,經常思考才會反應敏捷。”偉大的發明家愛迪生如是說,“如果專心思考能得到應有的重視,每個人該取得多少進步、多大成功啊!不能下決心培養自己專心思考習慣的人,失去的將是人生最大的樂趣。”

專心思考是一種深思熟慮的過程,也是一種主觀的選擇,更是一種積極進取的標誌。

百年北大有句大家熟悉的諺語:“一天的思考,勝過一周的蠻幹。”專心思考是一種思維模式,它使我們在麵臨弱勢的情形時仍能尋求最好的、最有利的結果。換句話說,在追求某種目標時,即使舉步維艱,仍有所指望。事實也證明,當你專心思考時,你便有可能獲得成大事的能力。

在人類曆史中,如果把思考者的事跡刪去,誰還願意去讀那些枯燥無味的曆史呢?思考者是人類的先鋒,是我們前進的引路人。他們畢生勞碌,不辭艱辛,弓著背,流著汗,替人類開辟出平坦的大道來。現在的一切,不過是過去各個時代想象的總和,不過是過去各個時代想象的現實化。

對世界最有貢獻、最有價值的人,就是那些目光遠大且有先見之明的專心思考者。有先見之明的專心思考者,還能把常人看來做不到的事情一一變為現實。藝術家、音樂家和詩人等凡是人生的成功者無不是專心思考的典範。

事實告訴我們:人類各個行業的領袖都做過專心的想象者。不論是工業界的巨頭,還是商業界的領袖,都是具有偉大的專心想象並持以堅定的信心、付出努力奮鬥的人。

有很多想改變自己弱勢的人,除了太多的唉聲歎氣以外,就沒有超人一等的專心思考力,不能為自己規劃一幅專心思考的圖畫,並在這幅圖中增添新的和過去完全不一樣的色彩,找到自己真正的成大事的力量,因而鬱鬱不得誌。

但是我們必須告訴那些試圖成大事的人:僅有思考還是不夠的,有了思考的同時還必須有實現思考的堅強毅力和決心。如果徒有思考,而不能拿出力量來實現願望,這也是不足取的。隻有那種實際的思考——思考的同時輔之以艱苦的勞作、不斷的努力,那思考才有巨大的價值。

北大教授說,一個人如果能靠積極的思考征服消極心態,對他的個人成長將是大有益處的。成大事者的人生哲學就在於:寧肯在專心思考上費盡力氣,也不能不加思考地去隨意行事。

人生充滿著壓力,但人生也本可以保持那份“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灑脫與超然,關鍵在於你擁有什麼樣的心態。平和做人是一首悠揚的歌,猶如“春有百花秋望月,夏有涼風冬聽雪,心中若無煩惱事,便是人生好時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