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一、為人處世的秘訣(3 / 3)

我租了一家飯店的大廳,每一季要用20個晚上來舉行一些演講研究會。有一季在開始的時候,我突然接到那家飯店的通函,告訴我得多付三倍於以往的租金。可是,在此之前,我早已公布通告,入場券也都印發好了。自然我是不願意付出增加的租金,但是,和飯店談到我的立場又有什麼用呢?他們所注意的,不過是他們的需要,於是兩天後,我去見那家大飯店的經理。我向他表示說,“我接到你的信後,很覺得有些意外……當然我是不會怪你,如果以我處於你的地位,也會寫出類似這樣的信。以你做經理的職責就在於怎樣使飯店盈餘,要是你不如此做的話,你可能得離開這個職位,同時也應該辭職的。現在我們拿一張白紙來,寫上所有有關你的利害得失……如果你依然堅持要加租的話。”我拿了一張紙,劃出一條線,經過紙上的中心點,上端是利,另一邊是害。在利的那行我寫上了“大廳閑著”,再接著對他說:“你可以自由的出租大廳,為跳舞之類的聚會之用,即是一筆很不錯的收入。像那樣的話,你可能會比租給一個以演講集會所獲利更多。而我在這一季中,占用了大廳20個晚上,你一定會失去那些有更多盈餘的收入。”我又再說:“現在我們再來談談另一方麵……因為我無法接受你的要求,可能要減少你的收益。而對我而言,因為我不能如數付給你所要求的租金,隻得在別處舉行演講。可是,你也該明白另一項事實,我相信你該想像得到。我們的演講研討會,會使上層社會的知識分子都群集到你的飯店來。這在你來說,無異做了一次極為成功的廣告?!事實上,就算你付出5000元的廣告費,也招徠不了像我們研討班裏的那麼多人。這對你們而言,不也是很有價值嗎?——你以為呢?”我說這話時,把這兩種情況都明白的寫在紙上,然後交給那位經理,對他說道:“關於這兩種情況,希望你能仔細的考慮考慮,等你作了最後的決定後,再給我一個通知。”第二天我接到那家飯店的信,他們告訴我租金是加50%,而不是300%。上麵我所敘述的,有些值得你注意的地方——我沒有說出一點有關我要少付租金的事……我不過告訴對方,該如何得到他們所需要的。照普通一般人的做法,可能要闖進那位飯店的經理室,跟他們據理以爭。大聲地說:“我入場券已經印好,通知也已公布了,你們突然增加租金三倍,到底是什麼意思?300%,天,太可笑了……簡直不近情理,我不付!”在這種情況下,又能如何呢?——爭吵和辯論就這麼開始了。結果會如何?即使如我所說的,飯店經理可能知道他自己是錯誤的,然而,由於他的自尊讓他覺得,承認自己不對是個很大的困難。人與人之間建立良好關係的藝術,這裏告訴你一個不壞的主意。

亨利·福特曾這麼說過:“假如說有個成功秘訣的話,那就是如何去想辦法,站在對方的立場,從他的觀點著手,就如同是你的想法一般。”不錯,我把福特的話再說一遍:“如果說有個成功秘訣的話,那就是在得到對方“立場”的能力,就如同是你自己的觀點一般。”那是如此簡單又如此明顯,任何人都能夠找得出其中的原理來。可是,有90%的人,卻會演變到把這件事情給疏忽了。我舉一個例子——明天早晨你會看到這樣的一封信,你就可以看出,的確有很多人違反了這種常識的規律。就拿這封信來說,那是一家在全國各地都設有分公司,極具規模的廣告公司裏無線電部的一位主任,寫給各無線電台負責人的信。(像這樣的括弧,是注明對每一節文句的見解和反應。)“親愛的白萊克先生:本公司希望在無線電界,能保有廣告業務領袖的地位。”(誰關心你公司的希望,我正為著自己所遭遇的多種困難煩惱呢!——銀行要取消或房產的贖取權……害蟲正啃害我的花草……昨天交易市場混亂不堪……早上我誤了8點15分的火車……昨晚強斯家的舞會沒有邀請我參加……醫生說我有高血壓和神經炎的毛病……)“本公司全國廣告的帳戶,是初步營業的保障,這以後我們所要的電台時間,已保持我們每年都在各家公司之上。”(你倒頗自大,還炫耀有錢,一切都自有道理,對不對?你究竟想怎麼樣?就算你像全國汽車公司、全國電氣公司、美國陸軍總部都合起來那麼大,我也不去理會。要是你隻是一知半解,那你就該知道,我覺得自己是多麼“大”,而不是你如何“大”。)“我們希望以無線電台近來播送的訊息,來服務我們的客戶。”(“你”希望!“你”希望!你這笨驢。我並不注意你所希望的,還是墨索裏尼所希望的,或者平克勞斯貝所希望的,我不如這樣告訴你,我注意“我”所希望的……在你這不近情理的信裏,就不知道該提到這樣的字。)“所以你且得將本公司列入優先名單……每周供給電台消息,凡對於廣告公司,消息登記時所有有用的每一項節目。”(“優先名單”,你盡快替你的公司自吹自擂,我就那麼渺小?……你要我將你列入優先名單,像這樣的時候,竟連“請”字也不說一句。)“速予函複,以提供我們關於你們最近的活動,當有利彼此。”(你這呆瓜,你寄了一封普通的複印信件給我,這種分發各地的通知函,就像秋天裏的落葉一樣多……你要我正處於房地產抵押,血壓太高的情況下,還要坐著給你寫親筆信,以回答你那封油印函,同時還得速予函複。“速予”是什麼意思?——難道你不知道我也和你一樣忙,我倒要問問你,是誰交給你這樣一個權力來吩咐我的?你說“彼此有益”,最末你才知道要提到我的立場,而又如何對我有益,你卻交代不清,不多加說明。)“再啟者,隨信附上白萊克維爾報的複印本,提供給你參考,當可選在電台廣播用。”(在這一則附啟上,提到了可以幫助我的事情,為什麼不以這些做為你這封信的開端?!可是,那又有些什麼效果呢?——你們所有的廣告公司,都犯了你寄來的這封蠢信中的呆毛病,我想你的腦神經必定不正常。)要是有個一生致力於廣告事業者,自以為有影響別人的力量,但是卻寫出那樣的一封信來,叫人如何能給他更高的估價呢?

在這裏有另外一封信,那是一位極具規模的貨運站總監,寫給我研討班裏一個叫夫姆雷的學員的。這封信對一個收到信的人來說,會有什麼影響呢?先看看這封信,我們再談!

執事先生:敝處的外運收貨工作,因為大部分交運的客戶都在傍晚時分把貨送來,讓敝處很覺困擾。由於這樣的情形,會引起貨運停滯,而使得我們的員工延遲工作時間,將影響卡車的運送速度,終至形成交貨緩慢的結果。11月10日,我們收到貴公司交運的510件貨物,時間是在下午4點以後才送到。為了減少貨物遲交所導致的不良影響,我們希望能得到貴公司的充分合作。以後如有大批貨物交運時,是否能請盡量提早時間交貨給敝處,將部分貨物在上午以前送達,可否!這項措施,當有益貴公司的業務,使你們的載貨車得以迅速往返;同時,敝處絕對保證,收到你們的貨物後,立即發運。

總監強·皮謹啟

首雷格公司的推銷主任夫姆雷看完信後,注上了他的感想,交給了我。他這樣寫著:“這封信所獲得的效果,正和對方的原意相反。起頭他們說出自己站務的困難,一般來說,這是不需要提醒我們的。接著他們要求我的合作,可是他們卻一點都沒考慮到,是否會對我們有所不便?信上末尾一節說到,如果我們跟站方合作,駛出的卡車可以快速來回,且保證收到貨物後,立刻交發。換句話說,我們所最注意的重點,在最後才提到,使得整個效果起了相反的作用,不再理會他們所說的合作精神。”

我們現在來看看,這封信是不是可以重新改寫,我們不必浪費時間提到自己的問題,就像亨利·福特說過的……讓我們“得到對方的立場,由對方的觀點來看事物,就如同我們自己的觀點一般。”這裏有一個修改的方法,也許不是最好的,能不能將情況改善過來呢?

夫姆雷先生,首雷格公司轉,前街28號,白洛克林,紐約。

親愛的夫姆雷先生:

貴公司是我們所歡迎的主顧,往來密切已有14年了。當然,我們對於您的照顧,一向十分感激,並且很樂意將貴公司應得的,迅速有效的回報給您。然而,我們非常抱歉須得跟您談一件事,即是當貴公司的卡車,如果像11月10日那天的情形,在傍晚時才運到大批貨物,將會帶來一些不便!

原因何在呢?由於有很多其他客戶,也都在傍晚時交貨,像這種情形,就容易使貨運停滯。至於貴公司載貨的卡車,就難免會在碼頭受阻,而耽擱了運貨。這種不好的情形,又當如何避免呢?

那就是說,如果可能的話,麻煩貴公司能在上午以前,把貨物交送到碼頭。這辦法可以使貴公司的貨運卡車能夠迅速的繼續流動,您所交運的貨物,我們就能立即處理,而敝處的工作人員也都可以早些回家,溫馨的品嚐貴公司出口的鮮美麵食。希望您看了信後不要介意,並非敝處要建議貴公司改善業務方針;不過請求您,讓敝處對貴公司作更有效的服務。無論貴公司的貨物何時到達,我們都願意盡快的為您服務。您事務繁忙,請不必多作答複!強·皮謹啟今早的推銷員,一個個疲倦,沮喪,入不敷出,徘徊道上,究竟為何?所有的一切,都起因於他們永遠隻知道替自己打算,隻為自己著想,而沒有注意到他們推銷的東西是不是人們所需要的東西。人們要的東西,會自己出去購買,原因是人們所注意的,無非是如何解決自己的問題。假如有這麼樣的一個推銷員,他的服務和貨物,能幫助人們解決所需,那他根本無須多費唇舌,人們自然會主動的買他的東西。人們往往有這樣的習性——喜歡自己主動去購買,而不願意由推銷而買。還有一些人,付出一生的光陰在銷售工作上,卻不知道要站在買主的立場來論斷事情。現在就有這樣的例子——我住在紐約市中心,有林木小山的住宅區。有一天,當我正走向車站的方向,碰巧遇到一位房地產代理商,他在長室一帶作房地產生意已有很多年了。他對我住的那個住宅區很熟悉,於是,我就請教他,我住的那種房子是以什麼材料建造的。他告訴我說不知道,卻說了些我早已清楚的……他說我問的事情,可以去問我那住宅區的詢問機構。

第二天一早,我接到他的一封信……他是要把我問的事情告訴我嗎?——那倒不必寫信,花60秒鍾,撥個電話給我不就得了。他倒並非要回答我的問題,隻叫我去找住宅區的詢問機構,最終目的卻是要我讓他辦理我的保險業務。——他不知道如何幫助我,而隻想要達到他自己的目的。我實在該給他兩本“梵許·楊”名著的小冊子,那是《去賜予》和《幸運的分享》。他如果看了書能履行其中的哲學,相信他的獲益必千倍於為我辦理保險的利益收入才是。

那些專業的人們,也常犯有同樣的錯誤……那是數年前,我去費城,在一位著名的喉鼻醫師的診療室。這位醫師還沒有診看我的扁桃腺前,先問我的職業。他不去關心我扁桃腺有沒有異狀,卻注意到我的錢袋大小。他所關心的,不是如何幫助我解除病痛,而是他最有關的——從我的小錢袋中,可以得到多少錢。結果,他什麼也沒有從我身上得到。我輕視他人格的缺陷,放棄了請他診治的念頭,不回頭的走出他的診療所。

世上就是充滿了這些人,他們擄取,自私。然而那些難得不自私,肯服務他人的,卻相反的得到很大的利益。歐文曾經說過:“一個能站在別人立場,了解他人意念所在的人,他不必考慮將來,前途必然是可觀的。”如果你讀完這本書,你隻能得到一個啟示——你將永遠站在別人的立場,去打算,設想,由對方的觀點中,去尋得事物的趨向。如果你真能獲得這本書上所強調的那件事,很可能將是你一生中重要的轉捩點。

許多受過大學教育的人,苦心鑽研深奧的學理,可是,他們卻從未發現,自己的內心是如何的在起作用的?!有一次,我替一個大學畢業、在一家冷氣裝置公司工作的年輕職員,舉行一種“有效力的演講術”的課程,我找出一些資料,作了個比喻:有個人要別人和他打球,他就這麼說:“我要你們去打籃球,我喜歡籃球。不過前幾次在體育館,因為人數不足,無法分隊對壘,我們就二三個人作擲球遊戲……一不小心,我的眼睛就被打紫了,所以我希望你們明晚能來,我想打籃球。”他曾說一句,你需要什麼?你不去那誰也不要去體育館了,是不是?你不關心他要什麼……別再把眼睛打紫了。他有告訴你,去體育館你能得到你要的什麼東西?是的,激發精神,加強食欲,讓頭腦清晰,那是有趣的遊戲……籃球。歐佛料托教授有這樣明確的見解:“先激起對方的某種迫切的需要,如果能夠做到這一點,那麼整個世界就屬於他的,而不再碰釘子和窮困潦倒了。”

在研討班中有一位學員,很是憂慮他的孩子;原因是他的孩子太過瘦弱,又不肯聽話進食,於是這對父母就總是這樣責罵孩子:母親要他吃這個,吃那個,父親希望他快快長大成人。而這孩子聽得進那些嗎?——他才不管什麼,就像你不會去注意那些與你無關的盛宴一樣。一個沒有什麼常識的父親,常常會希望一個3歲的孩子,會對他30歲的父親的見解有所反應。可是,那父親終究要知道,那是完全不合情理。所以他就問自己,“那孩子需要的是什麼?——如果能將我所想的,和他所需要的連貫起來,那該多好?!”當他開始這麼想時,問題就容易解決了。

他的孩子有一輛三輪車,那小孩喜歡在家門前的人行道上踩玩這輛三輪車。而離他們家不遠的鄰居家有一個很壞的大孩子,常常會把那小孩推下車去,自己騎走。於是那小孩就哭著跑回家告訴母親,他母親就出來把那個很壞的大孩子趕跑,再讓自己的小孩坐上三輪車,諸如此類的情形,天天層出不窮的發生。這孩子需要的是什麼?——不複多作探索,他的自尊和他的憤怒,來自他的自重感,這強烈的情緒,會激起他的報複心理,希望能痛擊那壞孩子的鼻子!如果他父親告訴他,隻要吃母親要他吃的食物,就會快快長大,有一天就可以把那個很壞的大個子一拳打倒。這麼說了以後,那麼吃東西就不再隻是飲食問題了!現在,這孩子什麼都愛吃了,菠菜、白菜、鹹魚和任何其他營養。他希望自己趕快長大,好去打倒那個一再欺負他的“暴徒”。

這問題之後,又有另外一個問題,困擾著這位父親——這小孩有尿床的壞習慣。小男孩和他祖母睡在一起,祖母早晨醒來,換了床單,問這男孩說:“強尼,你看看昨晚你做了什麼?”強尼總是回答:“不,沒有,我沒有尿床,那是你自己做的。”不管他的父母如何打他,罵他或羞他……他的母親時常地告誡他,要他別再這樣,但強尼還是一樣尿床!談到這件事時,他的父母就不停的自問:“該怎麼樣讓強尼這孩子,能好好改掉這尿床的壞習慣呢?”強尼究竟是為了什麼?——原來他要穿像父親那種睡衣,而不喜歡穿像祖母那種睡袍。祖母受夠了他夜晚的搗蛋,她每晚總無法舒服的入睡,所以,隻要強尼能改掉尿床的習慣,她很是樂意替他買套睡衣。此外,強尼還要一張屬於他自己的床——祖母對這件事也沒有意見。母親帶著強尼到一家百貨公司,她先對櫃台的女店員使眼色,還說:“這位小紳士要買點東西!”女店員即刻溫和的問:“年輕人,你想買些什麼?”強尼踞起腳跟,站高些說:“我要替我自己買張床。”當強尼看著他母親中意的那張床時,她母親又向女店員投以一瞥,女店員就對強尼解說那張床的可愛處和它的實用,於是,這張床就這麼買下來了。在床送到家的那天晚上,父親一到家,強尼就飛快的奔到門口,大聲的叫著說:“爹地,爹地,快上樓來看,我買的,我的床!”父親看到了床,想到了華斯伯所說的,就對這小男孩點頭讚許。他低頭問他兒子:“強尼,你不會弄濕這張床吧,是不是?”“噢,不,爹地,我絕不會弄濕這張床的!”由於自尊心的原故,這孩子遵守了他自己的諾言……強尼不再尿濕床了!因為他的床是他自己買的,而強尼穿起睡衣來,就像個小大人一樣,他要做個大人,他做到了。

還有另外一個父親,叫特許門,是一位電話工程師,他也是我們研討班裏的一員。特許門所遭遇的難題,是他3歲的女兒總不肯吃早餐。即使對這小女孩責罵、請求或哄騙,怎麼也無法收到任何效果。這小女孩常愛模仿她的母親,似乎因此覺得自己長大了。有一天早上,特許門夫婦就把她放在一張椅子上,讓她做早餐的食物——眼前正是這小女孩心中所需求的,當她在做早餐的時候,父親走進了廚房。小女孩看到父親進來,就甜笑的招呼,“嗨,爹地,你看,我在做早餐呢!”就在那早晨,小女孩不要任何人的哄騙或誘勸,自己乖乖的吃了兩碗稀飯。因為她對這件事已感到了興味,由此而找到了一種自重感,她在作早餐的時候,發現了自己的一項表現。“表現自己是人性主要的需求。”那麼,為什麼,我們不在事業上運用同樣的心理學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