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書信

凡國之強,必須多得賢臣工;家之強,必須多出賢子弟。

——曾國藩家書

大約上等賢哲,當以天緣遇之,中等人才,可以人力求之。

——曾國藩書信

人才何常,褒之則若甘雨之興苗,貶之則若嚴霜之凋物。

——曾國藩書信

求人之道,須如白圭之治生,如鷹隼之擊物,不得不休。又如蚨之有母,雉之有媒,以類相求,以氣相引,庶幾得一而可及其餘。

——曾國藩筆記

雖有良藥,苟不當於病,不逮下品;雖有賢才,苟不適於用,不逮庸流。

——曾國藩筆記

馭將之道,最貴推誠,不貴權術。

——曾國藩《挺經》

帶勇之法,以體察人才為第一。

——曾國藩書信

德而無才以輔之,則近於愚人,而無德以主之,則近於小人。

——曾國藩《冰鑒》

辨材與觀人

用人極難,聽言亦殊不易,全賴見多識廣,熟思審處,方寸中有一定之權衡。

——曾國藩書信

做天下好事,既度德量力,又審勢擇人。“專欲難成,眾怒難犯”,此八字者不獨妄動邪為者宜慎,雖以至公無私之心,行正大光明之事,亦須調劑人情,發明事理,俾大家信從,然後動有成,事可久。

——曾國藩書信

凡人材高下,視其誌趣。卑者安流俗庸陋之規而日趨汙下,高者慕往哲盛隆之軌而日即高明,賢否、智愚,所由區矣。

——曾國藩書信

揀選將材,必求智略深之人。又須號令嚴明,能耐勞苦,三者兼全,乃為上選。

——曾國藩書信

凡有一長一技者,兄斷不敢輕視。

——曾國藩書信

當其時當其事,則凡材亦奏神奇之效,否則鑽俗而終無所成。故世不患無才,患用才者不能器使而適宜也。

——曾國藩筆記

大約選將以打仗堅忍為第一義,而說話直有條理,利心不可太濃,兩者亦第二義也。

——曾國藩書信

其帶勇之人,概求吾黨血性男子,有忠義之氣,而兼嫻韜鈐這秘者,與之共謀。

——曾國藩書信

以才自足,以能自矜,則為小人所忌,亦為君子所薄。

——曾國藩書信

能明而斷謂之英斷,不明而所謂之武斷。武斷自己之事,為害猶淺;武斷他人之事,招怨實深。惟謙退而不肯輕斷,最足養相。

——曾國藩書信

凡高明者欲降心抑誌以遽趨於平實,頗不易矣。若能事事求精,輕重長短一絲不差,則漸實矣。能實,則漸平矣。

——曾國藩書信

事事順吾意而言者,此小人也,急宜遠之。

——曾國藩書信

忠不必有過人之才智,盡吾心而已矣;勤不必有過人之精神,竭吾力而已矣。

——曾國藩筆記

勤學問以廣才,擴才識以待用。

——曾國藩筆記

觀人之法,以有操守而無官氣,多條理而少大言為主。……尤以習勞苦為辦事之本,引用一班能耐勞苦之正人,日久自有大效。

——曾國藩書信

培養與造就

人材以陶治而成,不可眼孔太高,動謂無人可用。

——曾國藩書信

餘所見將才傑出者極少,但有誌氣即可予以美名而獎成之。

——曾國藩書信

善養人然後能服天下。

——曾國藩家書

治民之才,不外公、明、勤三字。

——曾國藩書信

德與才不可偏重。譬之於水,德在潤下,才即其載物溉田之用;譬之於木,德在曲直,才郎其舟揖棟梁之用。德若水之源,才即其波瀾;隱若木之根,才即其枝葉。德而無才以輔之則近於愚人,才而無德以主之則近於小人。

——曾國藩筆記

念天下之稍有才智者,必思有所表見以自族異於人。同當兵勇,則思於兵勇中翹然而出其類;同當長夫,則思於長夫中翹然而出其類;同當將官,則思於將官中翹然而出其類;同為主帥,則思於眾帥中翹然而出其類。

——曾國藩日記

引用一班能耐勞苦之正人,日久自有大效。

——曾國藩書信

金多則奮勇蟻附,利盡則冷落獸散。

——曾國藩書信

天下無現成之人才,亦無生知之卓識,大抵皆由勉強磨練而出耳。

——曾國藩筆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