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二六回 引進三軸懸浮台(3 / 3)

小夥子們哪解得了這啞謎。汪江南和陶春旺上樓來問韓熙光是怎麼回事。

我知道的比你們知道的還要少,象你們現在說的我就不知道。你們和舒組長待在一起,他做的你們能看見,他說的你們能聽見,我卻是既看不見,又聽不著。不過他說這些倒是可以理解的。

怎麼理解?

一個人帶個隨從,兩個人都帶就是四個,和本組現有人員差不多。他現在手下有五六個兵,卻一個親信也沒有。來人若抱成團,舒組長就難辦了。前車之鑒,不得不防。舒禮銀說了一長串搞機械的,卻沒有本所這方麵的權威木林森。他設計過幾個台子,現在這個賴以炫耀的懸浮台就是他設計的。至於升主任嘛?舒組長和我一樣,手中尚無有黨票,當也隻能當個副的。副的,就隻能寄人籬下,聽從指揮了,哪裏有在這組長任上任意揮斥,當年杜基常便是升副主任後又回到組內重兼組長的。另外舒組長的業務水平和組織能力,你們看組內的工作安排應能得出結論,恐怕他真也指揮不了一個室。

言之有理,言之有理,還是韓老師了解舒老師。

汪江南接著陶春旺。

他要搞機械的幹什麼?你設計的小單軸台我們不是用得很好嘛?有你不就行了嘛?另外,又要電的,我們三個不是都會搞線路嘛,小穆在係統方案方麵也有兩下子。引進又不是設計製造,有我們三個應該足夠了,又要其他人幹什麼?添亂!即便新設計,有我們三個也該沒有問題。

接收班子組成了,附著在五室五組,周大祥任組長,舒禮銀任副組長。五室五組全體參加外,又從九室調蔣錫福和翟德澤加入。薄淳邊在宣布組成任職時,宣布舒禮銀任主任設計師,蔣錫福和翟德澤為副主任設計師。

散會後,韓熙光隨即向舒禮銀宣布,自己決定退出這個項目。

舒禮銀莫明其妙。

你為什麼退出?

你自己想想不就知道了。

我想不出。

韓熙光微微輕蔑地一笑。

你不覺得欺人太甚了嗎?

怎麼就欺人太甚了?

你說我和蔣錫福和翟德澤有什麼差別?

沒有什麼差別呀,都是六六屆的高工啊。

那為什麼他二人是副主任設計師而我不是?不是欺人太甚是什麼?其實我和他們是有差別的,那就是這工程項目是我在全國調研的,參加了大部分實際考察和談判,他們昨天才進入這斑子。我設計過懸浮台而他們沒有。不是排擠是什麼?不用排擠,我自己退出。

啊,我沒有考慮到,我再向所裏申述。

不用,我退出就是,爭來的果子不甜,我韓熙光不吃殘羹剩飯。

後來舒禮銀是彙報了上去,此後也就沒有了下文,連主任設計師和副主任設計師的任命也都沒有下文,沒有正式成命。

幾天後薄淳邊碰到韓熙光,任命主任和副主任設計師的文件是他宣讀的。

老校友,你為什麼退出來呀?

欺人太甚,沒有法幹啊。

什麼事看淡一點不就得了。

想看淡,已經看得很淡了,與世無爭了,可別人還是要欺負你,不讓淡啊!如此欺人太甚,實在也看不慣,受不了,沒有辦法,隻好退出來。

韓熙光知道這位“老校友”是周大祥的同鄉,是周大祥拔上來的,而這項任命是他們和舒禮銀商量出來的。也許真是疏忽,但這疏忽給了韓熙光退出這肮髒引進的充分理由。

又幾天後周大祥遇到韓熙光也問。

你小子怎麼退出來不幹了?

那就該問問你小子幹什麼事了,你不問自己,還好意思問我!

我幹什麼啦?你退出來,還問我?

你就別給我推聾裝啞了,做了又不敢承認,算什麼人哪?

你是說任命主任設計師和副主任設計師,那是沒有影子的事。

哈哈,不打自招了,還要裝。你就裝吧,不過,你騙得了鬼,卻騙不了人。你那老鄉薄淳邊在會上紅口白牙當眾宣讀的文件。你這大所長兼引進組組長,沒有經過你!你不知道!還在我麵前弄鬼耍花招。

沒有,我半點兒也不知道,你不信,那就走著瞧。

瞧,瞧什麼?

瞧是不是有主任設計師和副主任設計師這項任命啊。

你那老鄉已經宣布了,還瞧什麼?瞧你們在我麵前弄鬼。

宣布了也沒有影子,我瞧你是不是有別的想法。

看來你腦子沒有壞,思維還正常,知道我這個朋友。那就發揮你的想象力吧!記得你我在R國那小房間的對話嗎?這次合同是怎麼簽的?看來你比舒禮銀和薄淳邊更有招術。其實早就在排擠我了,去冰州工學院沒有我,北山會議沒有我,幾次出國都沒有我。你不知道這個項目的國內調研是我完成的嗎?你不知道所裏懸浮權威是木林森、不知道我韓某人也設計過懸浮台嗎?還給我裝蒜弄鬼。你可以發揮你的想象,怎麼想象是你的權利,也都不過分。你該記得那時R國的要價是初始談的四倍,三百萬美元。我說在國內花一半錢我給你造出來,你斬釘截鐵地堅決不幹。這次六百五十萬美元成交,你幹的真漂亮。

周大祥沒有回答韓熙光,沒有說什麼就走開了,兩人各奔東西。那項任命確實沒有兌現,韓熙光完全脫離了“引進”,此後也沒有再見到周大祥。

陶春旺和汪江南都向戈朝貴反映了情況,支書嗯了兩聲沒有說什麼。韓熙光說他們多此一舉。不久陶春旺調去院部,汪江南出國深造,隻有穆曉強參加了引進,去R國兩次。小穆告訴韓熙光。

R國設計的那懸浮台的球軸承比討論時的尺寸小多了。

為什麼?

我們在家討論時都是一個大氣壓,R國采用的卻是八個大氣壓。

韓熙光十分驚訝。

那樣的話,理論上隻要八分之一的氣墊麵積就夠了,有四分之一大小肯定是沒有問題的。國內那些調研、討論論證、協商都扔到東洋大海去啦!

是的,不知他們是怎麼談的,合同是怎麼簽的。那個球的直徑也就一百多毫米,到不了二百毫米,沒有我們儲藏室裏的那幾個球大。

那幾個球的直徑都是二百,七十年代初上海加工的,精度都是一個微米以內。不到二百,那加工就完完全全沒有什麼難度了,國內稍好一點的工廠都能加工出來。我二十多年前設計的多層阻尼球直徑就是一百八,精度也都是一個微米。R國那家設計院白揀六百五十萬美元。

到韓熙光退休時,那引進的“三軸懸浮台”開始組裝,為它專蓋了高大的試驗室,韓熙光沒有到過那裏,既不知那試驗室是何模樣,更不曉那“三軸懸浮台”是何模樣,有沒有用它做過型號試驗就更無從知曉了。不過,“有比沒有好”永遠是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