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留在這階段並不算壞,不過,你現在也許會發覺,愈來愈需要、愈來愈希望運用這些技巧,以及這種能力來管理自己,並且是為了明確的目的,你自己覺得這目的很重要。但是,也有誤用能力、誤用這種高度知性的危險,變成了要達到個人野心,操縱別人,對別人相當專製,或者是要達到其它壞的、邪惡的目的。
下一個步驟
為了要往前邁進,你必須開始質疑,修正偏離標準的程序,除了指示以外,還要尋求解釋和理由。
你必須開始質疑,並且向既定的,大家都接受的方式挑戰,做事並不一定要照那樣的方式去做。開始替你自己想想看,你真的認為,這是做某件事的最好方法嗎?你怎樣找出自己的答案,怎樣自己得到結論或下決定?
所以,你必須開始以謙虛的胸懷來調合自大的心理,把自我管理和管理他人,以及他人的管理綜合起來;尤其要知道其它人的觀點,清楚你的舉措對其它人有什麼影響,然後才下最後的決定。能對其它人的發展貢獻些什麼,這樣對自己也是有助益的。
要開始尋求特別的目的,要這樣問自己:“為什麼我會活在這兒?我在人生中該作些什麼?”
現在,你在自我管理的時候,相當了解自己人生中的目的,也知道自己想要完成的任務是什麼。希望這個任務,不隻是為了你自己而已;不論你選擇的,願意為之獻身的任務是什麼,最好是對他人有所貢獻,要對你的組織、 你的職業、你的專長、你的社區、你的社交團體,你的家庭,有明確的貢獻。
不過,這也可能造成相當大的危險,如果是投入於壞的、邪惡的目標,那就會成為狂人或專製暴君。(有的時候很明顯,有的時候卻偽裝成偉大的救世主。)
不過,你現在可能已經很清楚,本節的目的,是要使你增加知性能力,邁向階段/作風四或階段/作風五。其實,這也並不是說,階段/作風四的舉措,就一定比階段/作風一或二好,重點是在於,為了要充分管理自己,就必須能在任何時候,有意識地選擇並應用最適當的作風。若想把自己管理好,就得能衡量狀況,決定采取哪一種作風,並且將它付諸行動。
知道關於你自己的一切
下一節中,我們要你評估自己,並且做你自己。我們對於自我的感覺,可以分成三方麵來說;現在我們要把重點放在第一個方麵,那就是知道你自己。
這個主題包括的範圍太廣了!也許,想要知道關於你自己的一切事情,未免野心太大了,說實在的,要花一輩子功夫,才能知道自己。所以,我們在這裏要敘述一些方法,運用這些方法,你就能大量增加對自己的了解,不論是現在的自己,或是將來打算進行新計劃時的自己,都有同樣效果。我們有個行話,叫做“獲得回饋”。以富有建設性的方法獲得回饋。先做個小小的測驗,然後我們再來討論這個問題。
思考一下,前三、四次你有機會了解自己時的情形,你做了些什麼?你有沒有躲開那些情況?如果躲開的話,是怎樣躲開的?為什麼要躲開?
或者,你有沒有趁機了解自己,如果有的話,你是怎樣反應的?
建設性的或者是破壞性的回應?就每一次機會來說,結果怎樣?對於你、你的發展、和自我管理有什麼樣的影響?對於其它有關的人又有怎樣的影響?你對於回饋有怎樣的反應,有多大的影響。有什麼異同?當然,關於回饋這方麵有幾個問題,其中之一就是,你也許會不喜歡那回饋;接受對於自己不好的評價,總是不愉快的,就是因為這個緣故,我們許多人都想避免獲得回饋的機會。同樣地,我們得到有關於自己的信息時,如果覺得不滿意,總有許多不接受的方法。這些方法包括了否決(那不是真的);逃避(我必須到什麼地方去);找個理由來搪塞(沒關係,因為……);攻擊信息的來源(反正那個家夥是個白癡);以及混合這些和其它方法,來逃避問題。你最喜歡采用的,是哪些方法?
如果你覺得那批評是正當的,或可能是正當的,就要聽一聽別人的批評,不要否認、攻擊別人,或是逃避;寧可冒險和批評的人溝通,要求對方說出更多想法,並加以澄清。“除了這次之外,其它時候,你有沒有覺得我侮辱了你?”“你能不能多告訴我一點,我做了什麼你覺得不能接受的事?”“關於你說的那種行為,能不能舉出比較實際的例子來?”“我說了什麼使你覺得不舒服的話?”
當然,有時候某些批評的確是沒有道理的,不過無論如何,批評你的人一定有某些理由。如果你希望和那個批評你的人保持有利的關係,你就會發現,從長遠眼光來看,澄清沒有道理的批評,並加以運用;而不隻是忽略或不管,才會讓你得到好處。
首先要了解,否認別人的批評、保護自己、反唇相譏,都沒有什麼好處。我們要仔細聽別人的批評,並且想辦法找出批評是從哪兒來的。是不是以前你做的某一件事情,現在才顯示出最後的結果來?(從某方麵說來,發生這種情形是有道理的,但是,你一定要弄清楚真正的原因,然後研究出個道理來。)或者,是因為那天碰到了許多挫折、焦慮、充滿了受到威脅的感覺,或者是還有其它不如意的原因?如果是這樣的話,你必須決定,是這樣讓事情過去就算了呢?還是要麵對事實呢?“聽我說,我覺得你很擔心明天的會議,你的情緒也影響到我,我們可不可以暫時把這件事情擱到一邊去;現在,我們能不能一同想出辦法來,好讓你對明天的會議比較有信心?”
即使你不同意別人的解釋或批評,你也許仍然能看得出來,為什麼那些人會覺得你、或你做的事情不好。碰到這樣的情形,你最好表示了解對方的想法,就算是隻做到不覺得不舒服的地步也是好的。“也許我該早一點讓你知道。”或者,“也許當時我太過於熱心,進行得太快,忘了請教你的意見。”
常常發生的情形是,以非建設性的態度接受正麵的回饋。許多人都不願意聽別人對他們說的好話,否認別人說的好話,或者認為那算不了什麼,或者並不怎麼相信那些話(你那樣說,隻是為了表示很友善)。所以,要學著以高雅的態度來聽別人的稱讚。不但要聽,還要聽得出來:
“是啊!我能夠那樣做,覺得很高興。”“謝謝你,我覺得那天的確做得不錯。”
另一方麵,你也可能會被好消息衝昏了頭,結果變得自大,一心隻想到你自己了不起,而忘了自己的其它方麵,而盡量避免建設性的批評。另外一種類似的情況,則是老板或領導人的四周充滿唯唯諾諾的人,近年來,我們常常看到這種情況。
打個比喻來說,日常生活裏,你想要知道頭發看起來怎樣,你會照鏡子,或問一問別人。
這就是探究自己的基本方法,要以別人,或者是什麼東西做為鏡子。現在,我們就把重點放在人以外的鏡子上。
這並不是說,我們要建議你一下子就做這許多事情,要是這樣做的話,你可會累死了!請你記住,我們想要提供的,是各式各樣的方法,這樣一來,碰到了某種場合,你就能選擇自己覺得最適當的方法來運用。
攬鏡自照
說實在的,想要開始對自己多了解一點,有個好方法,那就是自己對著鏡子照一照。坐在鏡子前麵,或站在鏡子前麵,愈久愈好,穿著衣服或沒有穿衣服都可以。你仔細看一看自己,平常我們幾乎都沒有真正仔細地看一看自己。
首先,你看看生理方麵的自己,你的身體看起來怎樣?你對自己的身體覺得怎樣?現在的情況怎樣?你希望從中得到些什麼?希望受到怎樣的待遇?也許這聽起來有點怪怪的,不過你必須試試看,同時要挪出時間來,聽聽看你身體各部分說些什麼。(這並不是說,我們在暗示,你身體的各個部分,真的會對你說話,我們想要告訴你的重點是,你潛意識中幾乎可以確定,你身體的各個部分,需要的是什麼?但是在平常的日子裏,許多噪音和行動把我們弄得很忙亂,所以我們從來沒有聽聽看,潛意識裏想要說些什麼?) 最好先摘要記下你的反應,然後再繼續進行下去。接下來,就要想一想你的技能。同樣地,先看一看自己在鏡子的影像,然後說道:“這個人擅長於……另外,如果能增進……方麵的技能,那就更有用了。”跟剛才一樣,摘要記下答案。然後,仍然繼續注視著你在鏡子中的影像,思考一下,你在這世界上要做些什麼?“這個人完成了……現在正在做,或是打算要做……不過,如果能往外發展,繼續……那就比較有助益了。”
最後,“這個人有什麼與眾不同的地方……因此,對於自己的感受是……”
顯然,你可能希望,在虛線中填入許多。這個照鏡子的練習方式,有個主要的目的,那就是對你自己會了解得比較清楚。當然,同時你也可能會觸發了對於自己的感覺(可能是正麵的,也可能是反麵的);倘若你想進一步探究這種感覺,並且獲得一些處理感覺的主意,可以在以後章節中找到不少主意。同時,也別忘了前麵所談到的計劃和實行方法。
倒轉回顧練習法
這是個非常基本的練習,能幫你了解自己。你可以在任何時間中做這個練習,不過,在一天快結束的時候,是最合適的時候。
找個安靜的地方坐下來(你也可以躺著做這個練習,不過這樣一來,你很可能會不知不覺地睡著;如果你有失眠的毛病,這倒是個很有效的治療方法,但是,這並不是練習的真正目的!),然後開始回憶當天發生的事情,從最近的時間開始,往回複習。回憶你做的事情,愈具體愈好,把發生的事描繪出來。那個時候,你在想些什麼?你感覺怎樣?你想做些什麼?你事實上做了什麼?還有其它有關的人呢?那些人想些什麼?感覺是怎樣?有什麼意願?想做什麼?
剛開始的時候,你會覺得,這是個很困難的練習。倘若是這樣的話,剛開始時,隻回顧過去的兩、三個小時就可以了,然後再逐漸擴大,包括一整天在內。逐漸地,你會愈來愈了解自己,了解你的行為,為什麼有這樣的行為?你對其他人有什麼影響?其它人對你又有什麼影響?
倒轉回顧練習法,跟前麵所敘述的其它活動和練習一樣,若要產生適當的功用,必須持之以恒地實行,每天不斷練習,持續很長一段時間(可以說是一輩子的事)。另外一種方法,是分析重要事件,這就不必那樣持續地、 經常地實行。所謂重要事件,就是對你相當重要的事情。可能是你覺得處理得特別好的事,或者是處理得特別糟的事,或者是你覺得受到傷害的時候,或者是覺得生氣的時候。顯然,這是必須由你自己來決定的。
分析這樣的事件,有各式各樣的方法,在這裏我們所建議的方法,就是寫日記。
自己的日記
拿出一本筆記簿來,在簿子上劃一條線,分成兩部分。其中一邊寫的是發生的事情:除了你自己以外,還有哪些人牽涉在內?
那些人做了什麼?你覺得那些人感覺怎樣?想的又是什麼?另外一邊寫的是你的行為:你對於這個事件的想法和感受。你想說些什麼?做些什麼?實際上,你說了什麼?做了什麼?過了一段時間以後(至少要過了一天後),再讀一遍發生過的事情。你看一看發生了什麼事?現在覺得怎樣?認為那件事情怎樣?那件事情使得你想做什麼?有沒有尚未完成的事情?你打算要做什麼?你從這一切學到了什麼?
經過一段時間,記下來的事情就愈來愈多,這時候,你就可以更進一步地運用一種技巧,來加以解釋,這個技巧叫做貯藏格,也可以稱之為分析鏡,這是個探索你自己的好方法。
經過一段時間以後,假如你已經記錄下來不少重要事件,就會發覺情況愈來愈清楚,有的時候,你對自己能管理得很好;有的時候,卻沒能管理得那麼好。現在,你想要更進一步探索,看看你是不是能發掘得更多一點。
第一步就是選出大約十件事情來分析,其中有一半是成功的例子,另一半是失敗的例子。然後,以一個字或很短的語句,來分辨或注記各個事件。
這樣一來,以後提起這些事件時,就比較快、比較方便。
為了要說明得詳細一點,我們從湯姆的日記中,選出六個事件來。我們把事件簡化,這樣比較好解釋。但是,基本上這些都是真實的事件。
簡要標示
商店中大排長龍,原來那家商店要清出一種存貨,於是大做特價品的廣告。(商店)
向一群經理發表演講,介紹加入自我發展團體的觀念。(演講) 與讚助團體開會,以便取得一項計劃的資金。(讚助人)
在火車上和管理員發生爭執,起因是時刻表上列明了有餐車,其實卻沒有,管理員說是由於“營運原因”才會這樣。(火車) 給一群接受管理訓練的人上了一堂課。(上課)
和餐廳的女侍發生爭執,因為那家餐廳所謂的《新鮮水果沙拉》其實是罐頭食品。(餐廳) 你選擇好,並且標示好事件以後,然後把各個事件的名稱,填寫在第一行中,次序並不怎麼重要。另外,再把各個事件的名稱,分別寫在小紙片上。所以,就拿湯姆的那六個事件來說,就要用六張小紙片。像洗撲克牌一樣,把這些紙片混合起來,然後隨便抽三張出來。
思考一下,這三個事件之間的相互關係。舉例來說,我們找出的三個例子中,火車跟其它兩個都不一樣。什麼地方不一樣呢?首先,這個事件處理得不太好,另外兩個事件則處理得比較好。
我們就把這種對比,在“特征”欄內登記下來,以技術名稱來說的話,就是結構。下麵是實際的例子:
右 處理得不好 左 處理得好繼續考慮這三個例子,會發現其中兩個和工作有關,其中一個則否,所以,下一個結構是這樣子的:
右 和工作無關 左 和工作有關你繼續進行這樣的過程,直到再也找不到這樣異同的對比為止。當然,這些對比未必都是一樣的。舉例子來說,我注意到,其它牽連在讚助人這個事件中的人,年齡都比我大,至於牽連在其它的兩個事件的人,不是年齡比我輕,就是與我同齡。於是,又形成了一個對比結構:
右 其它人大部分年齡較輕,或年齡一樣大。左其它人大部分年齡較大。繼續在這三個事件上下功夫,進行各式各樣二比一的組合,直到你認為已經想盡了所有的對比結構,然後再把那三張紙片放回到紙片堆裏,混在一起,然後再找出三張紙片來。
假定這一次,你取出來的三張紙片,分別是餐廳、演講、讚助人。(這三個事件中,其中有一個已經討論了,不過沒有關係,隻要不是三個事件和上次完全一樣就可以了。)我們可以立刻發現到,在處理得好和處理得不好這個項目中,演講和讚助人這兩個事件可以放在一起。另外,你還發現了一個新的項目,那就是在餐廳和演講這兩個事件發生時,你患了重感冒,覺得很不舒服。而在讚助人那個事件發生時,你覺得精神好得很,所以,我們又可以加上一個新的範疇。
應用問卷調查,獲得有關信息
獲得和人有關的信息,有個最常見的方法,那就是應用問卷調查。大部分設計問卷調查的人,都是想獲取有關其它人的信息,這些信息是要經由專家來判定的(例如,選擇的過程)。不過,給自己的問卷調查,可以增加對自己的了解,這是毫無疑問的。
問卷調查可以分為兩種——自由問答式的,和非自由問答式的。前者的問題,是要你以自己的文字寫下答案來,後者的作答方式,則包括了在格子中做記號,選擇適當的答案,按照喜好程度加以排列等等,結果得到的,是以數字來計算的分數,剛才這節裏做的練習,就是屬於這種形式的。
自由問答式問卷調查的答案,有一個問題,那就是需要加以解釋,一般都認為,那得由專家來解釋。但是,為了配合自我管理的哲學,經理應該想出自己的答案來,並且自己加以解釋,我們相信這是可能的,而且也是我們希望的。當然,若是能和朋友或同事討論的話,也是很好的。其實,你可以直接用自由回答式的問卷調查,來和其它人溝通,把問卷調查當成談話或討論的大綱,互相問問題,並加以討論。本節中有不少這樣的項目,我們這裏就有個和本節主旨有關的,了解你自己,你也可以看得出來,這些問題中,有不少都是相當複雜的,得花不少時間來研究。我們已經提到過,碰到這樣的問題,最好是先沉思一、兩天,然後再想出正式的回答來。當然,你也許會希望先集中全力於其中一、兩個問題,可以自己和自己討論,也可以和夥伴討論,其它的問題,可以留待以後再討論。以最適合你的方式,來加以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