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五、反生命本性的說教(3 / 3)

欲望是由生命本性產生出的想要達到某種目的的衝動,它是來自內心的渴求。生命都是有欲望的,有存在欲、空間欲、食欲、*******、音欲、求知欲、和諧欲......

欲望如水,不可縱容,也不可強堵。縱則泛濫成災,堵則扭曲變態。欲望隻能因勢利導,細心疏導之。

滿足生命的各種欲望是自愛,也是生命存在和發展的根本。人若沒有求生的欲望和繁殖後代的欲望,就會在生命的進化裏程中消失,無法生生不息長存於世。

人若能真的完全禁止欲望不肯滿足自己的各種欲求,那麼生命就會枯萎凋零直至死去。人若沒了求生的欲望就不會呼吸,生命也會停止.....

中國有句話講“人不為己、天誅地滅”,生命在殘酷的競爭環境下的確如此。這句話其實可以更準確的解讀為“人若無私,天誅地滅”。如果在沒有競爭的環境下我們又可以將這句話改成“人不自愛,天珠地滅”了。

說實話,我很佩服那位能說出此話的人,他要麼很有閱曆,要麼獨具慧眼。其說法很客觀真實,隻是被邪惡的奴隸統治階層給妖魔化了。下麵我們就來分析一下為什麼人沒有了私心,不愛自己、不為自己著想之後就會滅亡呢。

無愛無私與公私兩全

一個人要是不懂得愛自己、不為自己著想,成天就想著去捐獻金錢、血液和器官,甚至去學習釋迦牟尼舍身喂虎、割肉飼鷹,這種損己利它的做法其實是反私心、反自我、反人性、反生命的愚蠢之行、邪惡之行......

一個人如果真的大公無私了,真正無我了,就已踏上了滅亡之路,是無法存活於世界的。生命的本性就是人們常說的私心——愛自我。愛自己是生命的原始程序,也是最根本的程序,它就是不可動搖、不可替代的生命本性,下麵我們來舉幾個生命反私心而滅亡的例子。

首先從微觀世界來講,一個突然失去了自我、自愛和私心的人,他生病了不會吃藥、他的免疫係統也不會因為自愛而去抵抗細菌的入侵。他會無私的把自己奉獻給細菌,讓細菌們美餐一頓。這樣的生命將會在1分鍾內走向滅亡,根本不可能長久存在。

然後從原始社會來講,一個人突然失去自我、自愛和私心的人,他就會舍身喂虎或者割肉飼鷹;或者由於根本沒有自我意識而不進行自我保護。這種生命將會被有自我意識、愛自己、有私心的生命蠶食而亡,一小時內就會死亡。

最後從現代社會來講,一個突然失去了自我和私心的大公無私的人,他會為了天下蒼生廢寢忘食的勞作、不停的捐錢、獻血、捐器官。這樣的生命要麼被累死、要麼因為器官缺少或血液貧乏而死去。這樣的生命將在一天內死亡。

由上可見生命的私心可以在沒有競爭的環境裏消失,但任何時候生命都不可能沒有自我和自愛而活著。所以那些鼓吹無我,主張禁欲、反自愛的言論都是邪惡的不可聽信的、愚昧的東西。

在聯係緊密的社會裏生存的人,如果他太自私,隻愛自己,不愛他人,那麼最終他會走向孤立(這是不順應人性所造成的),接著就會因為無助而導致生活質量降低和人生的失意(這是由於緊密的社會關係所決定的)。

所以身在緊密聯係的社會模式裏的人,也不能隻顧愛自己,我們應該要把握好一個度,在自愛之餘也學會給予他人一些愛。我們把愛給予同伴一分、給予戰友一分、給予家人一分、給予愛社會一分......這樣才能壯大自己的圈子力量,不至於讓自己走向孤家寡人的無助之地。這樣我們的生活才能變得更好。

隻有懂得愛自己,也愛他人,並掌握好兩者之間的度的人,才能讓自己多一分助力,在緊密聯係的社會裏獲得更高質量的生活,達到生命真正想要的更高質量生活的狀態。

當然,如果人類社會不是緊密聯係在一起的,而是像昆蟲社會那樣鬆散的聯係著,各自求生的狀態。那麼我們就完全可以不考慮愛他人了,隻愛自己就足夠了,這也不會降低我們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