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要少表現自己,要學會示弱。做人做事,千萬不要高調,相反一定要務求低調。在時機沒有成熟之前,要學會藏器於身,待時而動。人不要過於優秀,過於優秀未必是好事。也不要太剛烈,過剛容易折斷,曆史反複證明,柔弱能勝剛強。要學會運用人格魅力來影響別人。同時要注意平時的積累,隻有厚積,才能薄發,一時間的激情根本就沒有辦法點燃夢想。強大的人容易招致很多不必要的麻煩,而柔弱能夠將這種麻煩降到最低程度。
做人做事,務求低調
老狐狸認為,做人做事,務求低調,不要擁有盛名。
擁有盛名對於一個有才德的人來說,並不是一件值得誇耀的事情,相反還會有很多的危險和禍害。當前的社會,有相當一部分人有仇富心態,畢竟人心都是不患貧而患不安,不患寡而患不均。
那些有遠見的富裕人群不但通過各種方式來掩飾自己的財富,而且還要處世低調,即使很想做善事,也要隱瞞姓名。對於他們來說做善事不是為了取得好的名聲,而是出於一種善良的天性。如果他們為了取得好的名聲,往往會讓自己陷入一種危險的境地。比如捐了一百萬,別人會認為對於他來說隻是九牛一毛;而且,你今年捐了,明年就應該照舊。一個乞丐在路邊乞討,有一個人對他很是同情,每天都給這個乞丐一百塊錢,乞丐開始十分感激。後來,每回見到這個人就知道錢來了。這樣的日子持續了一個月。一個月後,這個人不來了,乞丐對此很生氣。又這樣過了幾個月,乞丐看到了這個人,於是跑過去問他這些天跑到什麼地方去了,怎麼不過來給他錢?這個人說他最近結婚了,經濟上有些拮據,所以沒有給他錢。乞丐一聽,很是生氣,大聲說道:“好啊!你居然拿我的錢去養老婆?”人在不知不覺中會養成這種依賴的心態,可能他們還覺得自己理直氣壯,理所當然,而別人卻因此而背上沉重的負擔。因此,對於富有的人來說,固然可以通過做善事來表達自己的愛心,但是一定不要讓別人過於依賴自己,否則自己會陷入到一個怪圈當中,倒不如當初就不給。富裕的人應該避免擁有盛名,一個人太富容易招禍,而不是招福。
有才華的人也要避免擁有盛名。擁有盛名的才子才女們要不斷花費大量的時間到無用的事情上去,而且還容易才華枯竭。司馬遷在寫《史記》的時候,並沒有左擁右簇,相反是冷冷清清,正是因為冷冷清清,他才能靜下心來思考。擁有盛名的人周圍往往熱鬧非凡,在這種情況下,他們很難安靜下來思考自己的事情。他們隻有不停地應付別人,而且不能怠慢,把自己弄得很是疲憊,根本就沒有認真思考的時間了。很多文學家在出名以後就很少有傑出的作品產生,雖然有他們的思維定型的原因,但他們沒有時間去改變思維也是一個重要原因。
人應該有一種泰然處世的心態,在這種心態下,人能夠平靜地對待周圍的事物。不會太偏激,不會太極端,沒有出名時,他能夠坐得住;出名了,他也能夠靜得下來。盛名是不應該背負的,擁有盛名的人往往過得並不如意,原因就在於盛名給他們帶來了很多負擔。人的處境往往是由自己的心態決定的。人生就像爬山,爬了上去,也還是要下來的,爬得太高,在自己的心態沒有平和的情況下,一旦跌落下來,會摔得很重。如果一個人不幸背上了盛名,就應該學會低調。好名聲隻是自己努力的副產品,如果名聲太大或者太注重名聲,那麼人容易變得愛慕虛榮。不能刻意地把自己裝點得過於完美,這世界上沒有完美的人,擁有盛名的人必然也有缺點,這個缺點往往因為自己的盛名而被掩蓋住了。但是如果有一天,光環被打散,缺點就會暴露出來,同時會被無限誇大。人們會說:“真沒想到他居然是這樣一個人。”又或者說:“他肯定還有很多不為人知的秘密。”名聲是把雙刃劍,你用它裝點自己的時候,同時也是在給自己埋下隱患。正如有人說過,這個世界上最偉大的人不是那種譽滿天下的人,而是那種榮譽毀譽都滿天下的人。那種譽滿天下的人往往會成為人造的神,而榮譽毀譽滿天下的人才是真正的人。因此,所有人都說你好,你擁有個好名聲,不見得你很偉大,而那種有的人對你崇敬有加,有的人對你恨之入骨,或許你才是個偉大的人。
老狐狸認為,人如果有一種泰然處世的心態,就會對盛名避而遠之。
韜光養晦,待時而動
老狐狸認為,在時勢未到的時候,人一定要學會韜光養晦,待時而動。那些很是貧窮的人家要將地都打掃得幹幹淨淨的,而那些窮人家的女兒也要把頭梳得整整齊齊,這樣的話,雖然並沒有十分奢華的陳設和美麗的裝飾,但是卻能透露出一股自然樸實的風雅。其實對於有才的君子來說,絕對不應該為了一時的窮困憂愁或者際遇不佳而自暴自棄。
人要明白對於自己來說最重要的是什麼,絕對不是奢華的陳設和美麗的裝飾,而是自己的生存根本。一個人要牢牢掌握自己的生存之本,有了它,就不用擔心自己將來沒有發展。
人要學會韜光養晦,待時而動。青梅煮酒論英雄是曆史上最為著名的韜光養晦的故事。
曹操滅掉呂布以後,把劉備也帶回了許都。許都朝廷上,曹操極力為劉備邀功。皇上因為他與自己同姓,便問起祖輩。劉備此時當然是說明自己是中山靖王之後,皇帝一聽更是高興,叫人粗略查了一下宗族世譜,便認劉備為皇叔。劉備此時的德望無可複加,在他心中自鳴得意的是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而天子則寄望於劉備而令諸侯。以後舉大事就更加名正言順了。
不久,許田圍獵,曹操過於猖狂,居然擋在皇上麵前接受群臣對陛下的稱頌。關羽動了殺機,劉備急忙製止。劉備隱隱感覺到有事情會發生。
果然沒有過多少日,董承求見。原來是帶衣詔,皇上對曹操忍無可忍,於是想聯絡忠臣義士鏟除曹操。劉備當然加入,畢竟他是皇叔,他始終要站在皇帝這一邊。他想過了,站在皇帝這一邊,如果皇帝取勝,他以後就能夠取代曹操的位置;而站在曹操一邊,他可能性命不保,因為曹操生性多疑,而且他與曹操還是有些舊怨的。但是他更要學會保護自己,現在在別人的屋簷下,保護自己的最好辦法隻能韜光養晦,他寧可別人說他是懦夫,說他沒有大誌,也不能不顧自己的性命去強出頭,去搶風頭。表麵風光的人背後不知道受了多少罪。他劉備要留著性命為他日東山再起。於是他就在自己的後園種起菜來。
關羽、張飛不理解。他沒有多說話,因為事以密成,語以泄敗。不理解就不理解吧,不管他們怎麼不理解,他們對自己都是忠心耿耿的,這點絕對不用懷疑。不久,曹操便派了一大隊人來請劉備過府。劉備還以為是帶衣詔的事情泄露了,心裏十分惶恐。一見曹操,曹操便冷言對他說:“看你在家做的好事!”劉備心想這下完了。幸虧曹操隨即說:“你在家種菜園不容易吧!”劉備這才放寬了心。曹操就是這種人,生性多疑,喜歡詐人,在平時的言語中這種性格也表現得淋漓盡致。幸虧劉備反應有點遲鈍,而曹操也把劉備當為上賓,不想讓他尷尬。
曹操邀劉備過府是請他喝酒的。曹操很久沒有見過劉備了,探子回報說劉備在家種菜園,他不信。世人都說劉備是何等英雄,怎麼會甘於去種菜園呢?正好府中梅子青青,於是決定以青梅煮酒來請劉備過府一聚。劉備得知原來是喝酒,心便寬了許多。
曹操想了想,沒有多少話題可說,總不能老提人家呂布吧,呂布都已經是陳年往事了,不提也罷,而且提到呂布會讓劉備想起徐州,好不容易他自甘墮落在家種菜園,讓他想起徐州來幹什麼?於是就決定和劉備論一下天下英雄,也正好借這個機會看一下劉備是否真的淪落為種園人?
於是曹操問劉備:當今天下誰是英雄?劉備當然明白曹操的用意,自然是不會指自己的。在這個時候隻有那些逞口舌之利的人才會指自己是英雄。於是他說了袁術、袁紹、劉表、孫策、劉璋、張繡、張魯、韓遂等等,凡是他叫得上名字,而且有一點氣候的諸侯他都叫了一個遍。但他漏了兩個人,一個是馬騰,因為馬騰是和他一起奉帶衣詔的,他需要保護他的安全,因為他知道他所說出來的英雄都是曹操要鏟除的對象;一個是自己,他是故意漏掉的,曹操論英雄,無非就是問劉備你看誰以後會是我最強的對手,因為以曹操的性格和今天的實力,他已經肯定自己是英雄了,既然他已經認定自己是英雄,而且是天下英雄,他自然不會允許其他英雄的存在。所以劉備絕對不可能說到自己,然而他心中有些不安,他隱隱感覺到曹操醉翁之意不在酒,他的用意在於說試探自己的抱負。
果然曹操將他所說的那些人都否定了,他們都不算英雄。天下英雄隻有你劉備和我曹操。劉備以為曹操看出了自己的抱負,嚇壞了,筷子掉到了地上。正好這個時候有一個響雷打過,掩飾了他慌張的神情。曹操看了一眼劉備,很是不解。劉備慌忙解釋說自己怕打雷。曹操沒有多想,隨口很輕蔑地說:“大丈夫會怕打雷嗎?”劉備謝天謝地,果然讓曹操消除了對自己的疑慮。曹操像吞了隻死蒼蠅一樣,對自己認定劉備是英雄感到好笑,這種人連打雷都害怕,怎麼可能是英雄呢?真是好笑。世人對他的評價太高了,太虛了,他連劉表都不如。
劉備心裏明白,自己並不怕打雷,而是不想讓曹操知道劉備有野心,因為劉備知道如果自己有野心,曹操會害怕的。曹操認為劉備怕打雷無所謂,隻要能夠保住性命就行。其實是英雄也罷,不是英雄也罷,在任何時候,最關鍵的還是要學會保護自己,要求得自身的安全,如果自己性命都丟了,還談什麼英雄,還平什麼天下。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不需要表現出自己有多聰明,有多能幹,事實上,很多人並不喜歡我們的聰明和能幹。這種時候,我們要善於保護自己,保全自己的實力。否則過於表現,別人會認為自己恃才傲物,目中無人。相反,隻要還有實力,就一定能夠有出頭的一天。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
老狐狸認為,人在社會中生存,如果不能做到韜光養晦,保全自己的話,很多時候想做一番大事情都很難。
過於優秀未必是好事
老狐狸認為,過於優秀未必是好事。
人們要學會運用人生的智慧去生存,其實要保證自己生存的最好辦法隻有兩條,一條是不要表現得過於優秀,一條是要明確自己的價值,要有一種務實的態度。在我們的曆史上,有很多故事都對個人如何在社會中生存有演繹,這些是值得我們學習的。
清代著名詩人鄭板橋曾經寫過這樣的話,“但願生兒愚且魯,無災無難到公卿”。意思是希望自己的兒子不要顯示得過於聰明,即便是很優秀,也希望他能夠收斂光芒,這樣可以盡量避免遭遇災禍,做到很高的位置。
秦國攻打楚國的時候,王翦為大將,統帥全國所有的兵力。但是王翦大軍出發沒有多遠,他就命令人回去找秦王嬴政討封賞。部將們疑惑不解。王翦解釋說,現在他率領的是秦國所有的兵力,秦王很難放心,如果秦王不放心,這場仗就很難打贏。向秦王討封賞,秦王就會以為他是個有得失心的人,自然不會拿全國軍隊反戈一擊,這樣才能平定楚國。像王翦這樣的大將遇到秦王嬴政這樣雄才偉略的國君時,都不免要裝作糊塗,可見要取得國君的信任有多難。當時朝廷中一定有人妒忌王翦,怕他得勝歸來位置遠遠高於自己,必然會向秦王進讒言。這種情況下,如果王翦隻是一味地以軍事為重,不懂得周旋之道,可能就真的會出師未捷身先死了。
過於優秀的人容易遭到別人的嫉妒。而有嫉妒心的人是很容易發現別人的缺點的。更何況這個世界上沒有完人,優點越突出,缺點也往往越突出。因此人們不要過於優秀。
過於優秀的人往往不能合群,因為大家不願意和過於優秀聰明的人在一起,他們沒有一種欣賞的眼光,而且有一種自卑的心理。過於優秀的人往往會很孤單。試想,如果別人與你相比處處不如你,他自然不願意和你站在一起。這還沒有算那些有嫉妒心的人,他們的破壞力是驚人的。
過於優秀的人往往會對自己有更高的要求。而要求一旦沒有達到,往往會產生一種失落,進而對自己失去了信心。有一個人記憶能力特別強,他能夠背誦圓周率後麵30位的數字。有了30位,人們自然期待他能背出300位。他果然沒有辜負眾望,背出了300位。有了300位,大家自然期待能夠背出3000位,於是他就拚命地背3000位的圓周率,到最後這個人除了會背圓周率以外什麼都不會。盡管他被稱為是天才,但是活得很不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