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的學生們早就受到了來自講師關於理想與現實的教育。北大教授告訴他們:作為北大的學生,不能沒有偉大的理想,要有追求成功、追求事業的美好理想,但絕對不可以成為理想主義者,有理想和當理想主義者曆來就不是一回事。有理想是要把理想當作人生的奮鬥目標,並從腳下第一步開始,一步步向著目標邁進。而做理想主義者卻是把人生把生活全部理想化,當自己理想化的人生遲遲不能實現的時候,他們就會心生厭倦,甚至是怨恨,怨天尤人,抱怨生活不公,卻不知自己已經陷入了理想化的泥潭。須知,無論你有多大的誌向,無論你有多大的本事,這個世界總是存在讓你失望的地方。北大教授說,偉大的理想可以激發人的進取精神,催人奮進,但如果你隻是一個理想主義者,那麼你會把眼前的一切看得一無是處,你的理想主義充其量隻會成為妨礙你取得成功的怨氣,讓你的人生變得更加灰暗。
日本著名的管理學家士光敏說過,“一個富於創造人生的人,必定會有他的理想。就是這個理想向未來顯示出他存在於社會的意義。也正是從這裏,他才會感受到工作和生活的意義”。理想能夠激發幹事業的勇氣,它使一個人跳出庸俗的作為,產生創新的火花。其實,當一個人把一份追求變成人生中的遠大理想時,就必然會成為一個充滿實幹精神的人,使遠大的理想成為喚起人生成功的願望和動力。
認清現實才能取得成功
俗話說:“高處不勝寒”,大學生們處在象牙塔的頂端,習慣了人們羨慕的眼光,聽慣了讚美之詞,於是有些人就會覺得人生充滿了陽光,偉大的理想在四年之後就會變成光芒四射的現實。正是這樣夢幻般的思維世界誘導許多大學生不能正視自己所需麵對的種種挑戰,當童話一樣的夢幻世界被無情的現實擊得粉碎的時候,他們才開始抱怨自己白白付出的四年時光,好像在大學校園裏什麼也沒有學到,眼高手低的現狀讓他們黯然神傷。
北大作為中國頂尖的高等學府,除了傳授給學生最前沿的學科知識外,也讓學生們學會了麵對現實的人生哲學。北大教授告訴學生:人不可能脫離開現實社會而生存在真空裏,再高明的人也離不開現實生活問題,把人生目標定得現實些,而不是越高就越好。現實的就是可能實現的。如果脫離了現實,就難免成為空中樓閣,不切實際的人永遠也不會走向成功的人生。而那些取得成功的人除了擁有高超的本領外,他們都擁有麵對現實的勇氣,把大本領與眼前的現實結合得恰到好處,從而找到了實現自我、實現人生的最佳捷徑。
從來就沒有一名北大學生甘願平庸地度過一生,從邁進北大那一天起,北大人對自己的人生就有了一個宏大的設計,從此種意義上說,他們都像一個偉大的謀略家,但其中卻也有相當數量的人,並沒有將計劃投入實際行動中,因為他們難以放下身價做低微的工作,當低微的人。高等學府“大哥大”的光環使他們覺得做低微的工作很沒有麵子,似乎所有低微的工作都是最底層人應該做的。空有壯誌淩雲的夢想卻難以邁出很現實的一步,他們不得不成了空想家,幻想著天降好運讓他們一夜就功成名就。其實世上哪有這樣的美事?無數的北大學生的成功都是在離開北大以後5年、10年、20年,甚至更長的時間獲得的,他們把在北大學到的本領默默無聞地運用到了平平常常的現實中,在最現實的生活中找到了施展才華的舞台。
當北大才子陸步軒麵臨了生存危機時,並沒有苦撐著麵子,而是現實地看待自己,從解決最直接的生存問題入手,像小商小販一樣尋找到合適的位置,做起了賣肉的生意,而且不長時間,就把自己的眼鏡肉店開得紅紅火火。與其他人好高騖遠相比,陸步軒的現實精神不能不令人讚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