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自強——奠定人生的基石,擔當生命的責任(4)(1 / 3)

偉大的哲學家老子在《道德經》中反複指出:“聖人不自大,故能成其大”“貴以賤為本,高以下為基”“聖人自知不自見,自愛不自貴”“善用人者為下”“不敢為天下先”等。一個人隻有克服自戀,不淩駕於別人之上,而是把自身放在一個很低的位置上,才不會隻滿足於已經取得的成績,在已有的成就麵前沾沾自喜,自以為是;才會看到自己的不足和缺陷,因而產生奮鬥不息的自尊自強鬥誌,從而獲得更偉大的成功。

北大沒有認命的學生

聽任命運的安排,不作主觀努力是許多人不能取得人生成功與幸福的重要原因。北大學生從來就不是命運的奴隸,“我的命運我做主”是北大學生提出的響亮口號。這不僅僅是個口號,也是一個行動的綱領。有了這樣的行動綱領,無論麵對怎麼樣的急風暴雨,麵對怎麼樣的驚濤駭浪,北大人都能從容應對,依然如故地堅定於自己的腳步,堅定於自己的追求,直到達成自己心中的理想和目標。

北大沒有認命的學生。因為每個北大學生都是與命運抗爭而走進北大校門的天之驕子,他們都曾克服困難,克服自身弱點,克服各種不利因素,經過一次次考試證明自己的優秀與卓越,成就了不平坦的北大之路。這條通往北大的路是用汗水與心血鋪成的,是用無數的不眠之夜和無法形容的勞累鋪成的,成功包含了辛勞,辛勞孕育了成功。如果聽任了命運的安排,那麼北大學生就不配在北大的校園裏行走;如果聽任了命運的安排,北大學生也不可能神采飛揚地走在北大的校園裏。

與北大學生相比,許多人把人生的磨難歸咎於命運的安排,把人生的失敗和平庸歸結於命中注定,認為自己就是天生的窮命,不可能用自己的能力和行動擺脫掉自己的困境,甚至認為自己就是天生的“賤骨頭”,不可能像成功者那樣呼風喚雨地享受成功的喜悅,他們哪裏知道成功是需要奮鬥和抗爭的,奮鬥不息就能終有所成,抗爭不止就能改變命運。北大教授常常這樣教導學生:“世上少有天生的成功者,每一個成功者的背後都有與命運抗爭的動人故事,都是一首不屈不撓的奮鬥之歌。”

有一次,北大政治係采用發問卷的方式搞了一次隨機調查,調查的問題是“你最崇拜的偉人是誰?你最崇拜他的原因是什麼?”調查結果顯示,除了少數學生崇拜智慧高超,一帆風順地走上人生巔峰的成功者外,有超過80%的學生崇拜那些不屈從於命運安排,通過不屈不撓的奮鬥,克服各種困難,一步步取得成功的偉人,如華盛頓、林肯、諾貝爾、孫中山、毛澤東、沈從文等等,這些人無一不是依靠自己的奮鬥不息改變了命運,成就了偉大而不平凡的人生。北大學生們說,隻有依靠自己的努力而改變了命運,獲得了人生的成功,達成了自己的理想,才會真正體現人生的價值,這樣的人生才是更有意義的人生。否則,沒有經曆風雨的考驗,靠偶然的機遇即使暫時獲得了成功,總會讓人生覺得有所缺憾。

不認命、不屈從已然成了北大人的優良傳統。北大的曆史就是一部依靠自己的努力而不斷進步、不斷從成功走向成功的曆史。這樣的曆史也造就了北大學生的抗爭精神。與自己的命運決戰並不需要特殊的條件,也沒有奇妙無比的規則,更不需要時間、地點和境況的配合,困難和挫折不過是對人生進行的特殊考驗而已。不管在人生的什麼場合下遭遇挫折和困難,每個人都必須擁有不認命、不屈從的勇氣,這樣,人生的命運才會被改寫,好運才會由此而生。走進北大是抗爭命運的結果,同樣,走出北大創造更加美妙的人生也是抗爭的結果。而聽任上天的安排,夢想天上掉下個餡餅來,最後隻能一事無成。

有個叫李岩的北大學生,畢業後去了美國,依靠自己的努力過上了舒適的中產生活。10多年後,李岩養育了一對非常可愛的雙胞胎兄弟,他幸福得簡直像在天天吃蜂蜜一樣,對人生充滿了希望與夢想。可是3年後,兩個孩子還不會說一句話,就連最簡單的爸爸媽媽都不叫,也不會與人交往。去醫院診斷,說是先天性孤獨症。聽說大科學家愛因斯坦得過抑鬱症,卻很少聽說還有先天性孤獨症的。李岩也不相信,以為是美國的語言環境讓孩子不適應,就辭去了工作回到了北京。但他想象的奇跡並沒有出現,在北京生活了半年後兩個天真可愛的孩子依然不會說一句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