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走近崛起的浙江(4)(3 / 3)

總之,經商傳統源遠流長是催生成千上萬浙江人投身市場的主要原因。“義利並重”、“工商皆本”的曆史文化傳統,浸潤了一代又一代的浙江人,潛入浙江人的“生命基因”之中。這些觀念和思想是浙江人在長期實踐中形成的價值觀念和行為方式的集中反映。正是在這種文化傳統的長期熏陶下,逐步形成了浙江人精明的商業頭腦和務實的群體性格。深厚的文化底蘊和文化傳統與當今時代的發展得到了有機結合,在開放的環境中,“一有陽光就燦爛,一有土壤就發芽”,極大地激活了浙江的生產力的解放和發展。

走近浙商

“浙商”與曆史上的“晉商”、“徽商”一樣,遍布全國,深深影響著中國的經濟。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浙商更是取得了前所未有的、令世人矚目的偉大成果。

在浙江經濟發展的每一個成就、每一個閃光點中都能看到浙商堅實的身影。他們是浙江經濟起飛的推進劑和原動力,也是浙江經濟的飛速發展的見證者和功臣。全省GDP的7l%、就業的90%、稅收的60%源自民營經濟。

為什麼浙江這個資源小省,能取得如此顯赫的成績?答案就是有了一大批吃苦耐勞、敢為人先的民營企業家或曰浙江商人。

“浙商”,不僅僅是指在浙江大地上從商的群體,還包括浙江人在全國、全世界從商的群體。無論是大江南北還是世界各地,到處都可以看到他們的身影。據浙江商會徐冠巨介紹:“浙江人在全國甚至是在全世界不是打工的概念,而是老板,是創業者,成為當地經濟強有力的驅動引擎與動力源。”

據浙江省工商行政管理局的初步調查,目前浙江人在省外經營發展的有390萬人之多,加上境外的100萬人,目前有500萬浙江人在中國和世界五大洲創造財富,浙商已成為我國第一大商幫目前浙江人在外設立的市場主體近80萬家,注冊資本金2000億元,投資總額達6000億元。各種不同形式的商會、促進組織約有150個。在最新推出的2005年《新財富》“500富人榜”上,浙江商人再次顯現了集團軍的優勢:108位浙江籍商人入圍,陳天橋、魯冠球、丁磊穩坐前十強寶座。浙江的區位優勢、浙江製造的產業集群效應使得浙江再次成為上榜企業最多的省份。從分布行業看,上榜的108位浙商絕大多數來自製造業。除陳天橋、李勤夫、丁磊三人的公司總部不在浙江之外,其餘105位浙商的企業總部均在浙江省內。

浙江老板大都出身低微,補皮鞋、彈棉花、挑貨郎擔就是創業的起點。沒有靠山,沒有資金支持,全靠自己白手起家;一些農民或者工人具備的品質也有所體現,比如節儉、勤勞、精於算計等等。約有90%的浙江民企精英,出身均很低微。除了後來的培訓深造外,創業初期的文憑也並不高,大多是初高中文化。有的研究者還從宏觀麵上分析:浙商大多發達於20世紀90年代,剛剛趕上國有企業逐漸轉製,計劃體製向市場經濟轉軌。轉軌期隱含著巨大的機遇,抓住機遇的人,就成了今天的英豪。其實,勇敢的冒險精神和創新精神,才是浙商創富的最重要的“基因”。