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學者曾給學生講過這樣一個故事:有一個民工在挖池塘時不小心放了一個響屁,他很不好意思,紅著臉請別人別在意。一個同伴開玩笑說:“你的這種響屁如果朝池塘底放它幾個,這些泥巴恐怕都會嚇跑了,就不用咱們費勁挖了。”而在一旁的一名工程師聽了此話,就想到:“如果能用導管把壓縮空氣輸送到池底再噴放出來,可能會使結實的泥巴鬆動起來吧?”於是,他帶領大家經過幾次試驗,終於成功了。
北大教授得出這樣的法則:“世界上最偉大的力士也不能輕易舉起千斤重物,而我們最平常的人僅用我們的思考力,卻可以將萬噸重物抬高百米千米。這就是思考產生的推動力。有了這種力量,我們就會無往而不勝。
拿破侖·希爾曾說:“思考能夠拯救一個人的命運”。任何一個成功者真正成就大事的力量絕不是力拔千斤的蠻力,而是藏在頭腦中我們看不見的神奇之力。正如北大教授們告訴學生們的那樣:人隻有具有了源源不斷的思考力,才可能激發成功的希望,激活生命的潛能,推動自身產生偉大的追求成功的行動力量,求得光明燦爛的前途。
挫敗者最缺乏的是專心思考
在北大的講台上,北大教授曾勉勵學生做事必須專心思考,就像坐在課堂裏學習文化知識一樣,如果不專心思考,就不能消化掌握課本知識,也就不能有好的學習效果。當然更難以養成良好的專心思考的做事習慣,將來到社會上就不會有大的作為。
為了具體說明專心思考的重要性,教授叫一名學生走上講台,雙手各持一支粉筆,讓他在黑板上同時用左手畫方,右手畫圓,結果學生畫得方不像方,圓不像圓。
教授說:“這兩種圖形畫得都不像樣,那是因為不能專心思考的結果。不能專心思考,就不能凝聚精神和意誌,就不能統一左右手的行動,結果就出現了左手在畫方時會受到右手畫圓的幹擾,右手畫圓的時候會受到左手畫方的幹擾,以至於什麼都做不成功。”
教授通過這個事例是要教導學生,要成功,就隻能圍繞一個目標進行專心思考,專心思考就能找到前進的突破口,就能發現做好事情的路徑。否則,做事不專心,必然是把大量寶貴的時間和精力都白白地浪費在了對於成功毫無意義的各種瑣事上,分散精力關注於根本不能給他們帶來任何成就感的事情,看上去他們也同樣在思考,同樣有行動,處處有活躍的身影,但卻從沒有專心致誌地思考一件事,做一件有頭有尾的漂亮事,這樣的思考當然不能促進他們成功了。
北大教授說:“大多數人心中都有一個美好的願望,而這個美好的願望不難達成的主因,是因為我們沒有專心思考實現這一願望的具體步驟,而把大多數時間都花在了次要的事情上了,我們整天忙碌中做的事情幾乎沒有一件是向著心中美好願望靠攏的,而思考的就會是一些無休止的‘怎樣與螞蟻賽跑’的問題,這樣就永遠也不能達成自己的夢想。”
北大教授給北大的山鷹登山隊講過這樣一個故事:一個美國大學生登山隊在登山時突遇暴風雨,山洪暴發,於是他們不加思考,更不用說專心思考了,轉身就往山下跑。而就在此時,滾滾而來的泥石流,瞬間就把他們的生命永遠埋葬在山岡上了。
麵對這突如其來的暴風雨,很多人不禁要問:“他們怎樣做才能保全性命呢?”
北大教授告訴他們,這個時候應該往山頂跑。因為往山頂跑,固然風雨可能更大,卻不足以威脅到生命。往山下跑,看來風雨小些,似乎比較安全,但可能遇到暴發的山洪而被活活淹死。
北大教授進一步說,在突然的災害麵前,我們最需要的是冷靜而專心的思考,冷靜而專心的思考可以使我們做出正確的決策,巧妙地擺脫困境。有時候,經過思考,我們看上去會很危險,但會化險為夷,有驚無險。而像那群美國大學生那樣,不冷靜不思考就采取往回跑的對策,實在是犯了做事的大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